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芋艿在永康市石柱镇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67 hm2左右,种植品种为多子芋类型,其特点是子芋品质好,而母芋品质差,在采收、包装时母芋要全部剔除。由于母芋个头大,每种植667 m2芋艿就有1 t左右的母芋,这些母芋除少量用作饲料、加工芋头丝外,大部分母芋没有得到利用而遭废弃。  相似文献   

2.
芋别名芋头、芋艿、毛芋等,分为多子芋、多头芋、魁芋等,是一种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下面简要介绍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子芋以母芋作种芋的实用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子芋以母芋作种芋的实用性初探尹辉梓,黄贤才(四川省雷马屏茶场雷波县616561)旱芋为多子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作一年生栽培。含有一定糖分、多种维生素和较高的淀粉,极耐贮运,是很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芋的生长依次是母芋、子芋及孙芋,母芋品...  相似文献   

4.
    
<正>芋为天南星科芋属中能形成地下球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古名蹲鸱,别名芋头、芋艿、毛芋等。叶柄和花梗可作菜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中国、日本及太平洋诸岛栽培最多。芋原产于亚洲南部的热带沼泽地带。蔬菜学者吴耕民先生说:"芋为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地方原产,在埃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盛行栽培"。芋的原始种生长在沼泽地带,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水芋、水旱兼用芋和旱芋等栽培类型,但至今仍保留着湿生植物的基本特征。野生芋的球茎及叶柄均不发达,涩味极浓,有的有毒,  相似文献   

5.
芋别名芋头、毛芋等,属天南星科芋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芋的食用部分为球茎,富含蛋白质和淀粉。由于产量高、品质好,并且耐贮藏运输,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芋是一种美味可口的蔬菜,近年来特别适用于高消费场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市种植芋的类型有多子芋、多头芋和槟榔芋等,普遍种植的为多子芋,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中熟芋新品种鄂芋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芋1号是以走马羊红禾为亲本,通过单株选择法选育而成的芋新品种.早中熟,株高100~130 cm,叶片长50~56 cm,宽39~45 cm,叶柄紫黑色,叶片绿色;芋芽、芋肉白色,子孙芋卵圆形,整齐,棕毛少,单株母芋1个,单株子孙芋数25个左右,单个子芋质量50~70 g,单个孙芋质量32~42 g,单株子孙芋总质量1...  相似文献   

7.
彩叶芋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室内观叶植物.文章介绍彩叶芋的品种、繁殖方法、生理研究、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彩叶芋今后的引种、繁育、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芋属天南星科,原产印度马来半岛等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芋是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在我国常作一年生栽培。北方人称“芋艿”,南方人叫“芋蛋”或“芋头”。我国早有栽培,分布很广,以福建、广东栽培最多。食用部分为球茎,含淀粉10—20%、蛋白质1—2.5%,还含有维生素B、钙、磷等营养物质。芋耐贮存和运输,是调节市场余缺的蔬菜之一。芋是高产高经济效益的蔬菜作物。亩产2500—3000公斤。特别是槟榔芋,肉质好,淀粉量高,品质佳,松香可口,风味独特,远销港  相似文献   

9.
以魁芋类的‘槟榔芋’和多子芋类的‘香沙芋’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技术比较研究了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中淀粉的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槟榔芋’母芋淀粉的平均粒径大于子芋,‘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颗粒外部有序度均高于其子芋。在加热过程中,两种芋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膨胀势在75℃后产生显著变化,在95℃时母芋淀粉的膨胀势大于子芋。和子芋淀粉相比,‘槟榔芋’母芋淀粉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而‘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淀粉的最终水解程度均大于其子芋。以上结果表明,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形态、组成和理化性质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将为芋淀粉在食品和非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多子芋(武芋1号)试管苗和试管球茎的田间中试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月下旬~7月中旬武芋1号试管苗植株生长速度较其常规芋种快,到7月中旬,与常规芋种相当,7月下旬~8月上旬,常规芋种的植株生长速度快于试管苗;武芋1号试管苗的母芋、子孙芋质量、整株质量均小于其常规芋种;试管球茎的子孙芋产量和总产量比常规芋种高,相对商品性好。对3种类型芋试管球茎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管球茎可提高多子芋、多头芋的产量,魁芋的产量则低于常规芋种;移栽大田的试管球茎苗以中苗为佳。  相似文献   

11.
正赣芋1号是从铅山红芽芋变异株中选育出的优质高产多子芋新品种,子孙芋近圆形或椭圆形,肉质乳白色,单个子芋60~120 g,单个孙芋30~60 g。单株子孙芋20个左右,每667 m2产量达2 100 kg以上,丰产性好,品质佳。铅山红芽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南方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在江西省铅山县及周边市县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消费习惯,年栽培面积约6 666.7 hm~2(10万亩)。由于长期无性繁殖,病毒  相似文献   

12.
试管芋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芋组培苗为试材, 研究了蔗糖浓度、激素浓度、光照时间、培养温度、不同大小试管苗,不同芋品种类型等因素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及不同基质对试管芋育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诱导试管芋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 + 蔗糖8 % + BA 1. 0 mg·L - 1 + NAA 0. 5 mg·L-1 , 光照12 h/ d , 培养温度30 ℃; 试管苗越大越有利于试管芋的形成; 试管芋可保持其原有的特性; 基质影响试管芋育苗的成活率, 4 种基质中蛭石最好。  相似文献   

13.
蕉芋     
<正>蕉芋为美人蕉科美人蕉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蕉藕、姜芋。蕉芋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海拔2 800 m处,委内瑞拉和智利尚有野生种。公元前2500年已在哥伦比亚驯化。蕉芋在1570年前后引入欧洲,一个名叫查理斯的英国人描述了蕉芋的植物形态,并根据原产地命名为"印度美人蕉"(Cannas indica L.)。尽管蕉芋来自南美洲,但当时人们习惯将南美洲称为西印度群岛。蕉芋于1821年传入日本,1948年引入中国。传入后,主要在福建、江西、浙江等省有零星种植。从种植分布看,  相似文献   

14.
芋(Colocasia esculents Schott)在我国自古栽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芋并见诸文献的国家。福建省是我国主要产芋的省份之一,芋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至今省内还存有球茎及叶柄均不发达的野生芋种;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一、品种资源概况芋在福建省各地均有栽培,面积很广,是当地主要蔬菜品种之一。现今福建省的每一个芋的品种均有一定的区域性。其中魁芋类型,特别是槟榔芋品种群多分布在沿海县市和少部分内陆平原低海拔地区。海拔较高  相似文献   

15.
薯芋套种     
薯芋套种马铃薯和芋虽同属薯芋类作物,但生育特点却各有不同,芋宜高温湿润环境,而马铃薯却可在低温气候下生长,马铃薯忌多雨,而芋缺少水分则生长欠佳,看上去两者的脾气特点难以凑合,但因马铃薯植株较矮、生育期短,以地膜栽培,l月份播种,5月份即可收获,而芋比...  相似文献   

16.
江南地区大多种植多了芋.一般以品质优良的孝子作为种芋。而芋母因其质精、味劣而被作为饲料。1982年国外已有用芋母做种的报道。但其方法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难于推广。此外,据试验。芋子产量的高低与种芋的大小成正相关。用芋母做种,每块种芋的重量以多少为好,尚无定论。因此.1984—1985年,我们进行了简化芋母做种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母芋的利用价值,利用多子芋和槟榔芋母芋作为试验材料、塑料桶作为容器、泥炭土作为基质,进行简单的芋芽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母芋去顶芽方式所生产的芋芽产量高于切块方式;槟榔芋芋芽的产量高于多子芋;3种类型多子芋所生产的芋芽数量、质量、单个芋芽质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绿柄多子芋乌绿柄多子芋红紫柄多子芋;采收芋芽的时间可持续近2个月;一般情况下,多子芋单个母芋可生产芋芽0.35 kg,槟榔芋单个母芋可生产芋芽0.40 kg。  相似文献   

18.
种芋大小对芋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沙市糯芋(多子芋)按大小分为6个等经栽培,研究表明,母芋,子芋,孙芋单重随着种子芋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以最大子芋作种的子芋单重较大,但与用母芋作种的差异不显著;在单株芋总重中,子芋总重,孙芋总重所占的比例随着种芋重量的增加而减少,在栽培过程中以中等偏大的大芋作种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选育从地方品种张家港芋中育成多子芋扬芋1号,采用辐射诱变结合传统的系统选育法育成多子芋扬芋2号。在江苏省组织的2 a鉴定试验中,扬芋1号平均比对照香沙芋增产118.1%,扬芋2号增产56.7%。在较大面积的生产试验中,扬芋1号、2号分别增产136.0%和80.7%,增产十分显著。口感方面,扬芋1号偏软糯,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较高,而扬芋2号除硬度低于香沙芋外,其他品质与香沙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20.
白鹤芋(spathjphyllum)别名白掌、一帆风顺、银苞芋,为天南星科白鹤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是目前市场较流行的小盆栽商品。白鹤芋植株无茎或茎极短,多为丛生状。株高30—40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