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粗饲料是实现奶牛高产、减少奶牛营养代谢疾病、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作为许多地方主要粗饲料来源的玉米秸秆,在未经处理前,其营养价值较低,而据报道,将玉米秸秆加工成高能饲草饲料后,其产奶净能可达到2.13NND/kg;且经高温消毒处理,饲喂泌乳奶牛也很安全.为此,南京奶业集团原仙林奶牛场对盱眙金泰高能饲草饲料有限公司采用高新技术加工生产的高能饲草饲料进行饲喂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季节不同的管理方法1.1春季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的收益。因此,一要搞好笼舍的清洁卫生,做到勤打扫、勤消毒;二要选择营养价值高、不发霉、不变质的饲料喂养,对种公兔、种母兔要适当增加精料的喂量,开始饲喂青绿饲料时,要先少后多,逐渐增加喂量,以免喂食过量而造成消化道的疾病;青饲料要晾干后再喂,并注意在饲料中搭配适量杀菌健胃药物;阴雨天要适当增加干粗饲料的投喂比例;三要抓住春季肉  相似文献   

3.
正在麦收和秋收季节,农村的一些局部地区总会阴雨连绵,农民在忙于抢收小麦、玉米和稻谷等粮食作物时,往往容易忽视对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和储藏,以致于饲喂用农作物秸秆遭受不同程度的雨水浸淋,由于秸秆饲草在保管储藏期间湿度过大,使部分农作物秸秆饲草出现不同程度的霉变现象。养牛场户如不注重对饲喂牛群的麦秸、玉米秸和稻草等农作物秸秆饲草的选择和收藏,则极易导致牛发生中毒。牛霉变秸秆饲草中毒系牛采食了发霉变质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草原面积相对缩小。牧草数量减少。成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稻草秸秆成了很多农村养牛的主要饲草来源之一。由于秸秆饲草收获时机、堆放不当而引起的发霉。致使饲喂牛后中毒。在农村养殖户中比较常见。下面将2003年诊治5例育成牛采食发霉饲草而中毒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季节不同的管理方法1.1春季春季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的收益,因此,一要搞好笼舍的清洁卫生,做到勤打扫、勤消毒;二要选择营养价值高、不发霉、不变质的饲料喂养,对种公兔、种母兔要适当增加精料的喂量,开始饲喂青绿饲料时,要先少后多,逐渐增加喂量,以免喂食过量而造成消化道的疾病;青饲料要晾干后再喂,并注意在饲料中搭配适量杀菌健胃药物;阴雨天要适当增加干粗饲料的投喂比例;三要抓住春季肉兔繁殖黄金期的繁育工作,采用频密产仔法,连产2~3胎后,再调整种群,以恢复种兔体力。  相似文献   

6.
尿素氨化玉米秸喂牛筛选试验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于守德,单立东朱国生,张文建山东省济南市饲草饲料站付良玉玉米秸是我市养牛的主要粗饲料,提高玉米秸的利用率和饲喂价值,是加快养牛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做了本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无霉变铡成...  相似文献   

7.
正把茎秆铡成3~5 cm喂牛,秸秆若能进行盐化、碱化、氨化处理或粉碎后拌精料喂牛,能提高饲草的利用率,从而节省饲草。将饲草一次喂牛,牛容易养成挑剔适口草料的毛病,使饲草造成浪费,少喂勤添,可节省饲草。应改变把饲草直接扔在牛栏里饲喂的不良习惯,将饲草放在槽内饲喂,这样饲草就不会被牛粪污染,可节省大量饲草。喂粗饲料时,牛会饥不择食,采食粗饲料较多,再按其营养需要饲喂精料或优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养牛业面临的蛋白饲料和饲草严重不足的情况,我们开展了用尿素、食盐处理玉米秸,饲喂泌乳牛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奶牛产奶量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9.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问题已经十分突出,饲料短缺巳同能源短缺一样为人们所共识。目前,养牛户喂牛用的粗饲料主要是干玉米秸,干玉米秸其营养价值很低,造成牛的体况较差,特别是乳用牛产奶量低。要想提高乳用牛产奶量,并且达到国外同类乳用牛产奶量的水平,在喂牛的粗饲料中加入适当的青贮料,这是在不提高养牛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产奶量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在黑龙江省养牛业中使用的青贮料存在着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饲草粉碎机 该机主要用于粉碎各种干草以及作物的秸秆等粗饲料,农场、牧场及养殖专业户等用它来加工草粉饲料。饲草粉碎机可以和其它设备配套组成以草类或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粗饲料加工机组。可以生产粉状或颗粒状饲料。颗粒饲料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和储存,适口性强;是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及家禽的最好饲料。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滥用农药,导致很多饲草被污染,饲料中残留农药严重超标;有些养殖者误投发霉变质饲草饲料,加之饲养管理不当,使牛的中毒性急性肾炎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生,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介绍了牛中毒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养殖场户春季饲喂牛的饲草大多是上年储存的,由于饲草储存的时间长,若饲草在储存期间,保管不善,特别是部分养殖场户储存于露天的饲草,若遭遇雨雪浸淋后,其饲草草垛中寄生的真菌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主要是黄曲霉菌、镰刀菌、赤霉菌等(其黄曲霉菌、镰刀菌、赤霉菌等可以寄生在稻草、麦秸、花生秧等多种饲草中)可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霉菌大量地生长繁殖,同时产生真菌毒素,常会导致饲草发霉变质,如果春季牛采食了这些发霉变质并含有真菌毒素的饲草后,就极易导致牛发生霉变饲草中毒。  相似文献   

13.
王兆江 《吉林畜牧兽医》2010,31(8):29-29,31
<正>2010年春季,吉林省气温偏低,雨雪天持续,空气湿度大,玉米秸和稻草普遍发霉。尤其是产后乳牛,长期饲喂发霉的饲草后,表现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今年牛患本病之多,近年来很少见。笔者收治30余例,跟踪观察10例,总结了几点治疗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由于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因此要求精细的饲养管理.但是一般农户对饲料品质重视程度不够,饲料的加工程序不规范,给奶牛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对奶牛健康、产奶性能、牛奶品质的危害极大,导致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发霉变质饲料对奶牛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1合理供给饲料(1)混合搭配。坚持野生牧草、人工牧草和农作物秸秆混合搭配饲喂,保证饲草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全面性。同时注意饲草的质量,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料。(2)少给勤添。要把饲草混合铡成2~3cm的草节,上午饲喂草节,下午饲喂颗粒料或草粉混合料。要根据羊的数量合理饲喂,少给勤添。每天饲喂4~5次,每次给草不能超过饲槽高度的最低端,平均每只羊饲喂量不能超过250g。  相似文献   

16.
氨化饲草喂牛技术在很多地方被养牛户接受。但有些养牛户在氨化饲草喂牛中,或放氨不充分,或秸秆中尿素比例过高,或大量饲喂而导致牛氨中毒。症状牛大量摄入氨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中毒性肝病。初期表现不安。发抖、呻吟,过度流涎、步态不稳、卧地、精神沉郁、衰弱。肌肉震颤、共济失调、膨胀、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惊厥甚至中毒死亡。防治用氨化饲草喂牛应适量补喂玉米等碳水化合物饲料,氨化饲草要经2~3天晾晒放氨后再喂,喂氨化饲草在饲料中不要再添加尿素。对中毒患牛,早期可灌服食醋或稀醋酸,以抑制瘤胃中脉酶的活…  相似文献   

17.
正怀孕母牛期营养缺乏导致流产、产死胎,必须加强怀孕期特别是后期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配制合理的饲草料,避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定期开展人畜共患病的检查和驱虫工作,饲喂全价的营养饲料,对确诊死胎的进行引产治疗,对可能导致死胎的要改变饲喂方式和管理。根据调查了解病因,  相似文献   

18.
奶牛育成阶段(7~8月龄)是生长发育最强的生理时期,由于患病少,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受到忽视,甚至发生供给饲料质量差,而且量不足的现象,使生长母牛中躯和体高生长发育受阻,以致影响及时配种和泌乳潜力的正常发挥.所以育成奶牛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应给与高度重视. 1基本原则 合理调制饲料.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营养不足部分由精料补充.按照"少喂勤添"法依"干草-青草-精料-饮水"的顺序饲喂. 缓慢更换饲草、饲料.更换前要有5~7天的过渡期.严禁饲料中掺有发霉、变质和冰冻饲料.  相似文献   

19.
种公牛是养牛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其本身的品质和利用率对养牛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培育出一头优秀的种公牛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欧美一些国家选择强度在1%~3%之间,甚至更高。我国牛的育种工作开展较晚,生产性能很突出的种牛资源比较缺少,而想要利用有限的遗传品质充分挖掘优秀的种公牛生产潜力,提高其种用价值,与坚持科学的管理是分不开的。下面是笔者在种公牛管理工作中认识和体会,供同仁参考。1饲料要求种公牛在营养需要方面和母牛相比其生产性的消耗要低的多。饲料量上以不增加体重为宜。保持中上等膘情,即腰角明显而不突,肋条微…  相似文献   

20.
奶牛粗饲料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有各类青草、干草、玉米秸秆、玉米秸青贮、东北羊草、优质苜蓿和秕壳类等。优质干草、苜蓿等均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D及无机盐,是奶牛较佳的粗饲料:秸秆类饲料虽然营养价值低.但作为牛的饲料.可促进正常的瘤胃发酵,预防消化障碍。通常。牧场自种粗饲料,用于直接放牧或收获后制成干草或青贮。粗饲料通常是最便宜的奶牛饲料。根据泌乳阶段.日粮粗饲料干物质比例在35%(饲喂早期泌乳奶牛)至100%(饲喂不产奶的牛)。从营养角度来看。粗饲料包括优质饲料(如多汁嫩青草、未结豆荚的豆科茎叶),也包括非常劣质的饲料(如稻草、灌木枝叶)。不管粗饲料质量如何.如果饲喂得当都可很好利用。其中。优质粗饲料用于饲喂对营养有特殊要求的奶牛(如泌乳早期奶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