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东北地区疫霉种的分布及交配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84~1988年采集了华东、东北的20种植物疫病标本,共获得85个疫霉菌株,11个疫霉种。樟疫霉、掘氏疫霉、隐地疫霉、棕榈疫霉、苎麻疫霉、簇囊疫霉。蜜色疫霉等7种分布在华东地区;辣椒疫霉、恶疫霉分布在东北地区;烟草疫霉。柑桔褐腐疫霉在华东和东北均有分布。分离到的17个樟疫霉菌株,有11个属 A_2交配型,在南京地区占绝对优势。分离到的26个烟草疫霉菌株,A_1交配型11个,A_2交配型15个,属均等优势,但 A_2交配型主要分布在南京、上海,A_1交配型主要分布在大连。研究表明,存在多种疫霉菌侵染同一种寄主植物引起相似症状的复杂性,研究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各种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空间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秦汉时期(221BC~220AD)共441年疫灾的等级、发生频率、时空分布、成因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秦汉时期,共记载疫灾66次,平均6.68年发生1次。其中,疫灾以中度疫灾为主,占疫灾总数的40.9%;其次是特大疫灾和轻度疫灾,分别占疫灾总数的27.3%和22.7%;大疫灾发生的频率较低,占疫灾总数的9.1%。疫灾在8年时间尺度上显示出较强的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北方地区疫灾次数明显多于南方地区。疫灾发生的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波动中有上升的趋势,东汉后期是秦汉时期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秦汉时期发生疫灾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其他灾害相伴而生,战争、社会动乱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种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空间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秦汉时期(221BC220AD)共441年疫灾的等级、发生频率、时空分布、成因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秦汉时期,共记载疫灾66次,平均6.68年发生1次。其中,疫灾以中度疫灾为主,占疫灾总数的40.9%;其次是特大疫灾和轻度疫灾,分别占疫灾总数的27.3%和22.7%;大疫灾发生的频率较低,占疫灾总数的9.1%。疫灾在8年时间尺度上显示出较强的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北方地区疫灾次数明显多于南方地区。疫灾发生的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波动中有上升的趋势,东汉后期是秦汉时期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秦汉时期发生疫灾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其他灾害相伴而生,战争、社会动乱等。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2021,(3):150-156
历史时期疫灾的发生存在阶段性的高峰变化,人口变动趋势与疫灾频度变化存在线性关系,战争是导致疫灾频发、形成疫灾高峰波段的直接要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时期疫灾出现的首个高峰时期,气候的寒冷特征导致的气温、降水异常是促使该时期疫灾发生呈现峰值变化的导向原因,存在如旱、水、兵—饥—疫等复合型灾害链的灾害表现形式。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应对措施是影响疫灾广度与深度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军队作为疫灾发生的重灾区,在应对疫病流行的治理上未显现出应有的正面处置措施,甚至借疾疫充当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加剧了疫灾流行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5.
广东柑橘疫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广东省柑橘栽培老区的苗圃和果园采集的罹病柑橘组织样本中分离获得36个疫霉菌株,鉴定出6个种,其中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11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 9株,棕榈疫霉P.palmivora 7株,辣椒疫霉P.capsici和掘氏疫霉P.drechsleri各4株,柑橘生疫霉P.citricola 1株.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了11种矿质营养元素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氮、钾、磷能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中量元素钙对疫霉菌菌丝生长促进作用,低浓度镁促进疫霉菌菌丝生长,高浓度镁抑制疫霉菌菌丝生长。微量元素硼、铜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作用不明显。高浓度铁抑制疫霉菌的生长。低浓度锰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高浓度锌对疫霉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苹果属冬生疫霉Phytophthora hibernali、丁香疫霉P.syringae和栗黑水疫霉P.cambivora 3种检疫性疫霉的同步分子检测方法,根据疫霉属18S rRNA,ITS,HSP90和Ypt1基因分别设计通用引物,冬生疫霉、丁香疫霉及栗黑水疫霉特异引物,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灵敏度和模拟带菌测试.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苹果属上冬生疫霉、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四重PCR检测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最佳引物浓度组合为10μmol/L的18SUF/18SUR,PHSF/PHSR,PCSF/PCSR和PSSF/PSSR分别为0.2,0.6,0.8,1.0μL;最佳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别为63℃和20s.该体系扩增冬生疫霉出现884bp的18S rRNA条带和232bp的ITS基因特异带,丁香疫霉出现884bp的18S rRNA条带和683bp的HSP90基因特异带,扩增栗黑水疫霉出现884bp的18S rRNA条带和314bp的Ypt1基因特异带,对照菌只出现18S rRNA条带;四重PCR反应体系检测灵敏度低于单重PCR;模拟带菌试验可同时扩增出4个片段.表明该四重PCR检测方法能实现冬生疫霉、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同步特异检测,实现苹果属类水果及种苗检疫性疫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大豆疫霉菌在新疆的分布和新疆大豆疫霉菌的毒力组成,采用大豆叶碟诱捕法从新疆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大豆疫霉菌,并采用幼苗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大豆疫霉菌的毒力。结果共分离到26个大豆疫霉菌株,毒力测定鉴定出20个不同的毒力型,说明新疆的大豆疫霉菌表现出丰富的毒力多样性。新疆大豆疫霉菌对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的毒力频率均为0,因此,可应用这3个抗病基因对新疆大豆疫霉根腐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猪肺疫的流行性病学以及其临床症状,并结合猪肺疫的诊断方法分析防治屠宰生猪的猪肺疫措施,从而减少屠宰生猪的猪肺疫,保障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1种矿质营养元素对烟草疫霉菌菌丝(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K、P都能极显著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中量元素Ca对疫霉菌菌丝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浓度Mg极显著促进疫霉菌菌丝生长,高浓度Mg极显著抑制疫霉菌菌丝生长。Ca对烟草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微量元素B、Cu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作用不显著。高浓度Fe极显著抑制疫霉菌的生长。低浓度Mn极显著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高浓度Zn对疫霉菌菌丝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Mo对烟草疫霉菌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基因组SSR标记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开发大豆疫霉基因组SSR标记,为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大豆疫霉及其近缘种提供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方法】用FPCR软件从大豆疫霉全基因组序列中查询SSRs,选择合适的SSR序列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结果】从发现的1 234个含有2~4个碱基重复单元的完全SSRs中选出260段设计引物,经10个大豆疫霉分离物基因组DNA检测,有213对(81.9%)扩增出SSR特征条带,其中114(53.5%)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通用性检测表明,14.6%~28.6%引物分别在选择的8个疫霉种中有效扩增。基于10个SSR标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表明这些标记可以完全区分大豆疫霉及其它疫霉。【结论】大豆疫霉基因组SSR标记具有高多态性,是大豆疫霉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理想工具。部分大豆疫霉基因组SSR标记在其近缘种中具有通用性,可以用于疫霉菌的系统进化、鉴定、区分及开发近源种的SSR标记。特别开发的SSR标记,在大豆疫霉基因组中具有准确的位置,将极大地方便大豆疫霉菌功能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及进行疫霉菌的比较基因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对致病疫霉具有显著且稳定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利用对峙培养法和滤纸片法测定了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的放线菌活体及其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显著的Sy11菌株的抑菌方式、对致病疫霉的感应性、传代稳定性以及对致病疫霉菌体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74株放线菌中有17株对致病疫霉具有拮抗作用,但其发酵液对致病疫霉均无抑制作用;Sy11菌株只有感应到致病疫霉存在时才分泌对致病疫霉的抑菌物质;连续传代25次后,Sy11菌株的抑制率仍然保持在81%以上;Sy11菌株可导致致病疫霉菌丝体严重变形,但只是抑制其生长,并未杀死致病疫霉。这些结果表明,Sy11菌株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危害柑橘的疫霉有14种,其中冬生疫霉Phytophthora hibernalis和丁香疫霉Phytophthora syringae为我国规定禁止进境的两种检疫性柑橘真菌病害,目前尚未见有此两种病原菌的同步分子检测报道.该研究根据14种柑橘疫霉的18SrRNA,ITS,heat shock protein 90(HSP 90)等基因分别设计了疫霉属的通用引物和此两种检疫性疫霉的特异引物,通过进行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柑橘上两种检疫性疫霉的特异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灵敏度试验.用15个柑橘疫霉菌株与甜橙的混合DNA做模板进行模拟带菌试验,结果表明该三重PCR分子检测能实现两种检疫性疫霉菌的同步特异检测,这两种检疫性柑橘疫霉提供了特异、可靠、便捷、适于口岸应用的检测方法,可有效促进柑橘类水果的快速通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肉桂醛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机制,研究了肉桂醛作用下辣椒疫霉菌丝的径向生长、辣椒疫霉孢子的萌发与活力、辣椒疫霉孢子内活性氧(ROS)含量和NADPH氧化酶基因(nox)的表达以及外援ROS清除剂谷胱甘肽(GSH)存在下肉桂醛对辣椒疫霉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肉桂醛能够有效地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的径向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抑制辣椒疫霉菌丝径向生长的EC50值为1.0 mmol/L,完全抑制辣椒疫霉孢子萌发的MIC值为0.4 mmol/L,并且Almar blue染色发现此时辣椒疫霉孢子几乎没有活力;0.4 mmol/L肉桂醛处理辣椒疫霉孢子0.50h时,孢子内ROS含量明显增加;GSH能够明显缓解肉桂醛对辣椒疫霉孢子的抑制作用;0.4 mmol/L肉桂醛处理辣椒疫霉孢子0.25 h,孢子内nox1基因表达上调,表明肉桂醛可能是通过上调nox1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大量的抑制辣椒疫霉的ROS。  相似文献   

15.
郭亚路  刘征  严婷  杜羽  单卫星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2):2053-2059
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是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通过瞬时表达疫霉菌基因沉默信号,在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疫霉菌互作系统中建立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体系,为防治辣椒疫病提供新思路。首先,在TRV2-GFP和对照TRV2-GUS的本氏烟叶片上接种表达GFP的致病疫霉菌菌株14-3-GFP,结果显示TRV2-GFP植株中致病疫霉菌的GFP表达显著降低,表明利用VIGS技术构建的HIGS体系在本氏烟草—疫霉菌体系中可行。此外,选取辣椒疫霉菌致病相关基因 PcAvh1、 Pchmp1和 PcGK4,构建到TRV2载体上,通过在本氏烟草中表达结合接种辣椒疫霉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植物生长表型无明显变化,表达TRV2- PcGK4的植株对辣椒疫霉菌表现抗病,表达TRV2- PcAvh1和TRV2- Pchmp1的植株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感性没有显著影响,表明 PcGK4可能是辣椒疫霉菌致病必须的基因之一。以上结果表明,利用HIGS技术沉默辣椒疫霉菌 PcGK4基因可有效降低辣椒疫霉菌对寄主的侵染,HIGS技术可用于辣椒疫霉菌致病关键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16.
从西安霸桥、长安、户县、杨陵、周至、眉县等地采集猕猴桃疫霉病病株,经分离、纯化,结果认为:陕西省猕猴桃疫霉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疫霉属的恶疫霉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n)Schort.),猕猴桃为该菌在国内的新记录寄主。同时还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几种常见疫霉菌与恶疫霉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当前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多为集中到具有疫木加工资质的定点木材加工企业进行除害处理,或者就地焚烧,这样的除害处理方法处理成本高,疫木流失风险大,林农抵触情绪大,疫木清理成效低。对此,根据张国庆提出的松材线虫病疫木林间就地覆盖熏蒸除害处理方法,开展林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8 mm防雨布进行林间就地覆盖熏蒸,56%磷化铝药片投放量大于30 g/m3,就能够达到疫木安全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甘肃白兰瓜、西瓜上分离出15株疫霉,鉴定出两个种:掘氏疫霉Phytophthoradrechsleri Tuckcr,辣椒疫霉P.capsici Lconian。分离物经过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10株掘氏疫霉为A_1交配型,5株辣椒疫霉为A_2交配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1种矿质营养元素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氮、钾、磷能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中量元素钙对疫霉菌菌丝生长促进作用,低浓度镁促进疫霉菌菌丝生长,高浓度镁抑制疫霉菌菌丝生长。微量元素硼、铜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作用不明显。高浓度铁抑制疫霉菌的生长。低浓度锰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高浓度锌对疫霉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钼对烟草疫霉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北京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方法,依据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采用GIS技术和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关联,实现北京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数据的共享。系统能够实现北京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疫源疫病数据的日常管理、监测信息的空间分析和统计、监测结果的表达、可视化以及监测结果的决策支持。依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让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北京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情况以及相应的预警与预报措施,从而进一步为疫病防患,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