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之一.马铃薯日光温室冬春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不仅调剂了市场,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而且增加了温室蔬菜的轮作品种,提高了菜农的收入.近年来继铁法市蔬菜研究所试验成功马铃薯日光温室冬春栽培技术之后,该技术在辽北地区逐渐推广开来.利用日光温室冬春栽培马铃薯,在4月中下旬即可陆续上市,667 m2产量2 500 kg,产值近万元.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肖丽 《广西园艺》2006,17(5):21-22
广西位于北纬21°~26°,东经104°~112°之间,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划中,百色至桂林的大部分山区处于"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地带,其他地区处于"南方二季作区"地带.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适合马铃薯夏季生长,而其它地区冬春季节相对温暖,有霜期极短或无霜,把马铃薯作为冬种作物与水稻玉米轮作,可有效提高土地、光热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稻田土壤耕作条件,提高复种指数,使冬闲田得到有效利用.近几年来,广西区农业厅根据市场需要,把发展冬种马铃薯作为一项优势产业来抓,使冬种马铃薯成为广西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4万hm2,2004年6.2万hm2,2005年达10.3万hm2.  相似文献   

3.
云南德宏州气候适宜马铃薯种植,为全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种植基地,但一直存在"烂种"问题。总结了德宏热区冬作马铃薯催芽技术的关键环节,以期为推广热区马铃薯冬季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药用、饲用作物,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近年种植面积约467万hm2,总产约6 500万t,占世界总产量1/4.广西作为马铃薯南方冬作区的一部分,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节令、区位和资源优势,市场销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广西冬种马铃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冬种马铃薯已成为广西重要的农业优势产业。如何更好地发挥典型冬作区优势,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使马铃薯产业更上一个台阶?这需要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导读:云南红河州是全国马铃薯双季混作区——西南区冬季马铃薯种植主产区,年种植冬马铃薯约2.67万hm~2,产鲜薯75万t,产值超过22.5亿元。现就2种主推的技术模式和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绍。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1°47′48″~104°16′45″,北纬22°26′~24°45′,海拔76.4~3 074.3 m [1],州内的石屏、建水、开远、个旧、弥勒、元阳、红河等县市,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属于典型的全国马铃薯双季混作区——西南区(包括云南、贵州两省),混作区内雨热同季,年降雨量的80%集中在6~9月。冬、早春季特有光热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平果县马铃薯生产适宜的施氮量与施肥方式,2012年冬在广西平果县开展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石灰性田上,马铃薯氮肥施用量应低于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推荐方案,在施足磷钾肥(P2O575 kg/hm2、K2O 180 kg/hm2)的基础上,用70%氮肥(68.25 kg/hm2)作基肥、30%氮肥(29.25 kg/hm2)作苗肥施用是当地冬季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的一种理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8.
陕西关中地区光热条件充足,水肥条件较好,为马铃薯二作区,但6~8月份经常出现的高温、多雨天气,对喜冷凉气候的马铃薯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9.
正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 900 mm,年均日照时数1 550 h以上,年均温度19°C,全年无霜期300 d左右。在马铃薯种植区划上,属南方冬作区。2000年以前,马铃薯生产以农户自留种薯、旱地冬种为主,种植面积0.2万hm~2以下。2000年以后,引进了一批脱毒马铃薯品种,示范推广稻田秋冬种,马铃薯生产有所发展,2014年全市春收马铃薯种植面  相似文献   

10.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西南园艺》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大葱-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即早春拱棚马铃薯,夏季早葱,秋季马铃薯在同一地块上三季作三茬栽培技术,适宜在马铃薯"二季作区"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鲁福成  齐欣  刘宇新 《蔬菜》2021,(2):74-75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种植效益突出、便于春秋两季栽培及适合与其他作物进行间作套种的马铃薯品种,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经过多年引种和研究,选育出了鲜食马铃薯早熟新品种--天园一号,在华北2季作地区、东北1季作地区及南方冬作区种植表现良好。通过合理备耕、茬口调整、适时定植和合理密植、田间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技术措施,天园一号马铃薯在早春露地栽培中可获得良好的种植效果,667 m2产量在4000 kg以上,为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合作003号是杂交选育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生育期110 d,生长势强,结薯集中,淀粉含量高,品质好,抗晚疫病,1 hm2产量37.5~46.5 t.适宜在西南海拔2 500 m以下地区作为春作马铃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短,上市早,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在一季作地区早熟马铃薯宜与玉米、棉花等作物间作套种,因前期气候冷凉,玉米、棉花苗小,地面空间大,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在高温来临之前薯块基本成熟,既不影响玉米、棉花生长,又多收一茬马铃薯,亩增收300~400元。在二季作地区,早熟马铃薯于5月低、6月  相似文献   

15.
'延薯11号'属于中熟鲜食马铃薯品种,2017~2018年2年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2350kg/667m2,较对照'克新13号'增产4.5%,粗蛋白含量1.73%,淀粉含量14.90%,干物质含量18.74%,还原糖含量0.031%,鲜薯维生素C含量194.00mg/kg,中抗马铃薯X病毒,中抗马铃薯Y病毒.中抗马铃薯晚疫病.适宜北方一季作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春季播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具有耐贮运、产量高、适宜间套作等多项优点,同时又是大量出口的蔬菜.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和留种技术的提高,过去认为不适宜种植马铃薯的中原地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已成为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首选项目之一.现将秋季马铃薯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种薯选择 选择早熟、高产、芽眼浅、黄皮黄肉、适宜外贸出口的栽培品种,例如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郑引 5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中薯 3号等.要求种薯质量 25~ 75 g,没有虫眼和病斑,每 667 m2用种量为 250~ 300 kg. 2浸种催芽 二季作区因夏季气温高、雨…  相似文献   

17.
紫色马铃薯‘绵紫芋1号’以‘Belchip’为母本,‘River John Blue’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71 d左右,中早熟。薯块长形,紫皮紫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食用品质较好。块茎含干物质20.09%,淀粉15.20%,还原糖0.10%,维生素C 0.023%,薯肉含花青素0.046%。产量18.52~26.30 t·hm-2。植株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感晚疫病。适合在四川省海拔400m以上的冬作区、春作区和秋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地区光热条件充足,水肥条件较好,为马铃薯二作区,但6~8月份经常出现的高温、多雨天气,对喜冷凉气候的马铃薯生长发育不利。笔者经过调查试验,总结出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日光温室进行马铃薯冬春茬栽培,不仅可以进行日光温室多茬次栽培、轮作换茬,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发生,而且产量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0.
柏霜  谢振江  李永禄  刘义 《蔬菜》2002,(4):10-11
提起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家普遍认为栽培容易,效益不佳,但如果改变其习惯的栽培方法,实行反季节栽培,就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于1999年开始进行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试验,把栽培时间提前到1月份,4~6月份产品上市。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平均667m2产马铃薯1300~1600kg,产值3500~5000元;产鲜食玉米3500~4000穗,产值可达3800~6000元,二者折合产值7200~11000元/667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栽培技术如下:一、提早栽培的保温措施在塑料大棚内采取多层覆盖法,即在11月下旬扣塑料大棚,在大棚膜下25cm和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