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采取不同休耕模式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使土壤团粒结构逐步增多,理化性状得到改良.通过3年休耕模式试验,确定适宜当地耕地休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效果最好的休耕模式是箭舌豌豆—油菜—箭舌豌豆,其次是豌豆—油菜—箭舌豌豆和豌豆—油菜—豌豆.  相似文献   

2.
耕地休耕是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工作内容,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国外耕地休耕制度和政策经验,探讨中国休耕实践区的模式与特点。结果发现,国外利用科学评价指标识别休耕地、审慎确定休耕规模、以市场机制为手段确定补偿标准及精准差异化的休耕与补贴的做法对中国的耕地休耕可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结论表明,中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休耕经验结合本国实践,探索符合国情的休耕制度。制定严密详细的耕地休耕审核评价体系;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下审慎确定休耕规模;引入市场机制来协调主体利益,调动农民休耕积极性;充分考虑中国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实施耕地休耕模式;建立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精准化和差异化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环县耕地休耕试点项目的 开展,从机械深翻、播种管理及杀青还田等方面总结提出了环县耕地休耕技术.  相似文献   

4.
耕地休耕的研究进展与现实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休耕作为土地利用的一种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土地利用制度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从休耕制度目标、休耕申请程序与机制、休耕规模和空间布局、休耕影响与效益评价和我国休耕的区域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学术回顾并总结了各国休耕经验和制度特征.结果发现:1这些经验和制度均对我国即将实施的休耕制度提供了逻辑起点和制度借鉴,但我国在申请程序、技术、补偿和监督等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2目前我国应在积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国情的耕地休耕制度;尤其是在推行休耕制度过程中需审慎评估实行耕地休耕对粮食安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结合我国耕地细碎化和小农经济特征设计休耕制度体系,休耕模式的设计需因地制宜、实现区域差异化.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本文从实施耕地轮作休耕的含义、重要意义、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休耕模式、休耕期限、地块选择、施肥、机械深耕、绿肥种植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环县耕地休耕主要技术,以期为今后耕地地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县耕地轮作休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休耕模式、地块选择、施肥、机械深耕、种植绿肥作物、田间管理、杀青还田、旋耕保墒等8个方面详细总结了环县耕地轮作休耕技术,以期为环县及周边同类地区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为解决我国粮食结构性产能过剩及土地污染等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对试点区域、休耕方式、目标面积、农户补助等政策规定的述评,了解其来龙去脉,并探讨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及地方可据此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期对完善我国轮作休耕制度有所帮助,切实贯彻执行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宁海县耕地轮作休耕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并针对宁海县耕地轮作休耕面临模式单一、粗放管理、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高等问题提出了应做好优化轮作模式、以点带面推广优质轮作、政策倾斜适当补贴等建议。以期望能够为宁海县提升耕地、农产品产量质量,加快农业发展,发展宁海县农业农村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济宁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大豆产区,自2018年起承担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以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总结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曹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35-8636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灰色动态模型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对江苏省耕地面积短期变化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模型分析的效果。结果表明,两者都可用于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精度明显好于灰色动态模型,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经过修正的,且对数据要求较高,而灰色动态模型对数据没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耕地地力的河南省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耕地地力为基础 ,根据粮食单产、种植面积、粮经比和复种指数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和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得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下的河南省 2 0 1 0年和 2 0 3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粮食产量、人口及人均消费保持现有增长水平及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提高耕地地力等 ,河南省粮食生产总量完全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并有一定剩余。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盆地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内7县、4区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GIS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中与耕地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采集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对区域内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内耕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毁,它们在耕地减少中所占比例分别是83.5%、11.4%、4.6%和0.5%。针对区域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增加耕地的方式和可能途径,并对区域内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尝试以2005年为基期,建立3种人口预测模型,并利用2006和2007年数据修正,预测出杞县2010年和2020年的人口规模;并运用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预测出杞县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水平。预测结果表明,上轮规划以来杞县耕地保有量水平一直偏高,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本轮规划修编可适当核减杞县耕地保有量,同时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切实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实现“保红线,保增长”并进。  相似文献   

15.
路燕  路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72-6774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近10年来河南省城市化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关系,并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建设占用耕地数量预测,进而研究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阶段,如何克服大量耕地非农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南京市耕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江苏省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利用状况,针对现状分析耕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耕地管理、质量建设及科学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黔南州在2014-2018年耕地资源与质量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从州域层面、地理区域层面、县级层面等3个空间尺度分析其特征及规律。为该区域实施土地开发整治、制定耕地保护与质量管护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全州耕地数量在2014-2018年间有增减波动,总体有所增加;近年来通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耕地数量达到动态平衡。2)全州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平均利用等别为11.22;通过实施土地整治、耕地提质改造等工程,近几年来耕地质量总体略有提升;3)西南区域作为全州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区,通过开展土地开发与增减挂钩等工程,耕地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李明秋  张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81-11183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制度实施以来,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非农业建设占用所造成的耕地压力。但由于该制度设计不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贾燕兵  李建强  卞兴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61-11663
以耕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四川省1978~2006年耕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稳步中呈上升趋势;从最终参评因子的权重排序可以看出,影响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主要是耕地投入强度和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我省当前耕地质量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系统和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建议与强化耕地质量及其环境保护体系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