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西区域的供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分析了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及供用水需求态势,提出了未来中长期供水保障的总体思路、工程布局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志清  戴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58-19960
分析了宁夏红寺堡区当地水资源、扬黄水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的状况和用水现状。结合红寺堡区发展规划,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种植结构调整、节水工程改造、节水灌溉制度应用的前提下,挖掘灌区用水潜力;设定区域用水水平,预测区域在2015年工业、农业、人畜、新增项目用水需求,分析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与用水需求的关系,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区域发展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银川市区域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的要求,分析在水资源红线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下,银川市水资源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供水安全的优化和保障条件,以及银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规模与布局。提出通过控规模、控结构、控水量、提高用水效率等适应银川市经济发展需求的水资源保障措施,以期为银川市水资源管理和发展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域辽阔,但是水资源十分短缺,不仅人均占有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生产力布局极不匹配。农业作为我国的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5%,而且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污染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低,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甘肃省凉州区西营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对该灌区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灌区供给侧供水改革、灌溉方式、灌溉制度和高效节水区域供水管理方面提出了破解山水灌区供用水"瓶颈"和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林水产省科研布局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日本农林水产省科研组成及区域布局现状的基础上,从区域布局与区域研究分工等方面总结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科研区域布局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部属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部属国家级农业科研区域布局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汽车工业产业特性入手,分析了世界汽车工业典型布局和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特点,提出并论证了促进湖南汽车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区域布局的初步方案,并对实施区域布局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积极推行综合节水措施,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但生态安全战略、经济发展等对水资源的需求,显现出了当前农业节水方面发展的不足和挖掘的潜力。文章在巩固提升已成熟节水技术的基础上,探索研究不同用水环节相关技术的优化组合,特别是针对全区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提出了不同区域农业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确定不同区域主要推行的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区域布局差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城镇化区域布局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指出我国城镇化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影响其布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优化区域布局 构建福建省食用菌优势产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食用菌产品优势区域布局是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用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推进福建省食用菌优势生产区域布局的有利条件与主要制约因素,认为要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食用菌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布局,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因此,水平衡分析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水平衡分析应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从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复种指数、灌溉定额等分析需水量,从而确定是否采取工程措施,保证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农田灌溉要求。以四川富顺县福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水平衡分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对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利用GIS对土地整治中水源工程空间布局进行研究,通过GIS对规划区进行DEM空间数字模拟,分析出项目区水资源的供给量数据生成、总需求量分析和供需平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源工程的布局情况,项目区多数区域水资源可在阿蓬江支流取水,局部区域因缺水相应的蓄水设施水资源相对匮乏,如项目区西北部的旱地区。在干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和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对水源工程合理布局安排,新建蓄水池5口,解决该区域旱地干旱季节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孔雀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该文基于现状年2005年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定额法预测了2015年研究区的各行业需水量,进而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表明:(1)到2015年,流域总需水量及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的需水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工业需水量的增加比例达到了近90%,增加额为2.865亿m3,而相比2005年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了2.93亿m3,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了近35.8%,生态用水增加约0.5亿m3。(2)到2015年流域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61%以上,与2005年相比减少9%,工业需水占水资源总量的18%,增幅明显,而生态需水占19%,与2005年相比减少6个百分点。(3)流域2015年供需差额将达5.701亿m3,缺水程度为30.5%,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为此,研究提出了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和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浩  刘洋 《北京农业》2011,(33):175
通过对吉林省辽源市中水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对中水开发利用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明确指出开发利用中水是解决供水紧张局面的有效办法之一,应尽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陶国芳  蒋兆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94-8697,8722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定量分析水资源的空间匹配特征可为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布局、提高生产力提供科学指导。根据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地域差异及自然状况,将全省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各生态经济区内水资源、耕地、人口数量和工农业产值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构建区域基尼曲线和计算区域基尼系数,对吉林省水土资源、水资源与人口、水资源与农业产值、水资源与工业产值的匹配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水土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1=0.610 6,水土资源匹配状况不及我国(省际间)和世界(国际间)平均水平;水资源与人口数量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2=0.503 2,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3=0.573 6,水资源与工业产值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4=0.632 0。吉林省水资源与耕地、人口、农业和工业等各要素的空间匹配程度整体较差,这与吉林省生态经济区划的内容相符,建议调整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6.
刘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46-11050
为了使南水北调工程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河北省严重缺水状况,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以南水北调河北段为研究对象,研究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系统特点基础上,建立一个考虑当地水、南水北调水、中水及地下水等多水源的水资源合理调配模型,采用大系统理论中的聚合分解协调思想进行求解,得到优化调置方案,合理解决了多水源、多用户、多保证率的水资源配置问题,模型计算结果可为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农村饮用水污染风险是当前农村供水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水污染一旦发生,则严重威胁着饮水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本文以浙江省庆元县为例,介绍了当地农村饮用水概况,系统分析了农村饮用水污染可能发生的环节和因素,并根据庆元县实际情况,提出降低水质污染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以期为提高当地农村饮用水供水保障水平,增强水污染防范能力提供参考,对其他地区农村饮用水的建设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节水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水农业是一项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对节水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的农业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质污染严重与恶化加剧了农业用水的短缺程度;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强化水资源管理的能力建设;实施农业节水技术一体化战略;建立科学的节水高效水价体系;多途径加强水质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14年广东鳗鱼产业发展现状,包括鳗鱼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产业化、鳗业供需情况、已取得新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等.通过分析2014年广东鳗鱼价格的变化,预测2015年鳗鱼价格的走势.就目前广东鳗鱼产业科技现状,提出了“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形成区域特色;依托科研院所,加强鳗业关键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开拓加工流通,培育壮大龙头,推进鳗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市场知名度,向国内市场扩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奇台县农业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方法,预测了其农业供需水状况及其余缺水程度。结果表明,当供水保证率P=50%时,2010,2015年缺水分别为11.19%和16.56%;而在供水保证率P=75%时,缺水则增加到22.05%和28.47%,缺水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常规灌溉条件下,供水量不能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且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将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依靠灌区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节水等措施得以解决,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