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湖南省生态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庭潮流域生态安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于8月24日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会员代表143人。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SWOT评价法,通过对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研,针对目前西洞庭湖湿地现状,从生态环境规划着手,提出了一些关于湿地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分析了林地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及林地破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林地保护的针对性措施,以期为互助县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威胁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析认为,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级为中等并有向差等级演化的趋势,必须确保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可以初步估算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68×10~8 m~3,而且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与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农业行业加入WTO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 ,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提出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 ,提高国家支持力度 ,实施积极环境政策的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铁岭市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对铁岭市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有效遏制铁岭市生态环境退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为保护生态环境中稀缺的自然资源,建设绿色、环保的牧区经济体系,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调配财政资源、技术资源,建立完善的草原环境监管体系,颁行具备较强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推进牧区可循环环保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强化草原保护力度、修复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及经济建设和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加之近几年异常的气候条件,导致马尔康县范围内暴发了山洪、泥石流和其他地质灾害,对该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了保护和改善全县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修复和重建,对马尔康县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马尔康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县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构想、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以更好地保护、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实施《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确保洞庭湖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洞庭湖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洞庭湖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实施《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综合治理洞庭湖,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确保长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预期效果以及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洪水为患。1949年以来湖体加速萎缩,水、旱灾频发,生态与环境出现种种新问题。对洞庭湖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宏观湖体萎缩、湖区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显现的复杂脆弱性、洞庭湖区日益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缺乏权威法规的制约是造成洞庭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新老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洞庭湖区汉寿县农村雷电灾害调查为例,分析了农村雷电灾害造成伤人损物、诱发火灾的危害,并结合目前农民防雷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防雷措施缺乏及农村建房疏于规范管理等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抓宣传、严制度、重管理着手,提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防雷安全工作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2004-2005年对洞庭湖湿地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明显;洪涝灾害频繁;血吸虫病盛行;湿地功能退化等方面。最后,针对洞庭湖湿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保护湿地资源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四口河系水沙和城陵矶水位体现当代江湖关系,因四口河系分流入湖水量不断减小,湖区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湖泊河道化、河道洲滩化、洲滩陆地化趋势凸显。为适应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江湖关系变化,针对性的采取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控制工程以及四口河系的疏浚措施,充分发挥洞庭湖167亿m3洪水调节容积和2 300亿m3水量的调济作用,对三峡水库防洪和蓄水进行补偿调度,可减少城陵矶附近的超额分洪量40亿m3,可具备枯水期补充长江下游5 000 m3/s 30 d左右的水源,对稳定流域生态环境水域条件、区域水资源安全、以及洞庭湖和长江的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况,及我国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实证研究概况,构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选取资源与环境和经济2个方面的代表性指标,涉及到6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可为今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退田还湖是客观要求,实质内涵之一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概述了湖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湖区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但着重论述了湖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应立足资源优势、产业现有基础,以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途径,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及林产品加工业、草食性畜养殖业、水产水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尤其是提出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加快发展湖区林业与湖区畜牧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规律,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对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198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景观格局,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政策的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分别增加了13.17万hm2和21.63万hm2;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状况从以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等生态风险为主发展至较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和较高生态风险并存的格局,同时高生态风险区域面积也有所增加;在后期,由于国家在此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加强部分地区的生态保护,低生态风险区和较低生态风险区的面积有所回升;因此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期间,要对区域生态风险进行定期监控。 相似文献
18.
从地貌与气候2个方面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介绍了其保护和治理的背景,并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