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节约成本为原则,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对华东型连栋塑料温室气动天窗系统的驱动部件、执行机构及其连接件等进行选配,并就设备初投资、综合电耗和运行费用,与原有的齿轮齿条天窗机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气动天窗机构,提高了温室通风降温能力,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不确定分析的计算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不确定性气动设计优化方法,其中代理模型主要用于简化不确定分析计算过程.运用拉丁方试验设计和Krig-ing建立了代理模型,用随机参数来表示尺寸误差和飞行条件的变化.基于代理模型,以蒙特卡洛模拟法作为不确定分析方法,求解气动性能的均值和方差.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气动稳健优化问题的表达式,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以某翼型的优化问题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最优解对不确定性的敏感度大大减小,同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仍然能满足设计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不可压缩翼栅流动中最佳翼型的设计方法。将叶片间无黏流动和黏性流动的二维边界层设计统一到一般的最优化技术中,通过对翼型中线角度、厚度分布及叶片安装角的控制来避免边界层的分离。而在大负荷时促进边界层分离点向翼型后缘推进。另外,在控制边界层分离点的同时,极小化边界层形式参数。以NACA65-(08)10和NAC65-(12)10翼型作为原始翼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和讨论,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针对PLC控制器对以气压作为动能的机械手进行设计,分析机械手制作使用的参数和设计的坐标形式,对气动机械手的结构提出设计方案。对气动机械手的启动系统进行选择与研究,利用编程对其系统进行设计与控制,对气动机械手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紧急关断系统(ESD)是输气站场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与设备自身、外部供电情况等因素有关。以近几年川气东送输气管道沿线站场ESD误触发事故为例,对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各输气站场ESD系统误触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得出ESD外部供电系统异常是ESD误触发的主要原因;从ESD系统上级供电、同级负载及下级负载等方面,对导致ESD系统误触发的设备因素、人为因素、设计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将防范措施推广应用于川气东送各站场,验证了其能够明显提高ESD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承载质量的变化会影响隔振器性能的问题,设计了具有准零刚度特性的可调式非线性气动隔振器.该准零刚度隔振器由一个竖直的双气室可调式气动弹簧和4个对称初始水平放置的单气室可调式气动弹簧组合而成.分析了气动可调式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设计参数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当承载质量改变时,通过调节气压来保持静平衡位置处的准零刚度特性.利用谐波平衡法对系统进行振动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力传递率,并对其隔振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低频隔振性能,优于相应的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DCT中频的三维模型数字水印算法。算法利用三维网格模型的中心到各个顶点的距离来负载水印,首先,对距离值序列进行一维DCT变换转换到频域,在变换中选择中频系数来负载水印,然后,再进行逆向DCT变换,转换到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并且实现简单,对噪声攻击、网格简化攻击、裁剪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根据一些技术资料,总结归纳了迪尔系列拖拉机应用的几种变速系统技术,作为技术知识传播,谨供同行参考。1全负载动力换挡变速技术JD9030系列轮式拖拉机采用了Power Shift全负载动力换挡变速箱,操作按钮即可实现平滑、无离合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总风量-阀位控制法”和“最大负荷率-最小风量法”分别优化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静压和送风温度,并应用到一座实际建筑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建立了变风量空调风系统模型,利用TRNSYS对大楼典型层风系统进行模拟,用实测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模拟分析了典型日变风量系统优化前后的风机能耗.模拟结果表明,与定静压定送风温度的原控制方法相比,优化控制能节约风机能耗,在部分负荷下效果尤为明显,冬季和过渡季试验日的节能率分别为19.38%和15.58%.对2种控制方法下的全年能耗和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试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全年的节能率为7.16%,而且室内热舒适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数学模型,研究了多负载时系统的功率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解耦控制策略,在能量拾取侧中增加一个Boost电路.在负载轻载时,以较低开关频率控制Boost电路中功率开关管的通断.当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系统向负载传输功率;当功率开关管导通时,系统屏蔽副边负载,实现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的解耦控制.针对系统有无Boost电路分别进行了PSpice仿真分析.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在多负载系统的单一负载轻载时实现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的电磁解耦,为多负载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在太行山区专设的测风点和山区各县气象站的风况资料,采用两参数威泊尔(Weibull)分布模拟有效风速范围内的风速频率分布进行估算,得出了较详细的河北省太行山区风能分布情况,对过去认为该区风能资源贫乏不能利用的结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河北省太行山大部分地区的风能,在全年或某季节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开发商都在开发大型风场,而可直接利用的小型风场,确被人们忽略,使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造成浪费。通过大量的监测和实地进行试验,开发出成本几乎为零的风力发电设备,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我们在实地监测试验的活动中总结出了:"巧夺天工、无中生有、借鸡下蛋"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川省布拖县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A和B测风70m和10m高度实测逐时数据,通过布拖县气象站1981-2010年间的逐时风速观测数据,用长年代法进行订正和推算,对该研究区域风能资源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A测风塔区域10m高度风能资源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为"好"的等级,B测风塔区域70m和10m高度分别为"好"和"很好"的等级,具有较好开发潜力,且风能和风向较为集中,有利于风机布设.测风塔地处高海拔地形较为平坦的山脊地带,临近公路,不占用耕地,气候较为温和,利于风电场修建.  相似文献   

14.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对某高层住宅建筑模型进行了风压分布风洞试验,分析了单体及受扰后建筑表面风压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凹形立面同高度处风压的相关性高,双层悬挑屋檐中,上层受负风压控制,下层受正风压控制,顶部玻璃挡板也受正风压控制;建筑物的风压分布受周边建筑及地形的干扰后产生较大变化,尤其是1倍于干扰物高度范围内,脉动风压的大小及分布的改变十分明显;受扰后,建筑物的最小极小风压增大了28%.  相似文献   

15.
赵凯  沈树勤  孙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53-9557
研究了0515号登陆台风“卡努(Khanun)”产生江苏大风的动力机理,采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对“卡努”产生江苏大风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矢量风场可以分解为涡度风、散度风、伸长变形风及切变变形风 涡度风是台风的基本风场,对台风风场的维持与发展起主要作用,也是产生江苏大风的主要风场 散度风对台风水平风场的贡献最小,它是低层产生辐合上升运动的主要动力因子,而对于台风外围大风强度的差异与变化,变形项起着更为明显的作用 变形项对台风的转向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典型风帆体型建筑的风荷载采用风洞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给出典型风向下风帆建筑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分布特征,探讨该体型建筑产生此类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围护结构设计时风帆体型建筑的最不利受风区域.研究表明:风帆容易形成“前压后吸”的风压分布,对于迎风面积大、厚度却相对较小的风帆建筑整体抗风较为不利;脉动风压系数与平均风压系数分布规律较为相似,背风区的风压脉动小于侧风区;当风帆建筑锋利边缘处于侧迎风时,来流风会在锋利边缘发生显著的气动分离,使得该区域出现极大的负压.  相似文献   

17.
旋风式谷物干燥系统是风力在农业中应用的新设施,本文论述了旋风式风机各参数对拔风性能的关系,求得影响拔风性能的主次参数和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拔风性能和各参数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参数的较佳组合,为旋风机的没计及干燥系统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流场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浓缩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FD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很好的吻合.仿真与实验结果是浓缩装置内流速与来流的风速增加等级基本相近;浓缩装置内的流场以中心轴为轴对称的环形分布流场;工作段(中央圆筒)处呈现以轴为圆心随半径加大风速逐渐增加,近壁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边界层,边界层内速度急剧下降,直到壁面的速度为零.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8种坡度下单个三维山体的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山体各位置脉动风速谱的变化规律,以及坡度对脉动风速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风面山脚0.8 h高度以下位置,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相比,功率谱峰值明显增大,峰值频率向高频移动,单峰特征明显,频带变窄.除此以外的背风面其他位置、迎风面以及山顶位置的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基本一致.提出了山体背风面脉动风速能量由来流湍流能量和山体尾流涡旋能量构成的思想,将来流脉动风速谱与涡旋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提出了保守的涡旋谱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坡度山体的试验,得出了0.5为涡旋产生与否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20.
林带结构与抗风能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力学中力矩的概念,推导出林带风压力矩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林带风压力矩为指标分析了林带结构特征(林带高度、透风系数、断面形状等)与林带抗风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