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谢俊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17-9620
[目的]研究灌水量对河南省夏玉米(Zea mays L.)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探讨不同夏玉米品种对干旱的响应,为河南省夏玉米种植时灌水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灌水量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供试夏玉米品种分别为浚单20、中科11、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2。[结果]干旱胁迫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下降,且随胁迫的加剧,下降幅度加大。[结论]河南省主推夏玉米品种抗旱性表现为中科11先玉335浚单20≈郑单958浚单22。  相似文献   

2.
16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已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利用人工控水坑栽试验,研究并评价了16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在非干旱胁迫处理与干旱胁迫处理之间的差值最大达到1 987.62 kg/hm~2,最小为287.50 kg/hm~2,干旱胁迫处理平均减产1 077.03 kg/hm~2。参试玉米品种的抗旱系数介于0.82~0.97,抗旱指数(DRI-1)介于0.74~1.14。依据抗旱指数进行分析,郑单1002、郑单958、郑单538等3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2级,抗旱能力较强;浚单20、伟科702、豫单606、先玉808、豫安3号、郑单528、先玉335、德单121、中种8号、农华101、桥玉8号11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3级,属中等抗旱品种;蠡玉16和中科4号2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4级,抗旱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玉米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作物盐胁迫下植株体内生理变化,以郑单958和浚单20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模拟的盐胁迫条件研究了盐胁迫对玉米萌发及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吸水率和萌发率与盐胁迫程度呈负相关,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在重度胁迫下的含量均高于轻胁迫下的含量.不同玉米品种间受盐胁迫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耐高温品种郑单958和高温敏感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高温、干旱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为培育耐高温干旱的优良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胁迫处理后郑单958叶绿素含量均较自然环境生长(CK)显著减少,且所有处理间差异显著,以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减少幅度最大,先玉335叶绿素含量变化与郑单958一致且受胁迫影响减少幅度更大;郑单958叶绿素a/b在干旱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均大于CK,先玉335仅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大于CK。胁迫处理后郑单958和先玉335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均下降或显著下降,以干旱胁迫下降幅度最大,且干旱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郑单958下降幅度大于先玉335。高温胁迫显著增加了郑单958叶片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干旱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郑单958叶片中PEPCase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各胁迫条件下先玉335叶片中PEPCase活性均低于CK,以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减少幅度最大;Rubisco活性均显著低于C...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共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方法]以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并同时研究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结果]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日照时数及积温表现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及灌浆速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穗数及穗粒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浚单20、郑单958、登海605。[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比较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是登海605及郑单958。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因不同夏玉米品种科学施用氮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郑单958、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产量、经济效益、氮素积累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夏玉米品种施氮增产显著,郑单958在低氮时产量和纯收益较好,增产18.19%,增收3 158元/hm2;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在高氮时产量和纯收益较好,分别增产17.31%、25.03%和17.41%,增收2642、3726和3182元/hm2。施氮量增加,郑单958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氮肥农学效率无显著差异。生产中郑单958适宜低氮肥用量,而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可获得较好收益。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因不同夏玉米品种科学施用氮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郑单958、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产量、经济效益、氮素积累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夏玉米品种施氮增产显著,郑单958在低氮时产量和纯收益较好,增产18.19%,增收3 158元/hm^2;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在高氮时产量和纯收益较好,分别增产17.31%、25.03%和17.41%,增收2642、3726和3182元/hm^2.施氮量增加,郑单958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氮肥农学效率无显著差异.生产中郑单958适宜低氮肥用量,而浚单20、农华101和先玉335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可获得较好收益.  相似文献   

8.
在冀西山区水浇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浚单20、邢抗2号、承玉5号、郑单958和泰玉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探讨了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以及土壤、植株、籽粒中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顺序为郑单958>浚单20>泰玉2号>邢抗2号>承玉5号,其中,郑单958与浚单20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承玉5号。参试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以及植株全钾含量顺序均为苗期>大喇叭口期>收获期;可能受大喇叭口期追肥的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顺序为大喇叭口期>苗期>收获期,植株全氮含量顺序为收获期>苗期>大喇叭口期,植株全磷含量顺序为苗期>收获期>大喇叭口期。产量与土壤、植株、籽粒中的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与该区域旱地玉米相比,同一品种的产量差异变化明显,这说明不同玉米品种所适应的种植条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徐田军 《农学学报》2017,7(12):12-17
旨在研究玉米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抗旱性差异,以18 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拔节期(T1)、大喇叭口期(T2)、吐丝期(T3)干旱胁迫,以及正常灌溉(CK)4 个处理,对试验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各品种ASI 值较对照不同程度延长1~6 天。‘京农科728’、‘京科968’等9 个品种的ASI 值延长较少,‘中单28’、‘浚单20’等品种的ASI 值延长较大。干旱胁迫处理后,‘京科968’、‘京农科728’等品种产量均相对较高;‘先玉335’、‘郑单958’等品种中等;‘浚单20’、‘中单28’等品种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京科968’、‘京农科728’等为丰产性好、抗旱性强品种;‘郑单958’、‘先玉335’等为丰产性和抗旱性中等品种;‘辽单565’和‘纪元1 号’等为丰产性和抗旱性差品种;‘中单28’等为丰产性最差和干旱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的品质。[方法]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的郑单958、浚单18、豫单2001和豫单2002共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玉米不同部位籽粒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结果]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的品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4个杂交种果穗上部、中部、下部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依次增高。其中,浚单18和豫单2001的粗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是中部最高,其次是上部,下部最低;郑单958和豫单2002的粗淀粉含量则高低依次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变化一致,上部(中部(下部;粗脂肪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结论]为今后推广高品质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抗旱玉米品种应用于生产,以沈玉35、辽单33等9个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PEG(2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相对发芽率抚玉20最高,达95.92%,发芽势相对值富友99和长玉1最高,均为79.59%;萌发抗旱指数长玉1最高,达0.742;贮藏物质转运伤害率富友99最低,为43.34%;对沈玉35胚芽生长的伤害率最低,为78.81%;对抚玉20胚根的伤害率最低,仅3.5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丹玉39的相对发芽势和萌发抗旱指数均为最低,分别为8.51%和0.103,其次是郑单958,分别为31.25%和0.463;丹玉39胚根生长伤害率最高,为76.32%;其次是郑单958,为49.89%。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贮藏物质转运率、胚芽长及胚根长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均明显降低,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为抚玉20和富友99,干旱敏感品种为丹玉39和郑单958。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进一步筛选出苗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方法]以河北省主推和新审定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苗期沙培试验,测量苗期根条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总生物量、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8个根系性状。[结果]干旱胁迫对苗期8个根系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长、根表面积和干重根冠比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处理间均表现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旱指标。综合3个抗旱指标的分类结果,认为农单08-5为强抗旱品种,伟科702和郑单958为中度抗旱品种,先玉335为弱抗旱品种。[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苗期抗旱性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施加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低温胁迫(2、4、6、8 d)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幼苗茎叶和根系干鲜重,抑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提高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施加15 mg·L~(-1)ALA处理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降低活性氧物质和丙二醛产生,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损伤。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玉米过氧化氢、MDA含量及S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抗旱性的玉米幼苗在水分胁迫下过氧化氢和MDA含量均增加,增加幅度与品种抗旱性呈负相关。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表现出抗旱性品种增强,不抗旱品种降低的趋势,二者活力水平,尤其SOD活力与品种抗旱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宋宇琴  薛增伟  吴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11-16811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间核桃枝条酚含量的差异。[方法]选自山西省汾阳市核桃基地的7个核桃品种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Folin-酚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分别测定春季萌芽期核桃枝条韧皮部总酚含量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供试的7个核桃品种中,中林1号和晋龙2号的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中林3号和西扶1号次之,礼品1号、薄壳香和鲁光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中林1号和晋龙2号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中林3号次之,西扶1号、礼品1号和薄壳香含量均相对较低,鲁光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结论]中林1号、晋龙2号和中林3号3个核桃品种的总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余4个供试品种,由此推测,这3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也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6.
低温对不同粒型玉米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去苞叶后含水量在29%~31%的不同粒型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郑单958’和‘辽单565’种子为材料,以25℃为对照,在0、-2、-4、-6、-8、-10℃不同低温下处理8h后,测定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种子电导率逐渐上升,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活性也逐渐升高,上升的程度因不同粒型的玉米杂交组合的不同而异.‘富农1号’的抗冻生理生化基础最优越,‘郑单958’次之,‘辽单565’较差.  相似文献   

17.
以15个不同大豆品种为原料,分别以目前豆制品加工中2种主流的生产工艺——生浆和熟浆工艺制备豆浆,进一步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HPLC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FRAP)对各个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异黄酮单体组成及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熟浆豆浆中的总黄酮含量、8种异黄酮单体含量都显著高于生浆豆浆中的含量,功能性活性单体苷元含量在加工成豆浆后含量都有所上升(P0.05),总黄酮含量经加工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而熟浆豆浆的总抗氧化能力要优于生浆豆浆(P0.05)。  相似文献   

18.
PEG模拟干旱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4个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4个玉米品种各项抗旱生理指标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品种郑单958受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的影响比农大108、农单5、沈单16要小,为玉米抗旱品种选育与旱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脱油油樟叶化学成分预试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油樟资源,采用系统预试和专项预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脱油油樟叶的化学成分,并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脱油油樟叶中含有有机酸、酚、鞣质、黄酮、挥发油或油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还原糖、多糖、甙类、甾体、三萜、内酯、香豆素及其甙类化学成分,其中总黄酮含量为21.2mg·g-1。可见,脱油油樟叶含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其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