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径分析在森林害虫测报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张华庭 《竹子研究汇刊》2004,23(1):28-29,32
黄脊竹蝗和刚竹毒蛾是毛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其暴发成灾时虫口密度急剧上升,短时间内即可把竹林内的叶片吃光,减少翌年和第三年的出笋量,严重影响竹林生长和竹业生产,给竹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和防治,能够避免或减少因食叶害虫的严重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首次在国内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浙江省瑞安市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发生的综合因子中的关键因子、间接因子和各种因子间的关系。从直接通径系数中看出,前一年10月份日照数是关键因子,当其增加一个标准单位,致使松毛虫发生面积增加0.7969个标准单位。从间接通径系数看出,降雨日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虫害发生面积减少0.3842个标准单位。虫口密度与发生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多年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虫害大面积发生。采用踏查和详查相结合调查青海云杉枝梢和叶部害虫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危害青海云杉枝梢和叶部的害虫共有10种,隶属6科3目,其中危害严重的为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云杉异色卷蛾Choristoneura diversana、云杉梢斑螟Dioryctria schutzeella、云杉大灰象Sympiezomias velatus。编制检索表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毛竹主要食叶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毛竹主要食叶害虫(包括害螨,下同)的种类、危害和分布状况的研究,并从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综合治理技术和天敌的种类、生物学及生态学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对害虫大发生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2)过于注重对主要害虫的研究,忽视对次要害虫的研究;(3)对某些主要害虫、天敌的生态学研究得不够全面,且缺乏有效的监测系统和害虫控制措施综合评价系统;(4)综合治理过于依赖化学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综合性营林措施的根本效益。生物防治研究与实践工作力度不大;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将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固碳者。但森林常受到各种干扰, 使其固碳能力下降, 甚至变成碳源。文中主要介绍了叶部害虫、干部害虫和根部害虫干扰对森林碳汇的影响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森林昆虫种类繁多, 危害方式及机理也各不相同。叶部害虫通过食叶或吸取汁液破坏叶绿素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研究表明, 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或上调, 光合作用减弱或增强, 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在林分水平上, 失叶通常导致碳贮量下降。小蠹虫等蛀干害虫危害致树木死亡, 将森林由碳库变成碳源。根部害虫不但使根生物量下降, 还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但机理尚不清楚。害虫暴发后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 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土壤呼吸并无显著影响, 其机理尚待揭示。  相似文献   

7.
毛竹食叶害虫种群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常德市鼎成区6个竹产区的3种主要食叶害虫虫口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6个竹产区8年的虫口差异情况,同时分析了3种主要食叶害虫种群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9.
竹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竹叶中黄酮类、活性多糖、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近年尤溪县毛竹主要害虫的种类与发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毛竹害虫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林下植被、竹叶化学成分与节肢动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化学除草和撂荒5种典型管理措施下毛竹叶可溶性糖、蛋白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林下植被和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管理措施对竹叶化学成分的月含量及时序变化规律产生了极为复杂而显著的影响;2)4类化学成分对毛竹冠层优势害虫种群具有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并因而影响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表现为类黄酮和单宁含量显著促进竹冠层节肢动物的均匀度;3)林下植被与群落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对林下和冠层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以及藤本层植物多样性对林下节肢动物均匀度的促进作用;4)经营管理措施可通过改变林下植被和竹叶化学成分而对群落产生显著影响,在害虫的控制中应注重科学管理和适度保护林下植被.  相似文献   

12.
2011-2013年11-12月,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林进行稻草+砻糠不同比例30 cm厚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覆盖,竹笋产量、经济效益均十分明显;竹林应选择交通便捷、靠近水源处,立竹密度2600~3200株/hm2为佳;施肥应少量多次,并在覆盖前对林地进行分次浇透;对覆盖物要及时处理,减少竹鞭上浮及跳鞭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使毛竹春笋期提前至春节前后,对试验林地分别用稻草、竹叶、砻糠、杂草等材料进行不同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处理对毛竹林提高土壤温度、提早出笋时间、延长笋期和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效果,其中以“稻草10cm+竹叶10cm+砻糠20 cm”覆盖模式效果最佳,平均提高土壤温度(20cm土深)10℃,始笋期提早57d,笋期延长31d,竹笋产量增长率为240.27%,产值增加1445.83%,投入产出比可达1:3.82.  相似文献   

14.
毛竹生长发育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生  陈建华  朱凡 《经济林研究》2007,25(4):74-76,89
毛竹不同于其它树种,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了掌握毛竹地下部分——竹鞭、笋芽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竹笋成竹规律,在湖南省湘阴县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毛竹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毛竹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条件:竹鞭在疏松、肥沃、湿润、板岩或页岩发育的黄红壤中生长最为适宜;竹鞭在土层中分布深、生长壮实,鞭芽饱满、生活力强、萌发力强、发笋多,竹笋粗壮、成竹率高,新竹胸径大、竹竿高、出材率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新高分辨率DOM/DLG融合图,采用现地勾绘调查的方法对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毛竹林面积55287.6hm2,毛竹总立株数17084.3×104株,为全省平均的1.2倍,毛竹生物量563.2×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1.9t/hm2,并推算出毛竹林乔木层年碳固定量为47.3×104t。从海拔高度看,毛竹林主要分于海拔250~650m,占全县毛竹林总面积的82.0%;从坡度看,主要分布于16~35°,占全县毛竹林总面积的87.2%。  相似文献   

16.
毛竹若干性状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若干性状相关性的研究,为毛竹的系统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毛竹性状存在较大变异,RSD最大的性状是10 m处直径,RSD最小的性状是地径壁厚;毛竹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一般呈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各性状之间存在普遍的相关性;毛竹29个性状根据变量之间差异的大小可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中前两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干重换算法”研究了中亚热带东部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毛竹林中真菌与放线菌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占绝对优势,其总生物量随季节变化为7月大于4月,10月大于1月,且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不相关,与地表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中亚热带东部毛竹林土壤微生物总生理量约在10.98-19.94t/hm^2。  相似文献   

18.
张飞萍  尤民生 《林业科学》2007,43(10):90-94
利用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资料,比较和分析长期垦复施肥、垦复、劈草、撂荒和化学除草5种管理措施下群落林下层和竹冠层的共有物种分布特征,以及害虫与天敌功能群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撂荒林比较,其余管理措施因破坏了林下栖境而不同程度地减少了2个林层间的天敌共有物种,这些减少的共有物种多属于蜘蛛目和膜翅目天敌,从而削弱了林层间的天敌互补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是毛竹叶部害虫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各项管理措施实施时,适度保留部分林下植被,有助于竹林的丰产培育和强化群落的自然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类型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