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蔬菜产业培植力度的加强,浙北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建立规模化蔬菜基地改变栽培模式、推广高效模式、创建示范带动体系等举措,提高了耕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使蔬菜产业保持着较稳较好的发展态势, 并涌现出了较多的高效蔬菜种植模式典型,如德清县雷甸镇精品西瓜种植场开展大棚西瓜—松花菜种植模式,经过3年的探索,取得成功,并在德清县成功示范推广.为进一步促进浙北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加快高效种植模式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范围,现把西瓜—松花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江  赵宏 《长江蔬菜》2024,(9):8-10
为充分利用烤烟种植后的空闲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带动当地就业,降低烤烟连作障碍风险,推动烤烟及萝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近年来贵阳市烤烟及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及高效接茬种植技术模式研究实践,总结出了烤烟—萝卜高效接茬种植技术模式,为广大烤烟和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参考和借鉴,助推贵阳市烤烟及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农增效、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赣西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蔬菜从业人员对工厂化育苗技术、标准化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技术和销售等技能掌握不到位,制约了蔬菜从业者的经济效益。提出了以通过加强培训、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和完善蔬菜产业服务水平等工作来促进赣西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熊怡文 《蔬菜》2022,(2):43-45
为了减轻外来蔬菜对宜黄县产业带来的冲击,避免农户丰产不丰收,提升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设施设备、综合运用蔬菜种植新技术,探索形成了“莴笋—辣椒—上海青—黄瓜—川松”高效栽培模式,强调将育苗区与种植区严格分开管理、合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栽培设施、严格实行轮作换茬和转变技术模式等技术要点。1年可种植5茬蔬菜(比通常增加了1~2茬),从而达到“三超”高产收益(产量超10 t、产值超4万元、纯收入超2万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熊怡文 《蔬菜》2022,(2):43-45
为了减轻外来蔬菜对宜黄县产业带来 的冲击,避免农户丰产不丰收,提升合作社的经 济效益,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基础 上,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设 施设备、综合运用蔬菜种植新技术,探索形成了 “莴笋—辣椒—上海青—黄瓜—川松”高效栽培 模式,强调将育苗区与种植区严格分开管理、合 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栽培设施、严格实行轮作 换茬和转变技术模式等技术要点。1年可种植5茬 蔬菜(比通常增加了1~2茬),从而达到“三 超”高产收益(产量超10 t、产值超4万元、纯收 入超2万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 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芦蒿和芹菜分别是菊科和伞形科重要的绿叶蔬菜作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宿迁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芦蒿和芹菜的生长,形成了以秋冬芦蒿、春夏芹菜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宿迁地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宿迁地区绿色优质高产的芦蒿—芹菜栽培技术,对增加种植户经济效益和提高生态效益,守住百姓的菜篮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东晖 《中国蔬菜》2009,1(21):44-44
蔬菜是甘肃省武山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70万hm2,总产量66.2万t,总产值6.6亿元,其中无公害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万hm2。水萝卜—辣椒—青蒜(当地称作蒜苗)栽培模式是武山县蔬菜高效栽培模式之一,以667m2计,第1茬水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南方高山蔬菜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农业、村落产业和乡村振兴中稳定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显现、土传性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为做好高山蔬菜土传性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南方高山多地蔬菜主产区纷纷开展粮经等高效农作物轮作制度创新,打造“我在宁德有亩田”品牌,大力推广春花菜—夏稻—秋萝卜轮作模式,较好地控制了高山蔬菜土传性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同时缓解了菜稻争地、农民要钱与政府要粮等问题冲突,保证了菜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甘肃渭河地区几种常见的蔬菜栽培模式,分析其经济效益,并为今后该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该市多个蔬菜基地探索了哈密瓜与蔬菜轮作的种植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667m^2产值超4万元、效益过2万元的樱桃番茄—哈密瓜—燕麦草(青菜)的高效接茬模式。该模式不仅效益高,而且有利于改良连作地土壤,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为加快该高效模式的推广应用,更好地带动菜农增产增收,现将该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长江蔬菜》2024,(7):24-2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商丘作为全国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市,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强化乡村发展产业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虞城县立足资源禀赋,实施精准发力,积极探索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小麦—甜玉米—荠菜高效特色农业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总结小麦—甜玉米—荠菜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同类地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强化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省青川县开展了大棚黄瓜—小白菜—秋莴笋—冬莴笋高效种植模式探索,产品市场优势明显,4茬蔬菜667 m2产值合计3.3万元,效益高,为当地大棚蔬菜生产提供了新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东台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土壤砂性,肥力高,是江苏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东台市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其中青蒜复种糯玉米、套种芫荽、复种莴苣模式经济效益好,常年每667 m^(2)收入在1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强 《蔬菜》2014,(8):51-54
为了解决南京地区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落后、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多、大棚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总结出大棚冬春菜秧—早熟毛豆—丝瓜—夏秋萝卜—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每667 m2大棚全年种植5茬蔬菜(含套种)共计产量约为13 t,产值约为38 500元。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对各茬蔬菜的栽培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导读:为确保扬州地区水生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集成完善了莲藕—秋种两熟茭—芡实—水芹两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和技术,生产中选择适宜品种,合理布局茬口,掌握各茬栽培技术要点,能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邱海燕  黄丽婧  曹顶华 《蔬菜》2016,(11):49-50
为充分发挥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一年多熟的种植优势,满足上海市一小时经济圈及上海蔬菜供应基地的建设需求,启东市摸索出了一套蔬菜复种高效种植模式,即丝瓜—秋莴笋—青菜—春豇豆一年五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产量高、效益好,技术简单,农民容易掌握,目前已在全市推广。  相似文献   

17.
龚万海 《蔬菜》2017,(8):29-30
依据作物间套复种原理及相关蔬菜生物学特性,探索出皖南地区大棚毛豆—丝瓜—夏芹—莴笋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并总结了各蔬菜品种的茬口安排、技术要点及效益情况,可实现每667m~2产毛豆400kg、丝瓜750kg、夏芹4000kg、莴笋2500kg,667m~2总产值可达29000元。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叶菜类蔬菜因生育期短,已成为多种蔬菜种植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结构也日趋复杂。在长期实践摸索中形成的青椒—青菜—甘蓝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江苏大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模式。该模式每667m^2可收青椒5000kg,产值10000元,收青菜(不结球白菜)1000kg,产值1000元,收甘蓝5000kg,产值3000元,667m^2总产值为14000元,纯效益为10320元。该种植模式在设施连栋大棚条件下发展快,收益稳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征 《长江蔬菜》2011,(23):18-20
湖北云梦县道桥镇群利村为适应多变的蔬菜市场,以科技为依托,以蔬菜经销组织为龙头,不断调整和优化蔬菜种植模式,摸索出了早春四季豆(黄瓜、瓠子)—夏番茄—秋冬大蒜的高效种植模式,生产的早四季豆和夏番茄弥补了淡季市场,丰富了花色品种,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67 m2总产值达19 300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19,(11):101-103
湖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推广鲜食玉米—秋瓜—冬肥油菜高效栽培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减少玉米和西瓜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绿肥油菜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通过采薹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湖南地区早春蔬菜供应的淡季。该种植模式较单纯种植玉米和西瓜的经济效益高,可以在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