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政渔业     
正张家界金鲵生物公司张家界金鲵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大鲵驯养繁殖、大鲵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自1996年起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鲵规模化繁殖,现有人工恒温养殖隧洞4000米,养殖池4.8万平方米,培育可繁殖的大鲵种鱼9000尾,饵料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的动物,通常简称为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鲵是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化而成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因其叫声似婴儿哭声,故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贵州省黔南州珍珠泉大鲵科研发展公司是从事大鲵驯养、繁殖及研究保护和经营利用等后续产品开发销售为一  相似文献   

3.
大鲵是我国较为珍贵的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然而大鲵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大鲵的人工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并从亲鲵养殖环境、亲鲵选择与培育、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幼鲵培育、日常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套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以期为大鲵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饲喂鲤鱼活鱼和鱼片的方法对大鲵幼鲵的生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使用鱼片对大鲵幼鲵进行饲养,其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的增长速度均大于使用鲤鱼活鱼饲养的的大鲵幼鲵,因此笔者认为用鱼片来养殖大鲵幼鲵效果更为佳。  相似文献   

5.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89-289,294
详细论述了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主要包括大鲵仿生态饲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鲵仿生态饲养的设施建设、稚鲵培育、1龄前幼鲵饲养、1龄后幼鲵饲养、大鲵主要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现将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以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会相互残食。大鲵摄食…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大鲵     
正张家界大鲵,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家界市被评为"中国大鲵之乡",全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大鲵脂肪含量较低,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无油腻感。目前张家界市养殖大鲵160万尾,养殖总量分别占全省、全国的95%、12%,已基本实现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养殖规模超万尾的企业有28家,年繁殖大鲵幼苗量60万尾,大鲵特色餐饮经营企业160家,加工企业10家,开发出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展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基于高通量第2代测序技术获得了美洲大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转录组数据,以近缘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利用MITObim软件对其组装,并进行环化、注释和分析,采用邻接法(NJ法)构建美洲大鲵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美洲大鲵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6 358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同时利用该项技术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转录组数据也提取线粒体组数据,并构建大鲵属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大鲵与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us)亲缘性较近,获取的美洲大鲵与参考的美洲大鲵(Gen Bank登录号GQ368662)聚为一类。这一研究提示中国大鲵和美洲大鲵起源不同,遗传距离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大鲵的形态特点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可行性,找出不同大鲵种群间的主要形态差异,为大鲵群体形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野生大鲵、汉中大鲵、恩施大鲵及张家界大鲵各30尾,分别测量12个形态学特征参数,经校正后得到11个形态比例性状,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法对不同大鲵群体进行形态差异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PC1、PC2和PC3)的特征值较大,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13%.其中,第一主成分(PC1)主要受X1(头长/全长)、X5(头宽/全长)和X7(体高/全长)的影响,第二主成分(PC2)主要受X1(前肢长/全长)的影响,第三主成分(PC3)主要受X3(尾长/全长)的影响.4个大鲵群体被分为两大类,其中,汉中大鲵先与恩施大鲵聚为一类,再与张家界大鲵聚为一大类;野生大鲵则单独聚为一类.采用建立的判别方程式对所有大鲵样本进行判别,结果发现4个大鲵群体的总判别准确率均为77.5%,其中,张家界大鲵的准确率最高,达83.3%,其次是野生大鲵(准确率为80.0%),汉中大鲵和恩施大鲵的准确率为73.3%.[结论]不同地域的大鲵种群在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其中野生大鲵与养殖大鲵在头长/全长、头体长/全长、头高/全长和体高/全长4个形态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判别分析可进行初步区分.  相似文献   

10.
北移大鲵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移大鲵人工繁殖成功的可能性及大鲵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温度、营养调控进行亲鲵培育,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对人工驯养的性成熟的北移大鲵进行人工繁殖。[结果]繁殖亲鲵共产卵41468粒,平均催产率83.0%,受精卵总数为24507粒,受精率平均为56.4%,在17.5~19.5℃经35~40d孵化,合计出苗5036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23.9%,苗种培育30d后共成活4482尾,成活率平均为91.3%。[结论]大鲵可以在北方进行人工繁殖。大鲵的异地保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快速与健康发展,分析了大鲵的价值、市场前景与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意义,并探讨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认为大鲵产业前景好,但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法律政策的制约、疾病防治与苗种繁殖技术的不成熟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鲵俗称娃娃鱼,亦叫鲵鱼、鮑鱼、四脚鱼等,分类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为我国稀有的有尾两栖动物,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肉质白而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所以它不仅是席上的名贵佳肴,在港澳和海外被视为珍稀名贵补品.它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了保护和繁殖大鲵,一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3.
大鲵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鲵(Megalobatrachus japonicus daridianus Blanchard.)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属大型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有活化石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鲵鱼,山海经谓之人鱼,大者名鱼假,鲵声如小儿,故名."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鲇有足,长尾,能上树,天旱则含水上山,以草叶履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大鲵雌雄异体,全长1~2m,头扁宽,口大眼小,皮肤棕黑、光滑湿润,头有疣瘤,四肢短小,喜栖于山间小溪石缝间阴暗潮湿之地.性情凶猛,肉食为主.5~6月产卵于岩石之上,随水漂流孵化,多有冬眠.广布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广西等17个省区.近年来,由于滥捕乱杀,濒于灭绝.因大鲵在动物发展演化过程中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同时大鲵又具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现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工养殖是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秦岭南麓大鲵幼鲵规模化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南麓某大鲵繁育基地的475尾幼鲵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随着幼鲵个体大小的增加,相同时间段生长速度变小;幼鲵越冬期间平均生长速率达17.7%以上,据其体重增长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幼鲵生长的影响因素,为秦巴山区大鲵规模化养殖生产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隆回县高坪镇及周边地区一直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大鲵资源,曾经申请建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但未果。为壮大该地区大鲵群落、建立隆回县大鲵自然保护区,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隆回县境内野生大鲵群落的生存环境、现存数量、驯养繁殖等现状,分析了大鲵群落在有关部门重视和投入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未能壮大、反而萎缩的可能原因,建议依托高坪镇训养基地加强保护遗传学研究,全方位掌握本地大鲵资源的遗传背景,防止近亲繁殖,合理人工放流,实现野生大鲵资源的增养殖,从根本上解决其濒危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技术》2010,(7):56-56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产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Ⅱ类重点保护动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地先后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研究,已初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一、大鲵的生态习性 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遵义市大鲵资源概况和养殖现状,提出大鲵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氏卢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22日,总投资近400万元的河南省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是继1982年在卢氏县设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以来,河南省在有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领域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该项目将建成集大鲵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大鲵资源种群观测、救助、科研开发、人工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项目建成后,将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打下良好的基础。氏卢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启动$三门峡市农业局渔政站  相似文献   

20.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俗称娃娃鱼、大头鱼、人鱼、鳀鱼等,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中。资料记载大鲵最大个体可逾100 kg,体长近2 m。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