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珊瑚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菌是一类子实体呈珊瑚状的大型真菌。属于多孔菌目Aphyllophorales,珊瑚菌科Clavariaceae。该科各属含有不少质地脆嫩、别具风味的食菌,是我国野生食菌资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很久以来我国各地就有采食珊瑚菌的习惯。产菌季节如果到了西南地区,集镇上出售的珊瑚菌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1,(1):65
<正>2010年8月26日,在黄河三角洲海水灌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只见一种绿色的蔬菜形似珊瑚,高度有10cm左右。基地经理张义树是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的农民,他介绍  相似文献   

3.
泰山灰树花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延友  吴从平 《食用菌》2002,24(6):10-11
“五岳之尊”的泰山 ,不仅山势雄伟 ,风景秀丽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而且植被繁茂 ,气候湿润 ,野生真菌资源丰富。笔者经十多年的调查 ,已采集到灰树花、白树花、黄伞、灵芝等上百种大型野生真菌 ,其中灰树花就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经济真菌。泰山野生灰树花自然出菇的时间为 6月初至 9月底 ,目前野生资源已十分稀少 ,笔者于 1988年驯化成功后 ,进行了推广栽培。现将其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呈珊瑚状分枝 ,分枝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盖 ,重叠成丛。大的丛宽 2 0~ 5 0 cm,重 2~ 4kg;人工培养的…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菌糠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菌糠、炉渣、河沙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进行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印第安”的种植试验,研究栽培基质对番茄植株性状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番茄的株高平均日增长1.0 cm以上,定植后90 d株高均达100 cm左右,茎粗达1.0 cm左右,株幅达50 cm以上,果穗达4穗,定植后140 d测得植株总鲜重都在200 g左右,干重30~40 g之间,干鲜比16.21%~17.86%,根冠比10.14%~12.93%,各生长发育性状处理间差异不大.说明以菌糠为主的3个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均能满足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5.
小集锦     
《食用菌》1992,(1)
野外收集孢子印的简易方法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因此,采集野生食用菌是食用菌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下面根据本人经验介绍一种收集孢子印的简易方法.首先准备好15×15cm的光面纸或玻璃纸,放进信封里,每封一张纸,20封为一包,用纸包好消毒备用.再准备4cm宽的软塑料(可利用支撑衬衫衣领的塑料条),长分为25cm(用于菌盖4~10cm)和15cm  相似文献   

6.
何显 《中国食用菌》1991,10(6):19-19
羊肚菌属(Morchella Dill.: Pers. )中有许多种都是美味的食用菌并因此而久已广为人知,但与它同样的另一近缘属——钟菌属(Verpa Swartz: Fr)则至今尚鲜为人知。笔者1990年5月在吉林省左家地区发现属于钟菌属的一种双孢钟菌[V. bohemica(Krombh)Schroet],数量很多,而国内对此种乃至此属的报道极少,据记载仅见于陕西和新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特对该种作一报道和介绍。双孢钟菌属钟菌属,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盘菌目(Pezizales)。这个属和羊肚菌属一样,含有许多可食的种类,但目前国内只报道有两种,均可食。这两种一是指状钟菌(V. diqitaliformis Pers.),另一种即本文介绍的双孢钟菌(亦称波地钟菌)。后者在吉林省为首次发现。其主要形态特征是:菌盖1~3cm宽,斗笠形或园锥形,边缘与菌柄完全游离;表面烟灰色,有纵行网状棱纹,初期色较淡,老熟后棱脊烟黑色,内面白色。菌柄中生,0.8~1.6cm粗,10~25cm长,上下同粗或向下  相似文献   

7.
干巴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源  张玲琪 《食用菌》1998,20(1):16-17
野生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产量有限,探索其人工或半人工栽培方法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则是研究其生活史及人工栽培的前提条件之一,对干巴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于探索分离干巴菌菌种的合适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子实体 采集于昆明小哨的成熟新鲜子实体(灰白或褐色,帚状小分枝明显,顶端小枝片达5cm以上)和幼嫩子实体(鲜黄色,未见珊瑚状分枝,直径0.5~2cm)。 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g,葡萄糖2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25g,硫胺素30μg,琼脂20g,水1000mL,121℃灭菌30分钟制成斜面。A培养基:将上述灭菌培养基熔化,稍冷却后在无菌室内加链霉素50μg/mL,摇匀,倒入灭菌培养皿,每皿1O~15mL,厚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大球盖菇菌渣作为土壤改良剂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大球盖菇菌渣还林的试验。根据是否施加菌渣,设置2个处理,以未施加菌渣还林为对照,测定菌渣刚刚栽培结束和栽培结束6个月后的0~10 cm和10~20 cm深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菌渣刚刚栽培结束到结束后6个月,除10~20 cm深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不同深度土壤全钾含量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蔗糖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氮含量、全磷量和速效钾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深度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全氮量、速效磷含量增加显著。因此,菌渣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阿尔泰山的优质乳菇成员中,除今年第2、3期介绍的两种外,还有松乳菇、红汁乳菇及多汁乳菇等。现将多汁乳菇简要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多汁乳菇Lactrius volemus(Fr.)Fr.菌盖宽3.0~12.0cm,始扁半球形,中间脐状,缘内卷,伸展后浅漏斗状;面浅赤褐色,初具微茸毛、后光滑。菌肉白或略带乳黄色,伤后过久则氧化为褐色;乳汁多而白,不变色。味柔和。菌褶白至浅乳黄色,伤变褐色,直生至延生,密、分叉。菌柄3.5~8.0cm × 2.5cm,色同盖或略淡,具微绒至光滑,内实或中空。孢子无色,近球形,有网纹和脊,孢子印白色。囊状体多,近梭形,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1,(2)
概述珊瑚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珊瑚菌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新的功能食品和药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北部山区的始兴县和曲江县一带,常发生一种当地群众习惯取食的珊瑚菌——壳绿枝瑚菌。该种珊瑚菌群生,发枝多,高5—9厘米,灰黄至黄色,受伤时变紫褐色。它的柄短而粗,长1.5—3.5厘米,粗9~13毫米,上有绒毛,其顶端分成3—  相似文献   

12.
滑菇(滑子蘑)采后加工要及时。加工前要准备好刀、铝盆、锅、盐渍缸、冷却缸、笊篱、盐度计、温度计,石蕊试纸,压菇帘子、石块,以及防腐药品(柠檬酸、偏磷酸钠、明矾).盐渍加工滑菇的主要工序如下: (一)去根分级:采下的滑菇要用刀去掉硬根,保留嫩柄1~3cm.除去杂质,挑出虫菇、异色菇、腐烂菇。分清等级,一级菇的菌盖直径1~2cm,不开伞;二级菇菌盖直径2~3cm,半开伞;等外品全  相似文献   

13.
菌糠作饲料节粮喂猪好栽培食用菌后的菌糠一般含粗蛋白10%~14%,脂肪1.8%~2.5%,粗纤维10%左右,营养比较丰富。山东省荏平县高新技术试验推广站利用粉碎的菌糠添加部分精饲料喂猪,在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和增重的情况下,出栏一头肥猪节约精料100公...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在黄松峪乡黑豆峪村的东盛桃园进行了果菇间作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1树下间作香菇技术 1.1做畦在桃树的行间做出宽40~60cm,深10~15 cm的小畦,早春顶凌做,畦底中央稍高呈龟背形,以免发菌期间雨水渗入料内.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大黑鳃金龟蛴螬和双孢菇菌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饲料厚度、虫口密度和菌渣的不同处理及混配比例对蛴螬生长的影响,以期摸清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不但可行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的最佳饲料厚度为25 cm,最佳的饲养密度为44~56只/m2;双孢菇菌渣晾干后比腐熟菌渣和玉米秸秆糠粉都更适宜养殖蛴螬.  相似文献   

16.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境内发现的野生蘑菇"沐野1号"菌株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菌盖直径为3.3 cm~3.7 cm,初期呈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表面为污白色,具有褐色纤毛状鳞片。菌盖的菌肉呈白色,厚度为0.8 cm~1 cm。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成熟或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柄长4.5 cm~7.5 cm,粗0.6 cm~1.2cm,呈圆柱形,基部膨大,实心,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孢子为椭圆形至卵圆形,(4.6~6.3)μm×(6.3~8.7)μm,属于担子双孢。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经ISSR分析,待鉴定的菌株沐野1号和山西境内发现的菌株晋阳1号聚为一大类,与其他所有对照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54,推测待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不同的双孢蘑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我地区栽培平菇,越夏后产量不高。为此,我们进行了越夏后施三十烷醇试验。平菇菌块是原生产床上用薄膜覆盖越夏的菌块,每菌块(55×35×15cm)重3500g,用直径1cm铁钎打梅花孔,深8cm。药剂是江西工学院试产的三十烷醇—1号。试验分1ppm和0.1ppm两个处理,以水作对照,两次重复,6个菌块。房间事先用煤酚皂和甲醛消毒,分别以1ppm、0.1ppm药液和水浸泡,然后用薄膜包好。从试验结果可看出,施药菌块的新生菌丝萌发比对照早7~10天,其中1ppm比0.1ppm好。施药菌块形成子实体的时间集中,多为群集生长,菌盖肥厚;而对照菌块出菇零星,多为单生,菌盖较薄。试验  相似文献   

19.
<正>菌物学工作者的案头必备,生物学爱好者的良师,蘑菇摄影爱好者的益友,国内记载大型菌物种类最多的高文典策——内容摘要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509属1 819种,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196种,胶质菌21种,珊瑚菌47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637种,鸡油菌(含钉菇类)11种,伞菌653种,牛肝菌130种,腹菌75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16种和大型黏菌33种。其中以中国  相似文献   

20.
袋栽平菇采完2~3潮菇后,由于脱水和缺肥,常会导致后期菇蕾枯死、菇形变小、色泽变差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打孔浸水、脱袋砌墙法,既起到了补水增肥的作用,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湿度,可多收3~4批菇,生物效率可增加50%~100%。现将具体方法简介如下: (一)脱袋、打孔和浸液 采完2~3潮菇后,应及时将菌袋搬出培养室脱去塑料袋,在菌筒上并排扎3~4个直径2cm的孔,间距视菌筒长度而定,一般在10cm左右,再将菌筒浸泡在配备好的营养液中3~4小时。同时准备一些菜园土(也可用一般田土,加入3%~5%的过磷酸钙,若碱性土应将pH值调到6~7),打碎过筛,喷雾水拌匀至手握不成团为宜。 (二)排筒、撒土和砌墙 将菌筒捞起,再把菜园土铺成似菌筒长、宽的条幅,厚2~3em,将沥水后的菌筒浸水孔朝上,逐个挨紧并排在土上,每摆好一层上面撒一层菜园土,并把空隙填满,以利于菌墙形成一个整体,一般可叠5~6层,若场地太少也可多砌几层,但以不超过10层为好。在最后一层的菌筒上撒4~5cm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