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饲用作物,能够建立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既能综合发展农业生产和拯救生态资源的恶化,又能通过养殖业加工增值,实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并提高农牧交错带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牧交错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存永昌。  相似文献   

2.
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而中部干旱带又是宁夏的农牧交错带。当前,农业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宁夏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畜牧业为主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战略方针,根据宁夏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分区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发展饲草高粱的可行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饲草高粱品种,并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农牧交错带大力发展饲草高粱,以缓解畜多草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针对吉林省目前可利用草地面积逐年缩小,人工种草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问题,阐述饲草高粱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牧草生长发育过程对水热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迈阿密模型定量估算陕北农牧交错带七县区牧草自然生产力。并与牧草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牧草现实生产力仅为自然生产力的30.80%。基本掌握了该区牧草生产力状况和特点,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战略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牧草生长发育过程对水热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迈阿密模型定量估算陕北农牧交错带七县区牧草自然生产力。并与牧草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牧草现实生产力仅为自然生产力的30.80%。基本掌握了该区牧草生产力状况和特点,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战略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客观地评价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为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运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西省农业系统能值产出1.73×1023~1.82×1023 sej。其中,种植业占54.01%~61.36%,畜牧业占27.15%~29.78%,渔业占8.01%~12.81%,林业占3.34%~4.11%;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8.19%~79.18%,猪肉产品能值在畜牧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4.5%~77.4%;20年内种植业产出能值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85%,畜牧业为2.28%,林业为2.16%,渔业为5.46%;经过20年的发展,系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种植业产出能值比重由原来的61.39%下降到54.01%,牧业和渔业由原来的27.15%、8.01%分别提升到29.78%、12.42%;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能值中占较高比例,猪肉产出能值占畜牧业绝对地位,江西省农业系统经营过程中保守性、传统性较强;根据畜牧业增长趋势,将会成为江西省农业系统的引擎和主导产业,渔业生产的强势劲头,江西省农业系统将有可能出现种植、畜牧、渔业“三强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黄土梁峁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独特人地关系,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选取典型县域──永和县为研究案例。运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定量分析了永和县2000—2015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但系统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较强且利用不充分,经济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从能值投入看,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逐渐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渐增多; (3)从能值产出看,其产出量明显提高,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趋于协同发展,且优势产业凸显。 16年间,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整体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处于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平均指数1.03),但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黄土梁峁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独特人地关系,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选取典型县域──永和县为研究案例。运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定量分析了永和县2000—2015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但系统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较强且利用不充分,经济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从能值投入看,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逐渐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渐增多;(3)从能值产出看,其产出量明显提高,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趋于协同发展,且优势产业凸显。16年间,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整体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处于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平均指数1.03),但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壤侵蚀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选择了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及系统稳定性指数等10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净能值产出率为11.40、能值投资率为1.91、环境承载力为2.2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10、系统生产优势度为0.53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0。结果表明:该县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较低。为了促进长汀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选择了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及系统稳定性指数等10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净能值产出率为11.40、能值投资率为1.91、环境承栽力为2.2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10、系统生产优势度为0.53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0.结果表明:该县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较低.为了促进长汀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江  谢宜章  向平安 《作物杂志》2021,37(1):175-2436
比较不同作物系统的投入产出,是优化作物生产结构和设计农田可持续经营政策的重要前提。采用能值分析法,对湖南油菜、棉花、烤烟和水稻系统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各系统的能值评价指标。研究发现,整体上这4种作物系统的投入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市场投入,具体表现为机械与燃料能值投入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占比基本不变,人力投入与有机肥投入减少。尽管4种作物系统的环境负载率均小于3,但都呈上升趋势。这4种作物系统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顺序为油菜>棉花>水稻>烤烟。本研究表明,传统利润率严重低估油菜、棉花和水稻系统对环境的贡献。鉴于油菜系统对环境压力较小,在注意控制其环境负载率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其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地级市代谢系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代谢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代谢的基本原理,运用能值理论和城市代谢系统互动关系分析方法,从代谢系统生态流和代谢系统中自然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两个方面对9个地级市代谢系统差异性研究,并结合GIS技术对其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和空间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代谢系统的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和进出口能值存在明显的海陆差异性;代谢系统的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性;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和漳州市这4个地级市代谢系统中自然生态子系统对社会经济子系统存在着限制关系,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和莆田市这5个地级市代谢系统的社会经济子系统对自然生态子系统存在掠夺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省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近十年来福建省农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能值理论构建了福建省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将农用地系统中储存和流动的不同种类的能量转化为同一标准——能值,计算福建省近十年农用地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工业能值投入产出比、农用地环境负载指数,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5个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的指标数值,并利用上述5个指数对福建省近十年来农用地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用地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变化明显并呈下降态势,与其他地区相比,福建省的农用地的能值利用率相对较高。工业能值投入产出比数值逐年减小,呈下降趋势,农用地对工业能值投入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环境负载指数呈波动性上升特点,农用地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综合表明农用地开发程度越来越大,系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密云库北区域典型村庄生态经济评估与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北部山区,由于干旱少雨,其来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平均来水量17亿m3下降到近十年的0.7亿m3,水库水质的变化与水库近区域,尤其是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的经济行为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以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典型村庄为案例,对其产业选择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剖析,并对生态经济状况进行能值评估,结果表明,该村净能值产出率<1,全村生态经济运行可行性不强,能值投资率(5.67)高于中国农业能值投资率的平均值(4.93),该村对经济资源投入的依赖性较大,同时,环境负荷率为5.67,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可持续指数(1.13)偏低,全村属于资源密集型的经济开发系统。在能值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旅游循环农业为核心的生态设计方案,为水源保护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分析的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H.T.Odum创立的系统生态学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对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系统价值进行了科学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更新资源能值为3.16×1020 sej,不可更新资源能值为2.94×1020 sej,社会经济反馈能达3.37×1021 sej。在各项系统能值产出中,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为8.54×1022 sej,在资本产出项中比重最大,说明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非常巨大;水产品次之,太阳能值为1.47×1022 sej,说明黄河口湿地具有很大的产品输出价值;初级生产力为1.95×1020 sej,水禽、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资源产出分别为3.37×1021 sej、2.59×1021 sej、1.06×1021 sej,生态旅游和科研工作太阳能值分别为1.26×1020 sej、3.87×1020 sej。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湿地能值综合指标评估体系,得出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较好,能值产出效率较高,在滨海湿地各种产业模式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负面效应凸显。本研究通过分析可持续能值指标,为黄河口滨海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业生态系统能值结构功能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湖南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功能与效率,揭示该区域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能值理论为研究方法,以湖南农业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对湖南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结构、功能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系统结构特点:湖南农业仍具有传统农业的生产特点,对劳动力、畜力的依赖性较大。工业辅助能值中,化肥对系统的贡献率最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工业辅助能值可更新比偏低,农业绿色能源的开发潜力和前景较大。系统产品定价偏低,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环境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也反映出湖南农业产业链条相对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特性。系统内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能值产出占绝对优势比例且其市场定价相对于林业和渔业偏低。(2)功能:该系统环境负载率虽不高,但是人口承受力超载。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5.96,表明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也意味着该系统经济并非常不发达、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是很大。(3)效率:该系统2009年的能值投入产出率略低于全国水平,表现出较明显的粗放型经济特点。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转移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和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是当前湖南农业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7.
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合理地进行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有利于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现状,为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结合国内外对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当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3种主要指标(生态指标、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指标、物化指标)和2种评价方法(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每种评价方法在当前的使用情况和各自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讨论,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未来进行展望和预测。笔者认为,必须根据评价对象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遴选和确定主导评价指标,同时以某一种评价方法为主,并结合其他方法对水生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从而获取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战略发展区域,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的压力,本研究旨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支撑与合理建议。本研究基于能值分析方法,通过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投入产出项目计算并构建能值效率指标体系,对该地区农业投入产出的能值结构和效率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2010—2018年间总能值投入和总能值产出均呈上升趋势,总能值产出始终低于投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占比较高,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系统到2018年已发展为轻度不可持续状态,其中在这9年间对农业可持续状况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投入结构。因此长江经济带需要积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小对外界辅助能值尤其是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凯  梁龙  李仲佰 《作物杂志》2022,38(4):146-105
为准确测度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碳排放与碳固定视为农田系统环境产出,纳入能值分析框架,建立能值改进指标,评价区域红米和烤烟2种不同作物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并进行灵敏性测试。研究发现,红米和烤烟系统的能值投入分别是1.26E+17sej/hm2和1.24E+17sej/hm2,产品能值产出分别是2.61E+16sej/hm2和6.55E+15sej/hm2,红米生产模式的产品产出效率较好。在环境能值产出方面,红米系统表现为净温室气体排放“源”,碳排放(5.97E+16sej/hm2)远大于碳固定(1.30E+15sej/hm2),减排潜力较大;而烤烟系统则表现为碳固定盈余,碳排放(1.95E+14sej/hm2)小于碳固定(3.42E+14sej/hm2)。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对作物系统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结论表明,在传统能值分析体系中增设碳排放与碳固定指标可为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提供更加全面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