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灯塔市水稻面积2.7万公顷,稻水象甲为害严重.在省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稻水象甲统防统治示范区和植保专业队.两年的实践证明,利用植保专业队对稻水象甲等重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最初发现于美国的东部地区,而后蔓延至日本、朝鲜各个国家。在1988年第一次发现稻水象甲在河北省唐山市,其后迅速使我国许多省份成为严重灾区,2010年贵州省首次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稻水象甲在水稻种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点被国际上认同,本文将详细对稻水象甲的特点及防治进行剖析,让各位水稻种植的朋友提前进行防治,达到将稻水象甲对水稻产量危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稻水象甲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存在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水稻生产,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饲养,对于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稻水象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际性的水稻检疫害虫,稻水象甲来自于美国,在1976年传入到了亚洲地区,在1988年于我国的唐山市唐海县第一次发现,成为了我国粮食作物领域中进行终点治理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当前形势下,稻水象甲已经在我国的湖南、浙江、天津、辽宁以及河北等等多省市发现,本文中,笔者就对稻水象甲生物学进行分析,研究其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存在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水稻生产,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饲养,对于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稻水象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际性的水稻检疫害虫,稻水象甲来自于美国,在1976年传入到了亚洲地区,在1988年于我国的唐山市唐海县第一次发现,成为了我国粮食作物领域中进行终点治理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当前形势下,稻水象甲已经在我国的湖南、浙江、天津、辽宁以及河北等等多省市发现,本文中,笔者就对稻水象甲生物学进行分析,研究其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传播扩散调查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我国检疫性水稻害虫,目前已经传入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控制稻水象甲扩散是稻水象甲防控的重要工作方向。宁夏是2014年发现稻水象甲入侵的最新地区。通过对新传入稻水象甲的水稻种植区进行调查分析显示,稻水象甲的远距离扩散主要是借助交通工具携带的稻谷或稻草及其制品传播。入侵区域内的扩散与稻田的灌渠及排水系统没有确定的关系,田间不均匀分布显示稻水象甲的飞翔能力不是区域内扩散的主要原因。不同水稻种植区土壤对稻水象甲有一定的影响,宁夏稻区盐碱地区域的稻田至今未发现稻水象甲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大约于1975—1976年,由美国经日本传入南朝鲜。1988年7月南朝鲜报道在其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城市相邻的京机道30公顷水稻发现稻水象甲,同时,朝鲜在开城市、黄海南道清丹郡发现此虫,以后又继续向北蔓延扩散,目前已经传到平安南道安州郡清津江、黄淮北道、平壤市、南浦市、平安南道、平安北道等地都有发生,发生北界已到平安北道博川郡,距鸭绿江边仅80公里,全国发生面积已达2万公顿。 朝鲜非常重视封锁和扑灭稻水象甲工作,及  相似文献   

7.
稻水象甲疫情的发生在乐平镇已历时5年。通过几年的防控探索,笔者掌握了稻水象甲在乐平镇的发生规律,并探索和总结了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乐平镇稻水象综合防控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水象甲亚科(Baridinae)、稻水象甲属(Lissorhoptrus),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原平市稻区自2003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为害以来,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稻水象甲的迁飞规律,为控制稻水象甲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结果]稻水象甲在光照强度为100 lx时飞行能力最强,且其飞行能力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弱光照强度下,稻水象甲容易迁飞,100 lx是稻水象甲的最适飞行光照强度.在相同光照强度等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后成虫和人土前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稻水象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2012年在习水县寨坝镇发现稻水象甲疫情后,对稻水象甲在本县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掌握了稻水象甲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喷两撒"的化学防控方法,并结合农业、物理等防控措施在稻水象甲疫情发生区和阻截防控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是检疫对象之一。近年来,通过稻草、草帘等调运已传播到我县,2003年发生面积达1000公顷。由于其幼虫为害水下根部,许多农户连续防治2~3次效果也不理想,有的地块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一般达20%~40%。为找到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综合控制稻水象甲为害,2004年7月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是严重危害水稻的植物检疫性害虫。为切实做好水稻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控工作,在孟连县6个乡镇水稻种植区进行监测。实时掌握水稻稻水象甲发生为害实况,及时指导防控,2017年孟连县水稻稻水象甲发生呈轻偏中等程度发生,共发生9750亩,防控21500万亩次,有效控制了稻水象甲蔓延发生为害,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就必须要做好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温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稻水象甲的迁飞规律,为控制稻水象甲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温度下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温度为25℃附近时飞行能力达到最大值;随后,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温度对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稻水象甲起飞温度为20℃,25~30℃是稻水象甲的最适飞行温度.在相同温度等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后成虫和入土前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总结了稻水象甲在阿克苏地区的发生规律,并对稻水象甲在阿克苏地区的发生区域进行普查,以有效阻截稻水象甲传播路径,防止发生区域扩大。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温的回升,四川省泸县和隆昌已于2012年3月29~30日发现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这是继2011年5月12日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四川省在田间发现稻水象甲成虫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青川稻水象甲的危害情况,做好我县水稻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我们对青川金子山乡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展开调查,并综述了我县应对稻水象甲采取的防治方法,为今后青川稻水象甲的防治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娄底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有害生物,自2005年稻水象甲进入娄底市双峰县以来,近年在娄底市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截止2008年底,娄底市已有4个乡镇74个行政村发生.针对稻水象甲疫情扩散蔓延,进行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制定了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9.
六安市首次在舒城县发现稻水象甲,稻水象甲在老病区发生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在六安市发生范围有所扩展。本文介绍了稻水象甲在六安市的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及危害程度,重点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发生范围及危害时间,总结了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止稻水象甲扩散蔓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集安市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对稻水象甲防控宣传情况、稻水象甲的监测阻截情况以及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