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人工感染雏鸡为疾病模型,采取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口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动态观察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否减少MDV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结果人参皂苷组、衍生物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比盐酸吗啉胍阳性对照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少。表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MDV效果要优于盐酸吗啉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体外抗马立克氏病毒(MDV)的作用机理,采用空斑试验测定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马立克氏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保护效果,结果发现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特别是人参皂苷衍生物组增殖抑制的抗MDV空斑减少率达到盐酸吗啉胍的77%(55.62/72.52)。表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可以减轻病毒对CEF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体内抗马立克氏病毒的作用机理.用马立克氏病毒人工感染雏鸡模型,采取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口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动态观察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否减少MDV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通过PCR检测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否减少MDV的出现.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组、衍生物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比盐酸吗啉胍阳性对照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少;MDV病毒核酸的PCR检测显示,药物没有阻止病毒对组织的感染.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毒效果要优于盐酸吗啉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病毒的作用机制.采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的雏鸡作为模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口服给药途径,动态观察不同时间段,试验鸡的器官病理变化和脾脏、法氏囊的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组的器官病变程度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法氏囊和脾脏的超微结构病变轻于病毒对照组,说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体内可以通过保护机体免疫器官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透射电镜负染技术,观察人参总皂苷及其衍生物对Ⅰ型马立克氏病毒(MDVI)作用后病毒颗粒结构改变情况,旨在深入探讨人参总皂苷及其衍生物抗MDV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病毒颗粒变形,大小不均匀.核心缺损或均质化,包膜裸露或破损以及病毒颗粒凝集融合成块,结构模糊不清。在相同条件下衍生物比人参总皂苷对MDV的破坏作用强。提示人参总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体外对MDVⅠ(MDV—Ⅰ)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表面成分和分散均有破坏作用,而衍生物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体内抗马立克氏病毒的作用机理,试验用马立克氏病毒人工感染雏鸡模型,口服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动态观察雏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比较治疗组和病毒对照组的病变差异.结果人参皂苷和衍生物治疗组的组织结构病变程度均低于病毒对照组.说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可以降低病毒对组织的损害程度,增强雏鸡对病毒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用雏鸡将马立克氏病毒(MDV)血毒复壮,分离发病鸡淋巴细胞并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病变。获得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MD强毒,通过电镜观察、琼脂扩散实验进一步鉴定病毒,并建立了MDV感染CEF细胞模型,为研究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鸡马立克氏病病鸡拔取羽毛根 ,经处理后接种于 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盲传到第六代出现典型的马立克氏痘斑。用第7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结果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线。此结果表明已分离到马立克氏病毒。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独立启动子控制的增强型绿色荧光基因(GFP)作为报告基因,同时将CMV启动子及其多克隆位点与之连接,构成外源基因表达盒,插入到马立克病毒(MDV)复制非必需区基因(短独特区US2等)构成的同源臂中,构建成重组马立克病毒的通用载体。鉴定正确后,将转移载体与提取的MDV基因组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同源重组获得具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待病毒蚀斑出现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绿色荧光病毒蚀斑,经三次筛选,初步分离到重组病毒。结果表明,转移载体与MDV基因组共转染可获得感染性病毒,US2基因可作为重组病毒构建中的外源基因插入位点,证实通用转移载体的构建是可行的,为重组马立克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LMS分离株的分子遗传特性,本研究对该分离株基因组重复区(包括连接长重复区和短重复区的α样序列)进行了测定。LMS分离株基因组的长重复区为11 746 bp,α样序列为997 bp,短重复区为12 431 bp。在重复区内,预测存在43个ORF,与参考病毒株序列相比存在5个变异较大的ORF。重复区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LMS分离株与国内814株和欧洲pC12-130株亲缘关系较近。LMS分离株在短重复区潜伏相关转录本(LATs)编码序列的预测转录起始位点位置存在缺失;LMS分离株在α样序列内存在一个新的短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针对1.8-kb mRNA基因簇潜在阅读框的RNA干扰质粒pP(1.8-kb-RNAi).将该质粒与包含其上游双向启动子的质粒pP(pp38)-CAT和pP(1.8-kb)-CAT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MDV rMd5感染的CEF(rMd5-CEF),48 h后,通过测定转染细胞裂解液中氟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活性确定1.8-kb mRNA被干扰后对双向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pP(1.8-kb-RNAi)质粒干扰1.8-kb mRNA,可以使其上游双向启动子两个方向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1.8-kb mRNA方向下跌29.5%,pp38方向下跌25.0%.本研究结果证明了1.8-kb mRNA对其上游双向启动子活性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0、0.020、0.630和0.016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龙胆草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57.4%和56.4%,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各作用方式下细胞均发生了明显病变。龙胆草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6.1%、41.1%和42.7%,其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龙胆草总苷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3.4%、78.2%和81.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远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龙胆草提取物中龙胆草总苷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胆草水提取物和龙胆草总黄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高效表达鸡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的纯净性,对纯化后的0代重组病毒毒种进行了细菌和支原体检验;并对中间试制的冻干疫苗在-20℃保存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毒种高度纯净,没有污染任何细菌或支原体,符合新制品制造和检验规程申报的要求;中试冻干疫苗在-20℃保存了12个月,病毒含量始终大于109PFU/mL,疫苗保存期可达12个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和新南维尔士州的4株禽痘病毒田间分离株及二疫苗株中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的LTR片断、env及rel基因因进行了检测。所有4株痘病毒分离株均为LTR片断、env阳性,曾被PCR证实为LTR阳性的一疫苗株在本实验中也为LTR、env阳性,另一疫苗株为LTR、env阴性,所有上述禽痘病毒株均为rel阴性。  相似文献   

17.
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PRRSV单克隆抗体,采用直接与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对分离获得的PRRSV6个毒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所有分离毒株均能被单克隆抗体(SDOW17、A、B、C、D、E、F)所识别,呈现特异荧光,6个分离毒株均能与仅识别美洲型PRRSV的单克隆抗体F反应,结果表明6个分离毒株均属于美洲型PRRSV。利用微量细胞培养对分离毒株TCID50测定结果表明,6个分离毒株的TCID50分别为10-7.5/0.1ml、10-7.5/0.1ml、10-7.5/0.1ml、10-7.75/0.1ml、10-7.25/0.1ml、10-6.25/0.1ml。病毒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在感染细胞浆内可见典型的PRRSV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60nm左右,可见囊膜。  相似文献   

18.
用斑点杂交法同时检测鸡群中的CAV MDV和REV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在鸡群中的感染状况以及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REV)在鸡群中的发病率,用斑点杂交法对山东省4个肉鸡场和2个肉种鸡场进行CAV、MDV和REV的检测,结果表明除一个肉种鸡场没有检测出REV以外,其他鸡场均同时检测出CAV、MDV和REV,并且发现直接从病科中检测CAV的阳性率(20%)远远低于将病科接种SPF鸡胚后的检出率(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