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葡萄黑点病是近几年来,随着葡萄套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病害。据调查,2007年我市套袋葡萄黑点病患病率达到30%左右,个别地块达80%以上,防治葡萄黑点病已刻不容缓。目前对葡萄黑点病的致病菌、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研究比较少,难以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葡萄黑点病的  相似文献   

2.
1苹果套袋后的主要病虫害1.1病害叶部病害有褐斑病、斑点落叶病;果实病害有黑点病、红点病、轮纹病。1.2虫害叶部的虫害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二斑叶螨(白蜘蛛)、金纹细蛾;果实虫害有康氏粉蚧、棉铃虫。2防治病虫害的有效药剂2.1防治病害的药剂防治斑点病用多抗霉素、乙磷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套袋对水晶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在等施肥量的条件下设置套袋和不套袋2个处理。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明显地提高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且能降低总酸含量。套袋处理能显著提高水晶葡萄抵抗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治溃疡病对葡萄柚果实的危害,防止其发生和蔓延,对红马叙葡萄柚开展了果实套袋、药剂处理、地膜覆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独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可达86.4%;药物处理+果实套袋,防治效果达89.1%;果实套袋+药剂处理+地膜覆盖综合试验,防治效果达92.3%,防治效果最好,可有效预防溃疡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套袋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几种葡萄专用果袋在黑奥林和巨峰两个葡萄品种上进行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果袋在两个葡萄品种上均可有效减少葡萄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果面光洁度,减少裂果和果面机械损伤一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含糖量增加,酸含量减少,糖酸比增大,果实农药残留量降低。套袋果实着色率均有所下降,以套黄褐色纸袋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是为害我市葡萄生产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叶片、叶柄、果柄、嫩梢等.葡萄黑痘病从萌芽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生,其严重发生对葡萄的品质尤其是商品价值造成巨大影响.为提高我市预防和综合控制葡萄黑痘病的水平,改变常年用药面窄、用药次数太多和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被动局面,筛选有效农药,我们于2003年选用使百克等几种低毒、低残留药剂,针对葡萄黑痘病进行了药剂防治及套袋试验.  相似文献   

7.
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区,高温多湿,少日照,不太适宜葡萄生长,尤其是葡萄生长季的5—7月降雨量大(月平均146·0~191·9 mm),导致病害种类多,发生普遍,程度重,防治难,其中果实上发生的炭疽病和白腐病等常造成大量烂果和落果,造成葡萄大幅减产。近年来,巨峰葡萄在重庆市近郊区九龙坡区发展较快,目前面积267 hm2,大部分已进入投产期。据近3年调查统计,由炭疽病和白腐病等病害引起葡萄减产30%~40%,有的超过70%,严重者绝收。病害已成为九龙坡区葡萄生产发展的“瓶颈”。葡萄套袋栽培为防治果实病害,提高果实品质的关键性措施之一。为筛选出对葡萄果…  相似文献   

8.
<正>在红提葡萄病害化学防治过程中,为了确定碧护是否可以添加到相关药剂中,并对病害防治产生增效作用,我们开展了针对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山东省沂源县南麻镇赵家庄村赵克富红提葡萄园进行,防治对象为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试验园棚架式栽培,株行距0.75 m×4.5 m,树龄12年,葡萄果实及叶片病害发生均匀。试验期间(4月20日至9月3日)葡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几年来对太原地区早黑宝葡萄的病害情况调查,主要发现有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和日灼病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常常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针对不同病害,在埋土前和出土后萌芽前、开花期、套袋前、果实采收前后等几个关键时期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冬季埋土前和春季出土后萌芽前使用石硫合剂可以有效消灭越冬菌源;开花前和落花后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可以防治多种病害;套袋前重点对果穗喷1次杀虫杀菌剂,可以有效降低果穗的病害情况;果实采收前后遇雨重点防治霜霉病。经过多年田间防治试验证明,在上述关键时期采取相应的治病措施,综合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50%翠贝干悬浮剂防治葡萄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严重威胁我市酿酒葡萄的生产.主要在果实膨大后期发生,造成大量烂果,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有效药剂,2004年引进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50%翠贝干悬浮剂,对葡萄炭疽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是危害苹果的主要病害。就套袋苹果而言,谢花后(5月上中旬)至套袋前(6月中下旬)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同时发生,陆续侵染春梢期嫩叶和幼果。若套袋前用药防治不当,病菌一旦侵入幼果,最终仍会导致烂果。 苹果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药剂防治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根据套袋苹果目标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物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葡萄套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介绍葡萄果实套袋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葡萄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贮藏性能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不同时期套袋、摘袋和不同类型果袋的套袋效果;同时针对今后葡萄套袋技术的研究方向、应用前景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葡萄套袋栽培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兴  宋银花 《果农之友》2010,(12):45-46
<正>葡萄果实套袋是近年来葡萄栽培的一个热点,套袋可减少或避免病虫及鸟害,尤其对防治葡萄果实日灼病、黑痘病、炭疽病等有显著效果;套袋后可减少葡萄喷药次数,并且葡萄果实不直接接触农药,从而降低果实农药残留;套袋使果粉完整,果面光洁,外形美观;此外套  相似文献   

14.
《南方园艺》2021,32(5)
文章以桂葡6号葡萄为试材,设置2种不同套袋、2种不同药剂设置不同处理,调查测定不同处理后果穗后期炭疽病发生率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在果实转色初期,先喷80%乙蒜素乳油5000倍液再进行套纸袋处理,对降低炭疽病发病率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优于其它处理,可为生产上防治葡萄果穗后期炭疽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葡萄霜霉病的流行与品种抗性、多雨高湿和栽培管理不当等有关。注意选择抗病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及时消灭病原、适时对果实套袋、再辅以药剂防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16.
巨峰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害严重,特别是果穗病害往往造成绝收。90年代中期,我镇相继应用套袋技术,但也由于用药问题,果穗病害仍难以有效控制,为此,笔者在弄清本地葡萄果穗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黑腐病、房枯病、白腐病及其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杀菌药剂在果穗套袋前进了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17.
葡萄霜霉病菌田间消长动态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是烟台市葡萄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主要为害葡萄叶片、幼果及嫩梢,目前仍以药剂防治为主。有性生殖产生的卵孢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为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国内外围绕卵孢子的越冬存活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1],但对引起病害再侵染的孢子囊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学方面,而与指导防治密切相关的田间消长动态研究较少。我们于2006年在调查明确烟台地区葡萄园孢子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多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烟台市张裕公司开发区北于家村酿酒葡萄基地进行,供试果…  相似文献   

18.
对葡萄进行的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后好果率显著提高,果实病害大为减轻,商品性能提高,667 m2纯收入可增加1 000~1 200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金姣 《广西园艺》2007,18(4):35-36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韶关地区栽种葡萄的面积发展很快,品种有十多种,多数果园采用棚架式露地栽培,由于南方葡萄花期多阴雨天气,葡萄病害发生严重,影响品质及经济效益。笔者于2003年对美国红提葡萄进行简易避雨栽培、整花整穗、果实套袋、病虫防治等以防病、提高浆果品质为中心的措施,有效地减轻了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苹果套袋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苹果果实病虫害明显减轻,果农全年用药次数减少,从而忽视了叶部病害的防治,使得叶部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mali(Henn.)Ito)是田间发生最重的一种叶部病害,常因防治不及时,损失惨重。为了寻找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有效药剂,2006年我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河南省濮阳县清河头乡西清河头苹果园,试验树品种为红富士,树龄14年生,行株距为4m×2m。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偏上,树势中庸,为盛果期成龄树,树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