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随着牧区家庭"草畜双承包"生产责任制和草原"双权一制"的实施,东乌旗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较好的推进与发展,植树种草、围栏封育、改良退化沙化草场速度加快,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引导下,一系列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使草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植被得以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2.
西吉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工作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西吉县把"生态立县"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详细地介绍了西吉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稿约     
《古今农业》2011,(1):62-62
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业遗产与民俗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国情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AA"级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和特点,结合花育30号的品种特性和当地的生态环境,阐述了"AA"级绿色食品肥料和农药施用准则、花生生长的基础条件与施肥技术、种子选用和处理技术、除草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奶业发展"千阳模式"的形成和运行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千阳模式"在实现奶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如何转型升级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做到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十一五”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先传  徐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224+9244-9224,9244
利用2006~2010年安徽省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和统计资料,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体系对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7.
余春雪  李祚泳  田文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10-17412
[目的]采用基于指标规范值的参数化组合算子普适指数公式,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适当设定典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各指标参照值和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使规范变换后的标准规范值差异很小,从而可以认为用规范值表示的不同指标皆"等效"于某个"规范"指标。在满足一定优化目标准则条件下,应用免疫进化粒子群混洗蛙跳算法,对参数化组合算子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结果]采用优化后适用于任意m(1≤m≤23)项指标组合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数化组合算子普适指数公式,对山仔水库周边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与未确知测度法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即山仔水库周围5个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均属于4级。[结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数化组合算子普适指数公式具有形式简洁、直观、计算简便和普适通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3S”技术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曦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07-4709
在简要介绍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称"3S"技术)在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3S"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依据陕西林业的特点和森林的多种效能,提出陕西生态环境建设要抓住机遇,重点突破,实施大生态建设战略,必须在战略上体现一个"大",在治理上突破一个"综"。要搞好总体规划要实施大生态建设战略,综合治理,重点突破;按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利用好国土资源,处理好树种、林种关系;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领导,抓好典型。  相似文献   

10.
范乔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84-14486
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约束为切入点,对移民后扶工作的思路进行重新安排和重构。将多功能农业视为移民后扶的重点领域加以发展,以解决传统产业支撑乏力、新兴产业起色不大、移民就业缺乏依托和生态缺乏面上治理等关键问题。农业的产出功能可以向适度规模的高端产品发展,摒弃重复低端的大宗作物,尽显库区山地农业的"名特优"特征,而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则尽可能地与库区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为"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优美的环境依托;同时,将多功能农业的产出与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发展田园休闲度假游,打捆延长产业链条。即将产出的"名特优"农产品,借助新兴产业的引进将其加工为独具山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潘新民 《甘肃农业》2014,(18):42-44
城市河沟道是水资源循环和的市政建设、生态环境保障的重要命脉。管理和保护好城市河沟道,维护好河沟道行洪畅通和水生态环境,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笔者以平凉市中心城区的"八沟两河"建设管理实践为事例,总结出城市河沟道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以与广大河道管理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杨梅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多样,由于自然杂交、自然突变,产生了许多性状多异的品种、品系与类型。阐述了浙江省近年来通过实生选种选育的"慈荠"、"黑晶"等8个新品种(系)的选育过程、经济性状及生物学特性,以供杨梅生产及品种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南宁"天池山"小区因地理优势存有大面积湖泊和原生态山地,其设计规划顺应原有地势,景观设计穿插其中,与原有生态环境自然融合。小区内有五大绿化景观组团,并在宅旁配备了架空层绿地、园林小品绿地、滨水绿地,辅以水景系统,使整体规划体现出"修复自然、天人合一、现代与古典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的实施,生态旅游已成为贵州威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必要在旅游者出现频率大的区域设计和建设一个具有旅游和宣传价值的的标志性广场建筑。根据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黑颈鹤保护主题及周边民族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鹤"的谐音"和"为设计内涵,以"和谐家园"为设计定位,能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能实现旅游观光目的广场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具体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反规划”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银玲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69-70,73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生硬的圈地运动、生态环境有规划无坚持实施、统一建筑材料的应用和特色不分明等问题,提出应用"反规划"理念,注重新农村地域内农田、水体、树林、绿带等的有机联系,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候,结合自然山水环境,融合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建设特色新农村,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吴明作  孙志伟  黑小明  王记  王娜  张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21-4123,4126
水电建设项目通常会引起淹没与移民,其搬迁将对安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实例分析了某水电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容量,评价了移民搬迁对安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安置区条件对移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等问题,依此提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减缓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应措施,并对安置区工程建设提出了必要的监理制度。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为更好地落实各项生态环保措施及"三同时"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3~2007年通过实施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与绿色控害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与绿色控害技术"两种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并大面积应用证明,可有效解决日光温室3年以上连作导致的棚内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土传病虫害和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农残超标的问题,实现了日光温室蔬菜长期绿色生产。产量、品质明显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实施退耕还林是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改变传统落后耕作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被誉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德政"、"民心"工程。镇安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后续产业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9.
鲍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97-14199
在干旱气候变化情境下,西南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滞后,会进一步强化其农业不利的发展环境。为改变干旱河谷农业资源独特但利用粗放的现实,需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干旱河谷农业适应干旱气候变化的原则。最后提出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加强特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注重生态农业开发、构建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三农"的第三产业和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西南干旱河谷农业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晶 《甘肃农业》2014,(24):20-22
区域生态补偿是从"区域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生态补偿问题,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受损者与受益者之间进行的公平性调控。生态移民是我国影响深远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行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对解决生态移民工程现实困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