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即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烯肟菌酯乳油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1.89、5.12、5.56μg/mL,EC90分别为13.27、42.01、36.63μg/mL;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1 000倍液叶面喷雾7天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在90.17%以上,均极显著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说明在甘肃天水地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25%阿米西达水悬浮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阿米西达(Amistar)是近年商品化的农用杀菌剂新品种,该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有效成分嘧菌酯,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源于热带雨林一种食用蘑菇产生的天然抗菌物质Strobilurin,适宜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应用.我们曾于2001年用该药进行过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看出阿米西达用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该药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4年和2005年又对该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以生产上常用药剂三乙膦酸铝和代森锰锌为对照药剂进行比较,以明确阿米西达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效.  相似文献   

3.
孙庆俊 《长江果树》2003,(6):21-21,23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几种杀菌剂,进行了葡萄霜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10天左右喷洒一次,果实采收前20多天停止用药,共喷药8次。试验结果表明,乙磷铝、代森锰锌兑万分之一的洗衣粉,疫霉灵600倍液 代森锰锌1000倍液 万分之一洗衣粉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分别达到91%和94%,均优于波尔多液、福美锌和克菌丹。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登     
来稿摘登70%氧氯化铜防治葡萄霜霉病、炭疽病药效试验葡萄霜霉病、炭疽病在山东省平度市葡萄产区普遍发生,危害较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以往防治多采用半量式波尔多液与内吸杀菌剂交替喷施。70%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是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制,湖南省怀化兴华...  相似文献   

5.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重则造成葡萄落叶、减产,甚至死亡。特别是对于1年生葡萄,保叶尤为重要。为了验证金雷多米尔、霉多克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3年7月引进该产品,并在葡萄上进行了霜霉病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种植面积在南方也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点,葡萄霜霉病发生的早且严重.霜霉病在葡萄的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危害,是葡萄最主要病害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造成葡萄过早落叶枯枝,严重影响树势,甚至造成减产,轻者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30%~50%.为了选择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效药剂,笔者在2005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用乙磷铝等6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杀菌得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波尔多液对该病虽然防治效果较好,但配药比较麻烦,近年来,国内已生产了多种保护性杀菌剂,以期代替波尔多液,杀菌得就是其中的一种。为明确其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8年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  相似文献   

8.
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是瑞士诺华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触杀、内吸,保护兼治疗性杀菌剂,它对许多作物的霜霉病、晚疫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9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霜霉病(grape downy mildew)在全国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营口地区亦在日趋加重。一般年份减产20%~30%,重者达到50%以上,严重的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也给窖贮葡萄带来重大的损失。生产上果农长期使用的甲霜灵、杀毒矾、乙磷铝等药剂,已使病菌产生了较强的抗性,降低了药效,在葡萄生长的后期使用又给果面造成了污染。笔者于2006年用几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地使用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葡萄生产重点区域,木纳格葡萄是南疆地区主栽品种。近年来,木纳格葡萄霜霉病危害趋于严重。病菌主要危害葡萄叶片,病叶是果粒的主要侵染源。叶片生长早期发病可使新梢、花穗枯死,影响下一年产量,严重感染的病叶会提早脱落,从而降低果粒的糖分积累和越冬芽的抗寒力。果粒感病后,病粒变暗灰绿色,易脱落;果梗感病后,病部呈现灰黑色,严重影响葡萄外观商品价值和耐贮运性。为有效防治木纳格葡萄霜霉病,笔者选择4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倍创与不同杀菌剂混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药增效剂倍创与不同杀菌剂混用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倍创与不同杀菌剂混用后,能够增强杀菌剂的药效,减少杀菌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沂源县现有葡萄面积5333.3hm^2,主栽品种为巨峰和红提。由于两品种均高度感染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从而导致叶片早期脱落和落粒、烂果,减产20%~30%,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2004~2005年,我们引进了三种高效、低毒新型杀菌剂,分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 9种杀菌剂防治红地球葡萄霜霉病 ,均有较好疗效 ,提出了不同药剂的年使用次数 ,并对不同杀菌剂使用效果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etcurtis)Berl.et deToni]是辽西地区葡萄生产上的重大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更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造成染病叶大面积枯斑和早落,影响结果树当年产量和树势,严重者还会影响翌年产量,甚至造成死树.影响幼苗枝条成熟,降低成苗率和栽植成活率.我们于2003年选用近年来新上市的国外生产的几种杀菌剂和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国产杀菌剂对该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5.
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分别使用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该病进行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并与保护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3%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治疗性杀菌剂0.3%苦参碱乳油、66.8%缬霉威·丙森锌可湿性粉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 500倍液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葡萄霜霉病调查及无公害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葡萄"红地球"为试验材料,调查其霜霉病发生时间、发病原因及发病危害程度,比较5种杀菌剂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前后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开花前和幼果期使用松脂酸铜、阿米西达进行有效预防,可保证果实的正常发育;在发病后及时选择优秀治疗剂可杀得2000、抑快净,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哈茨木霉菌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生物药剂哈茨木霉菌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使用剂量,试验比较了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00、300、400倍液,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几种药剂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较好,经济使用浓度为300倍液;生产上连续喷施3次为宜,并配以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保护性杀菌剂,对葡萄的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白腐病、房枯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11种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了11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mg/kg、250g/L嘧菌酯悬浮剂167mg/kg、20%松脂酸铜水乳剂250mg/kg、波尔多液1∶1∶200、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50mg/kg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9~10天调查,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科博是法国埃尔夫阿托公司针对葡萄霜霉病开发的特效杀菌剂。为了验证该药的大田防效,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该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示范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荆 法国埃尔夫阿托公司生产的78%科博可湿性粉剂。 1.2 防治对象 葡萄霜霉病。 1.3 示范处理 示范试验共设两个处理:①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②常规防治生产园作对照。 1.4 示范园概况 示范试验设在西安市灞桥区葡萄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