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在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以及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在农业种植中,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栽培水稻,所得到的干物质产量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实验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具体的影响差异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2年设在黑龙江省宁安农场七队水田 1林带 ,老稻田。土壤为草甸棕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 2 .5 0 % ,p H 值 7.1 6,全氮 0 .1 5 0 % ,全磷0 .1 34% ,全钾 2 .0 1 % ,速效氮 80 .1 2 mg/kg,速效钾1 0 .2 5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上育 397,大中棚钵盘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卢超 《农技服务》2011,28(5):581-582
开展了绥阳县稻油主栽区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不同栽培方式,即宽窄行和宽行窄距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宽行窄距40 cm×12.5 cm规格的产量最高,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宽窄行(33.3+16.7)cm×20 cm次之,两者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宽行窄距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0.01极显著和0.05显著水平,宽行窄距处理可作为大面积生产规范化栽培规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杂交油菜德油6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进行了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的单株根系、主茎、叶片、花序以及单株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主茎干重所占单株重的比例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免耕直播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以及经济产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简化省工、节本增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试验观察了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及干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单垄单行覆膜种植时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较对照增加,折合产量达1425.0 kg/hm2,较对照增产200.0%;且相对简单,较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地表覆膜栽培方式是我国目前各地采用范围最广的提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地表的湿度与温度,尤其在干旱寒冷的地区最适宜使用,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提供足够的水分与温度,帮助农作物提高产量与质量,继而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总量,而地表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这种喜热作物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地表覆膜栽培方式的不同对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多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影响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找出最适宜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覆膜栽培方式,帮助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 d,生育期缩短6 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武运粳32在建湖县种植的最佳方式和时间,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武运粳32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建湖县推广种植武运粳32水稻应以机插秧或模拟机插秧方式为主体,若采用直播稻栽培方式则不宜迟播,时间掌握在6月15日之前。  相似文献   

9.
黄颖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55-7356,7366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摸索一条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方法]2012年在金城江区凌霄村在早稻和晚稻生产期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4种栽培方式分别为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A)、稻草还田常耕抛秧(B)、稻草还田免耕抛秧(C)、非稻草还田常耕抛秧(D)。[结果]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各处理分蘖高峰期相同,但分蘖量有差异,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抛栽后30 d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各处理早稻全生育期均为130 d,晚稻121 d,说明免耕抛栽和常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产823.5、850.5 kg/hm2,增幅分别为9.1%、9.3%;晚稻分别增产811.5、1 084.5 kg/hm2,增幅分别为10.0%、13.2%。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收2 805.0、2 854.5元/hm2,晚稻分别增收2 847.0、3 369.0元/hm2。[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免耕抛秧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节省劳力,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但能解决稻草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差异,为指导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d,生育期缩短6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苦荞品种成熟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四川本地4种苦荞品种西荞1号、米荞1号、川荞1号和川荞2号为试验材料,对比2种栽培方法下4种苦荞的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营养品质;测定其在常规栽培方法和新型栽培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057193.3,公开号105660133A)下苦荞的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和淀粉的含量,以及其成熟期茎、叶、根中脱落酸(ABA)、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生长素(IAA)、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内源激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苦荞的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及淀粉含量与苦荞叶中的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叶、根中的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及IA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叶中的IAA、ACC和多胺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苦荞的产量和品质与其不同部位间的内源激素含量有密切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新型栽培技术调节其内源激素含量,以达到改善苦荞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宁粳3号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稻米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无显著影响。垩白大小、垩白度、垩白粒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评分均表现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欧洲类型短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秋冬季节塑料大棚下畦面地膜覆盖、畦面覆膜畦沟铺稻壳、畦面畦沟全膜覆盖3种不同的地膜覆盖对大棚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CO_2浓度以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面覆膜畦沟铺稻壳的方式降低了土壤温度,使得大棚内空气湿度略有增加,容易诱发病害。畦面畦沟全膜覆盖明显地提高了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降低了空气湿度,增加了CO_2浓度,这些都有利于秋季黄瓜的生长和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了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14.
宁粳1号,原名W001,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W3668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稻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推广应用宁粳1号在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在适种地区进行试种。2004年在扩大示范的同时集中  相似文献   

15.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冬种马铃薯4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各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不同土层温度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苗期以免耕+盖稻草和免耕+盖稻草+盖膜处理最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免耕+盖稻草处理最为稳定;出苗率则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而免耕+盖稻草栽培方式的马铃薯干物重和产量最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上,采用免耕+盖稻草或免耕+盖稻草+盖膜的栽培方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穗位高、穗粗、行数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株高、穗长和行粒数在宽窄行方式下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行数和百粒重在0.75 m+0.55 m宽窄行下表现最好;茎粗和穗粗以0.80 m+0.40 m种植方式为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在4个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品种迪卡008在密度为57000株/ha、行距为0.65 m+0.65 m的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9677.35 kg/ha.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穗位高、穗粗、行数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株高、穗长和行粒数在宽窄行方式下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行数和百粒重在0.75 m+0.55 m宽窄行下表现最好;茎粗和穗粗以0.80 m+0.40 m种植方式为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在4个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品种迪卡008在密度为57000株/ha、行距为0.65 m+0.65 m的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9677.35 kg/ha.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探索庐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相同茬口条件下,以陕油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育苗移栽、机条播和无人机飞播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油菜生育特性、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等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移栽产量最高,机条播经济效益最好,亦是目前农户主要栽培方式。作为规模生产主体,由于劳动力等因素,选择机条播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索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措施。【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分别设置顶凌全膜双垄沟播、顶凌全膜双垄垄播、顶凌全膜平播、秸秆覆盖种植和无覆盖平地种植5种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0-20和20-40cm土层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生育期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结果】与无覆盖平地种植相比,顶凌全膜双垄垄播和秸秆覆盖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田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5.19%,15.74%和4.04%,9.69%)、脲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41.94%,60.93%和3.83%,51.37%)、蔗糖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72.39%,36.67%和68.19%,85.54%)和碱性磷酸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34.93%,38.43%和15.44%,17.89%);与无覆盖平地种植相比,顶凌全膜双垄沟播和顶凌全膜双垄垄播集雨栽培显著提高了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75.75%和69.09%)、增加了成熟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了59.27%和66.09%),显著提高了产量(分别提高了108.06%和99.03%)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9.91%和106.97%)。【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顶凌全膜双垄垄播是兼顾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集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移栽密度和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移栽9 000株.亩-11穴2株处理的单位面积群体产量最高,达到245.93 kg.亩-1,产量较对照5 000 kg.亩-1增加了55.6%;籽粒含油量也最高,达到41.87%。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重量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干物质重量以及品质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