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阳市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4·97万hm2,稻飞虱发生是继1987年、1991年后又一个大发生年,第3代、第4代稻飞虱发生面积累计达7·67万hm2,挽回稻谷损失18·65万t,笔者对其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进行观察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2006年我市第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为7月20~30日,第4代稻飞虱为8月15~25日,比1987年、1991年分别早5d、7d。1·2发生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为2300头,最高达8 000头,第4代稻飞虱百蔸平均为6 050头,最高达1·5万头,比1987年高8·18%,与1991年持平。1·3短翅型成虫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短翅型成虫百…  相似文献   

2.
由于稻飞虱发生为害具有迁飞性、隐蔽性、突发性、分布不均衡性、暴发性等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研究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分析其大发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科学的防控技术措施,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1发生特点1·1发生早,田间虫量高2006年的稻飞虱迁入我市的时间为4月20日,比常年要早。6月2日调查早稻田最高百蔸虫量达1980头,同期虫量历年少见,第4代稻飞虱在部分中稻田块特大发生,个别田块最高百蔸虫量达到10万头,实属罕见。第5代稻飞虱在晚稻上大发生,百蔸虫量最高4万头。1·2发生面积大、范围广我市水稻种植面积3·33万hm2…  相似文献   

3.
吴彩谦 《广西植保》2007,20(Z1):74-76
稻飞虱是我国典型的迁飞性害虫,每年4~5月份从越南等地迁入广西开始繁殖为害。2007年昭平县早稻稻飞虱的发生程度达到大发生,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县早稻发生总面积为0·90万ha,占早稻实插面积的87·04%,防治面积0·90万ha,经防治后挽回损失粮食0·61万t,  相似文献   

4.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6,19(2):28-29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处于水稻迁飞性害虫迁飞路径范围。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灵川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近年两虫年发生面积稳定保持在4·3~4·7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60%~175%,发生程度为4~5级。2005年发生面积达5·2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95%,发生程度达5(6)级。1发生特点1·1早稻稻飞虱(白背飞虱)初始虫源迁入期早,峰次多,虫量大,第2代发生量偏大。灯下始见期为4月7日,比去年迟1d,比常年早6d,为偏早年份。5月份出现3次较大的迁入峰,比常年多1次。5月下旬中期第2代田间加权平均虫口密度为1 393·3头/百丛,比去年同期高19…  相似文献   

5.
梁玉娥  王克林 《广西植保》2007,20(Z1):77-79
稻飞虱是我区水稻主要虫害,其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是当前水稻生产的大敌。在我区近年每年发生程度都在中等偏重以上,今年早稻发生程度5(6)级(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比去年及历年偏重。2007年早稻种植面积0·867ha,发生面积2·048ha,比去年增135·77%;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  相似文献   

6.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8.
远安县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一季中稻,稻飞虱在我县一年发生第4代,以第3代、第4代为主害代。2006年稻飞虱特大发生,以第3代发生危害最重。据8月20日普查,90%田块超过防治标准(1500头/百丛),一般田块3000~5000头,最高达到6.2万头,百丛虫量5  相似文献   

9.
2007年广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广西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文中所述的稻飞虱就指这2种飞虱的混合种群。稻飞虱是广西水稻上发生最为严重的有害生物,近年来一直呈偏重发生态势。2006年广西稻飞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57·75万ha,自然为害损失88 236·7万kg,是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玉米铁甲虫在凤山县砦牙乡为害日趋严重,常在部分村、屯的玉米上暴发成灾。2006年凤山县砦牙乡拉英、板隆村暴发玉米铁甲虫,当地玉米遭受严重为害。为害程度之重属历史罕见。1发生概况2006年4月中旬砦牙乡农技服务中心报告拉英、板隆村发生玉米铁甲虫严重。据4月18日调查拉英、板隆两村玉米铁甲虫受害面积约35ha,约占当地玉米面积的42%;受害地块成虫虫口密度平均26·9万头/ha,最多达82万头/ha,最少为3·6万头/ha;卵粒密度平均134万粒/ha,高的达229万粒/ha,低的为38万粒/ha;5月13日调查,花叶率平均62%,重的达100%,轻的20%~30%。估计一…  相似文献   

11.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实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总体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552·8万hm2,防治面积为1 462·6万hm2,占发生面积的94·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757·0万t,实际损失118·5万t。水稻病虫为偏重局部大发生,与上年持平,发生面积577·4万hm2,防治面积618·9万hm2,占发生面积的107·2%,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93·5万t,实际损失26·5万t。主要病虫是: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等。玉米病虫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67·1万hm2,防治面积55·4万hm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3·2万t,实际损失2…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辖5县3市6区,东部为江汉平源,西部为三峡山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8.93万hm2,其中早稻0.67万hm2,中稻7.46万hm2,晚稻0.80万hm2。2006年8月上、中旬第4代稻飞虱(其中褐飞虱占97.1%)在中稻上全面暴发,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达100%,百丛虫量8 600~21 000头。其中百丛虫量超过1万头的发生面积占60%,最高的当阳市河溶镇民联村3组1块中稻田百丛虫量达26万头。发生面积广,来势猛,虫量高,为害重,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1年。虽然经过组织全面防治,“穿顶倒禾”田块仍达19.7%,稻飞虱为害造成中稻产量损失10%~30%,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灾…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武汉市水稻稻飞虱特大发生,虫量之大、来势之猛、面积之广、程度之重、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发生面积13.8万hm2次,防治面积54万hm2次。其发生特点:一是迁入早。5月25日见虫,较常年偏早7~10d;二是面积大。第3代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0%,第4代、第5代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0  相似文献   

14.
吴涛 《湖北植保》2007,(1):8-10
2006年稻飞虱在荆州市水稻上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3·51万hm2次,是种植面积的1·5倍。其中中、晚稻“穿顶”面积4·85万hm2,占中、晚稻面积的16·7%。2006年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仍然给水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市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  相似文献   

15.
竹山县位于湖北西北部。属中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667hm^2左右。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进行探研,对2007年暴发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以后的预测预报,采取科学防控措施。1 稻飞虱发生规律1.11974年以来稻飞虱发生情况近34年以来稻飞虱发生程度:1—2级24年,3-4级6年,5级4年。大发生年份分别为1982年、1991年、2002年、2007年,田间百蔸虫量平均分别为4672头、3916头、2800头、3700头,发生面积分别为5000hm^2、5533hm^2、5333hm^2、6467hm^2。  相似文献   

16.
十堰市2007年7~8月降雨频繁,气候温凉,为稻飞虱的大量多批次迁入和蔓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导致十堰市稻飞虱普遍大发生,部分稻田暴发成灾,高峰期各地普查虫量在1.5~3万头,最高虫量达10万多头,全年稻飞虱发生面积3.17万hm^2,其发生之早、虫量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重都是超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9~ 1 0月 ,粘虫在榕江县晚稻上大面积发生 ,发生面积 80 0hm2 ,占全县晚稻种植面积的 92 .2 %。9月 1 5日调查时零星发现幼虫。 9月 2 4~ 2 5日低龄幼虫高峰期调查 ,一般田块虫量为 6万~ 8万头 /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1 7万头 /667m2 。 9月 2 8日至 1 0月 3日 ,幼虫进入暴食期 ,一般田块虫量为 8万~ 1 0万头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2 4万头 / 667m2 ,是有记载以来粘虫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在平江乡有 1hm2 的水稻在9月 2 7~ 2 9日 3d被吃去 90 %以上 ,甚至田埂上的杂草也被吃光 ,平均 667m2 产量只有 4 6.6kg。这次粘虫…  相似文献   

19.
秀山县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严重。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2006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加之栽培管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秀山县白背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hm^2.是继2001年之后连续第6个大发生年份。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万hm^2,是1998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余庆县地处贵州省东部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 .5万 hm2 。稻纵卷叶螟是其主要害虫之一 ,以 3、 4代为主害代。 2 0 0 0年 ,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 0 .8万hm2 ,成灾 0 .2万 hm2 ,是近几年来的重发年。1 发生特点1 .1 迁入期较晚2 0 0 0年 3月 1日挂排 ,5月 1 1日排下见虫 ,比1 999年晚 8d,比历年晚 2 d。1 .2 第 3代排下诱蛾量大、田间赶蛾虫量小第 3代排下在 5月 2 3~ 2 7日 ,6月 4~ 8日 ,6月 1 2~ 1 9日出现迁入蜂 ,分别诱虫 497头、 881头、1 78头 ;5月总计诱蛾 685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42倍 ,6月总计诱蛾 1 1 70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