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提高玉树地区寒牧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治理效果,降低高原鼠兔、高原田鼠对试验区草地补播的破坏。本研究以优质燕麦为基饵,拌制添加D型肉毒灭鼠剂浓度为1.5%的毒饵,投放至试验区内0.133万hm~2亩寒牧退化草地,随机划定25×25 m~2样方3个,采用堵洞开洞法计算灭鼠区内鼠害防治效果。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灭洞率均在90%以上,灭鼠效果良好,为后期草地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都兰县草地应用触发式灭鼠雷和窒息性灭鼠弹防治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经试验灭鼠雷平均防治效果为68.74%,灭鼠弹平均防治效果为66.5%.  相似文献   

3.
在都兰县草地应用触发式灭鼠雷和窒息性灭鼠弹防治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经试验灭鼠雷平均防治效果为68.74%,灭鼠弹平均防治效果为66.5%。  相似文献   

4.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水剂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制剂,不仅对高原鼠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伤害鼠类天敌,对人、畜安全,同时减少了化学药品对草地的污染,因此,在草地鼠害治理中,推广应用这一新型生物灭鼠技术,对持续控制草地鼠害,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水剂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制剂,不仅对高原鼠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伤害鼠类天敌,对人、畜安全,同时减少了化学药品对草地的污染,因此,在草地鼠害治理中,推广应用这一新型生物灭鼠技术,对持续控制草地鼠害,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原鼠兔夹和全自动捕鼠器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进行了田间试验,二者均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牢靠,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对环境、人畜安全等优点。此项试验为长期有效控制草地害鼠,扩展鼠害防治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原鼠兔夹和全自动捕鼠器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进行了田间试验,二者均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牢靠,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对环境、人畜安全等优点.此项试验为长期有效控制草地害鼠,扩展鼠害防治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灭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江河源退化草地治理与示范项目要求,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牧委会人工和半人工草场上,使用D型肉毒杀鼠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结果表明,0.1%和0.2%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鼠类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回升,减少扩散,使治理后的草场植被再次免遭破坏等方面均具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海晏县甘子河乡设置每洞10、15、20、25粒毒饵和70%、80%、90%和100%的投洞率,研究利用C型肉毒杀鼠素毒饵不同投饵量和投洞率对高原鼠兔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洞投放毒饵20粒、25粒和投洞率90%、100%的情况下,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减退率符合《草地鼠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DB63/T787-20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鼠虫害是我国草原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它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造成草地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毁坏植被、传播疾病。灭鼠治虫是草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采用D型肉毒素对东大梁荒山绿化项目区林间草地暴发的鼠害进行了灭治,防治率达到90%以上。通过合理投放此种药品,可使鼠害防治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情况下,取得降低成本和有效防治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项研究试图通过返青期休牧达到快速恢复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的目的,于2015年5-7月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春季草场上进行返青期休牧试验。通过调查3个休牧样地和3个放牧样地,研究草地主要植被的株高、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植被状况和高原鼠兔有效洞口的数量,从而评估返青期休牧对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时,草地的牧草高度、群落盖度和地上总生物量相对于放牧草地分别提高了165%,4%和77%,毒草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且其生物量下降了50%,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下降了72%。因此,我们认为在高寒草地过牧的关键时期实施返青期休牧可快速恢复退化草地植被,为高寒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是甘南州草原最大的鼠害,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其防治方法是大面积严重危害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小面积用铁板铗灭鼠,轻度危害用招鹰灭鼠,最佳防治时间在3月。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草地优势害鼠种类、分布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海省草地优势害鼠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在我省的区域性分布和生活习性做初步探讨,并在总结以往灭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河源区草场退化、高原鼠兔危害严重的状况,采用了翻耕、耙耱、撒播、轻耙、镇压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这种以生态工程为主的治理措施,不仅使草场植被在短期内得到恢复,而且害鼠种群数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为防止鼠兔数量回升、减少扩散、播种牧草幼苗免遭啃食和挖掘破坏,在不同处理区又采取了以药物防治为辅的控制措施.在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中,0.075%敌鼠钠盐、0.1%C型肉毒杀鼠素和0.1%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均具有良好灭效,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天敌、发挥生物控制危害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退化草场鼠害治理中,综合分析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刚察县鼠害防治工作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玉梅  卢华 《青海草业》2007,16(1):49-50,58
鼠害的危害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刚察县在实施《刚察县“无鼠害示范区”项目》的基础上,又连续几年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进行了防治和扫残,有效地控制了鼠害对草场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主要害鼠。高原鼠兔对草场的危害,进行过很多调查研究,有不少论述。(萧运峰1979、1981,梁杰荣1978,张洁1965等)青海省是高原鼠兔危害最严重,也是开展草原灭鼠工作最早省区之一,灭鼠工作较好的地区,鼠害基本消除。那么,消除了鼠害这个因素后,对草原生态系统有些什么影响,草原生产力如何?对于这些问题报导甚少。查明灭鼠后草原的变化,对指导今后灭鼠工作,增强灭鼠信心,极为重要。为此,我们选择了消除鼠患的海南州同德县贡式布滩进行了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