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牛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放线菌引起的以化脓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疾病。以头颈部、颌下和舌出现放线菌肿为特征。其病原体从侵害的组织不同而异,侵害骨质的多为牛型放线菌,侵害舌肌和皮肤的多为林氏放线杆菌,葡萄球菌有时参与致病。治疗宜切开或切除硬结,处理创腔,抗菌消炎,预防本病主要是防止皮肤黏膜发生损伤,现介绍如下:牛放线菌病在临床上发  相似文献   

2.
<正>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出现放线菌肿为特征。本病主要侵害牛,2岁~5岁的牛易感,呈散发性发生。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在牛的组织中外观似硫磺  相似文献   

3.
牛放线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线菌病是家畜和人的一种传染病。牛放线菌病的特征是在舌、颌下、头和颈的皮肤及软组织等部位,形成局灶性坚硬的放线菌肿和疖子颗粒。初期和中期为黄色,晚期呈灰黑色颗粒。1病因病原体主要为牛放线菌及林氏放线杆菌。牛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较细长,可以感染人类;林氏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常侵害软组织,是牛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两者在病组织及浓汁中形成肉眼可见的黄色颗粒“菌芝”,呈放线状排列,所以称为放线菌。本病是由健畜食入被本菌污染的禾本科植物如牛草(芸冬草),尤其是麦草和谷壳,刺伤粘膜或皮肤,由创伤后而感染,幼…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病为牛、猪和马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本病主要病原为牛放线菌(Actinomyces bovis)和林氏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Lignieresi),葡萄球菌有时参与致病。牛放线菌主要侵害硬组织,为革兰氏阳性菌,菌块较大,菌线末端膨大,呈放射状排列;林氏放线杆菌主要侵害软组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块很小,放射状排列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牛放线菌病是兽医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由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牛放线菌病主要侵害牛头部和颈部的皮肤及软组织。一般多表现为慢性经过而形成核桃大至拳大的硬肿,最后破溃,排出脓汁,创口久不愈合。文献中记载治疗本病的办法,多采用外科处  相似文献   

6.
正牛放线菌病是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大颌病、木舌症。该病最显著特征为头、颈、舌以及颌下的放线菌肿,在肉牛中最为常见,2-5岁的牛易感。本病是牛、猪、马等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有时也可感染,以局部发生硬肿为特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前者主要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粗糙的饲  相似文献   

7.
牛放线菌病是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传染病,菌名侵害部位染色区别明胶凝固血清靛基质石蕊牛乳硝酸盐还原糖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乳糖蔗糖杨苷卫茅醇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骨组织、肺脏舌、颊、颈皮肤G+G-液化不液化液化不液化+-缓缓胨化产酸不凝固+-++++-+++±++---表1牛放线菌与林氏放线菌的鉴别以牛最为常见。本病主要特征是在头、颈、颌下发生化脓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硬肿或肿瘤样脓肿,常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998~2002年间,我们为养牛户诊治该病病例60余例,现将本地牛放线菌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  相似文献   

8.
牛放线菌病又叫大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它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两者引起的放线菌病组织不同,牛放线菌引起骨骼的放线菌病,林氏放线菌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的放线菌病,尤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主,本病采取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又称"大颌病",侵害对象有牛、羊、猪等家畜,但以牛最为常见。为了做好牛放线菌病的防治工作,笔者结合1例牛放线菌病的诊治过程,总结了该病的具体症状,并对病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为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G^+)和林氏放线菌(G^-)引起,前者主要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主要表现为面腮、颈、颌下和舌坚硬瘤状赘生物——放线菌肿,严重时形成瘘管,侵害内脏器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散发性传染病。笔者自2003年至2004年共收治患牛26例,治愈25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牛最为常见.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特征.牛常发生头骨疏松性骨炎.   1病因   本病病原是牛放线菌,除此之外还有林氏放线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在牛体内均可引起类似病变.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   ……  相似文献   

12.
放线菌病是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局部发生硬肿为临床特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前者主要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粗糙的饲料常刺破口腔,易于诱发本病。笔者治疗9例,方法经济简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在自然环境下,牛在换牙和采食时,经口腔进入坚硬带刺的饲草刺伤口腔黏膜或头部皮肤而感染。主要以下颌骨出现坚实的硬肿块和头、颈、额间软组织局部肿胀为特征,牛放线菌病程特别长,从出现菌块开始,可延长几个月或一年之久,林氏放线菌次之。因此对养牛业影响很大。本人从多年治疗实践中得出治疗本病的可靠方法,简述如下:早期治疗本病病原体侵入初期时,局部无肿块,病牛没有明显的病变状态,当局部出现肿块时,可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放线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不仅可以引起牛、猪、马等动物发病,还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此病以牛最为常见,尤其是肉牛发病较多,尤其是2-5岁的牛。引起此病的病原微生物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等,牛放线菌可引起骨骼疏松性骨炎,林氏放线菌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如乳腺、肺、舌等)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放线菌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笔者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和大家探讨一下此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牛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又称大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因此只要黏膜或皮肤上有破损,便可以自行发生。当给牛饲喂带刺的饲料,常使口腔黏膜损伤而感染。病原为牛放线菌与林氏放线菌(Actinomycosis Bovls、Actinomycosis Ligniensi)。以头部和颈、  相似文献   

16.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中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 在自然环境下,牛在换牙和采食时,经口腔进入坚硬带刺的饲草刺伤口腔粘膜或头部皮肤刺伤而感染,主要以下颌骨出现坚硬的硬肿块和头、颈、额间软组织局部肿胀为特征。牛放线菌病程特别长,从出现肿块开始,可延长几个月或一年之久,林氏放线菌次之。因此对养牛业影响很大,笔者从多年治疗实践中得出可靠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1 早期治疗 本病病原体侵入初期时,局部无肿胀块,病牛没有明显的病变状态,当局部出现肿胀块时,可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牛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18.
牛林氏放线杆菌广泛存在于微碱性土壤、饮水和饲料中,牛黏膜或皮肤的损伤,给病菌入侵创造了条件。林氏放线杆菌常侵害牛的头、颈、颌间软组织,患牛出现急性炎症、肿胀、增温、敏感甚至严重的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20.
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而导致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一般牛放线菌会导致骨骼出现发病,林氏放线菌会导致皮肤和乳腺、肺脏以及软组织器官出现发病,主要特征是头、舌、颌下、颈形成放线菌肿。该病在全世界各地都可发生,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往往呈慢性和散发性流行。该病主要是牛易感,尤其是2~5岁的牛易感性较高,另外羊、猪、鹿以及人等都能够感染。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