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传染性脓疱症,群众俗称羊口疮。2003年3月份,我县某波尔山羊养殖场,在15天时间内暴发山羊口疮40例,经过一系列治疗,终于控制了病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该波尔山羊场曾于2002年陆续发生过口疮25只,经治疗康复23只,死亡2只。2003年3月7日,该场饲养的152只山羊中,发现有2只同胎的57日龄羔羊发生口疮,3月14日,又有12只小羊发生口疮,到3月22日,该场现有68只60日龄以下的小羊相继发病40只,发病率占60日龄以下羔羊总数的58.85%。60日龄以上羊没有一只发病。2临床症状病初,从外表很难看到临床症状,只能从吃奶和吃草时看到一些口腔疼痛… 相似文献
2.
3.
本实验以2014年2月14日就诊延吉市畜牧防疫站,2例病例为实验材料,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微生物学诊断、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性诊断等试验方法,通过对饲养场发病羊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对口疮破溃的病羊应用0.1%高锰酸钾清洗,外用碘甘油涂抹,肌肉注射黄芪多糖和泰乐菌素,全群加强饲养管理,最终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4.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胞,是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山羊、绵羊的接触性,嗜上皮性传染病,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发病羊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皮肤与黏膜形成水疱、丘疹、脓胞、溃疡或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通常敏感羊群发病率可达90%,病死率可达30%,常在春、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亦可传播给人类。 相似文献
5.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胞,是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山羊、绵羊的接触性,嗜上皮性传染病,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发病羊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皮肤与黏膜形成水疱、丘疹、脓胞、溃疡或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通常敏感羊群发病率可达90%,病死率可达30%,常在春、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亦可传播给人类。 相似文献
6.
7.
羊口疮病俗称羊口疮,学名羊传染性脓疱,该病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在羔羊3~6月龄易感,多为群发,无季节性,以春夏发病较多,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凡养羊的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1月龄内哺乳羔羊发病严重,病变特征是羔羊齿龈呈菜花状肿大,使面颊突出;继发细菌感染时,口腔发臭;常伴发上呼吸道感染,流脓性鼻涕.该病影响羊只的采食,使羔羊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造成死亡,给农牧民造成一定的损失.据报道,它还能引起人的感染.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人病羊的带毒羊传人,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相似文献
9.
10.
羊口疮是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俗称,是绵羊、山羊的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1病原及流行传染性脓疱病是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口疮病毒所致,主要以3~6日龄羔羊发病较多,并且在秋季比较多发。2症状主要发病在唇、蹄、外阴,其中唇是常见的,病羊首先在口角或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很快即形成麻子大的结节,继而成为水疱或脓疱,脓疱破溃后,成为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
<正>羊口疮(也称烂嘴)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嗜上皮、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也可感染人。羊口疮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呈散发性流行,影响饲料报酬,一直以来,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1流行特点本病只危害山羊和绵羊,以3~6月龄的羔羊和幼羊最为易感,常呈群发性流行,羔羊发病率高达100%,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人也可能感染发病。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健康羊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陈雪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5)
羊口疮病是影响山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其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极易引发羊群大规模感染,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基层兽医工作者要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羊口疮病,要清楚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对症下药,及时预防羊口疮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