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苇状羊茅是一种抗逆性较强的牧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及饲用价值,已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应用,从苇状羊茅的生物学特性、苇状羊茅牧草种子需求现状、苇状羊茅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现状、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苇状羊茅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苇状羊茅是一种抗逆性较强的牧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及饲用价值,已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应用.从苇状羊茅的生物学特性、苇状羊茅牧草种子需求现状、苇状羊茅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现状、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苇状羊茅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羊茅属4种牧草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苗期幼苗在连续干旱、反复干旱和复水后的抗旱性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综合评定,比较4种材料的抗旱性强弱,提出了羊茅属牧草抗旱性鉴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连续干旱胁迫下,羊茅属各牧草叶片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而细胞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显著增加(P<0.05);复水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反复干旱后,法恩苇状羊茅成活率最低(40%左右),西北羊茅和毛稃羊茅次之(50%左右),中华羊茅最高(80%左右)。经评定4种牧草苗期抗旱性顺序为:中华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法恩苇状羊茅。脯氨酸、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可作为羊茅属牧草抗旱性鉴定首选生理生化指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枯死率、牧草成活率可作为羊茅属牧草生物学鉴定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苇状羊茅是一种抗逆性较强的牧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及饲用价值,已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应用。从苇状羊茅的生物学特性、苇状羊茅牧草种子需求现状、苇状羊茅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现状、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苇状羊茅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4种羊茅属牧草幼苗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羊茅属4种牧草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低温下,各牧草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随着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增大趋势(P〈0.05),且种间也具显著差异(P〈0.05);低温胁迫下各牧草电导率和丙二醛、电导率和脯氨酸、脯氨酸和丙二醛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单一指标并不能准确鉴定出各牧草抗寒能力的强弱。综合分析表明,在评价羊茅属牧草的抗寒性时,应优先选择相对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作为鉴定植物抗寒性的指标;4种牧草幼苗的抗寒性为:中华羊茅最好,西北羊茅和毛稃羊茅次之,法恩苇状羊茅最差。  相似文献   

6.
羊茅属牧草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之一,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各种家畜喜食的优良牧草之一.为了给甘肃省高寒牧区生产上提供优良的羊茅属牧草品种,笔者对11份羊茅属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观察羊茅属牧草在高寒牧区种植的可行性及其适应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柴勇  王建有 《四川草原》2005,(12):25-26
<正>羊茅属牧草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之一,产量高, 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各种家畜喜食的优良牧草之一。为了给甘肃省高寒牧区生产上提供优良的羊茅属牧草品种,笔者对11份羊茅属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观察羊茅属牧草在高寒牧区种植的可行性及其适应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羊茅黑麦草、高羊茅及一年生黑麦草苗期抗旱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羊茅黑麦草TF型(羊茅型)品种Hykor、羊茅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型品种Perny、一年生黑麦草(2倍体)品种Surrey、一年生黑麦草(4倍体)品种Angus、高羊茅牧草型品种Fawn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通过盆栽自然干旱胁迫,研究各牧草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电导率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种...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高羊茅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羊茅(Fetuca arundinacea L.)是禾本科羊茅属植物,在温带广大地区作为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加以利用。高羊茅种子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一般干燥少雨、日照充足的温带地区比较适合高羊茅种子生产。本文以甘肃省酒泉作为试验区域,研究了高羊茅种子生产的田间施肥管理措施,旨在为我国牧草和草坪革种子生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高原引种优良牧草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85年引种栽培的14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观测研究表明,在放牧管理及当地生态条件下,引种牧草历经9年以后,干物质产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牛尾草、早熟禾和白三叶。引种牧草竞争力最强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高牛尾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而侵入性最强的牧草种为白三叶和黑麦草,两者的产量之和占侵入草总量的99%。  相似文献   

11.
将纯化的犬瘟热病毒(CDV)分别与弗氏完全佐荆(CFA)和弗氏不完全佐剂(IFA)乳化制备的乳化抗原作为免疫原,以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从而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7、3G2、5E3.亚型鉴定结果显示,2F7为IgG2a型,3G2为IgGl,5E3为IgGM.用2F7制...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F基因在DNA免疫防制新城疫(ND)中的免疫原性,将NDV Z株F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 is-TOPO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 NDV ZF。在脂质体作用下将pcDNA NDV ZF转染CEF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在CEF细胞中可见有大量F蛋白表达。将重组质粒以100μg/只的剂量肌注免疫SPF雏鸡,经间接ELISA试验检测二免前后的血清,结果证明,pcDNA NDV ZF基因可在SPF鸡体内诱导相应抗体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延边黄牛牛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延边黄牛与利延一代(利木赞♂×延边黄牛♀)杂交牛背最长肌的肉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一代杂交牛在肉质化学成分中脂肪含量高,延边黄牛的脂肪酸、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肉中的脂肪含量、脂肪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等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比较而言,延边黄牛在肉质中表现出风味良好,营养高等优点;利延一代杂交牛表现出脂肪含量高、风味好,矿物质元素丰富,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3月龄的江苏沿海地区本地徐淮山羊以及波徐杂交一代山羊两种山羊分别饲养90d,对试验羊的体重和各体尺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以揭示波尔山羊的杂交改良效果、主要改良性状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波徐杂交一代山羊与本地徐淮山羊在体尺体重方面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于徐淮山羊,波徐杂交一代在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的改善,将原来徐淮山羊中对体重具有负相关作用的体长性状转变为正相关作用,有利于波徐杂山羊的生长发育,充分说明波尔山羊对改良本地山羊的生产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蒙古绵羊胎儿为材料,进行了胎儿性别鉴定,结果显示为雄性。取其皮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筛选出成纤维细胞。通过形态观察发现,在10代以内,细胞形态良好,随着代数增加梭型细胞有拉长趋势,在第20代时梭形明显拉长,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大量减少;同时做了F5、F10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发现随着代数的增长,细胞生长力略有下降,但趋势不明显;对F5、F10代细胞做了核型分析,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5.71%和76.67%,这满足了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的要求;细胞冻存后复苏贴壁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家蚕广食性系统GS01对甘蓝摄食性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方银  童晓玲  罗英  韦强  肖阳  鲁成 《蚕业科学》2004,30(4):339-342
GS0 1是用甘蓝检测获得的家蚕广食性自然突变系统之一 ,对人工饲料也具有优良的摄食性。用对甘蓝叶无摄食性的系统与GS0 1杂交 ,对F1、F2 及BC1世代 5龄起蚕用甘蓝叶检测 ,分析GS0 1对甘蓝摄食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 :GS0 1对甘蓝的摄食性由显性主效基因控制 ,推测同时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 ;在其它系统中发现了GS0 1对甘蓝摄食性的显性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7.
导入美国瑞士褐牛血液对提高新疆褐牛生产性能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方法]通过导入美国瑞士褐牛血液的方式,并对F1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美新褐牛F1在保持新疆褐牛适应性强、放牧性能好的基础上,产肉和产奶性能均有所提高,体高和体长的增加较为显著,体格高大,体形修长,体型结构趋于合理;毛色变浅褐色,趋于一致.[结论]说明新疆...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wo different media on the viability of in vitro produced biopsied bovine morulae. Bovine morulae were produced in vitro, then biopsied and cultured in the Ham's F10 and IVM media. Cultured and control morulae were stained with Hoechst 33342 and propidium iodide. Morulae were classified morphologically for excellent, good and degenerated quality. 42.86% of biopsied morulae cultured in the Ham's F10 medium and only 11.11% (only one) of these embryos cultured in the IVM were of excellent quality. Embryos of good quality were about 2 times less numerous in Ham's F10 medium (28.57%) than in IVM medium (55.5%) (P < or = 0.05). 28.57% of biopsied morulae cultured in Ham's F10 medium and 33.33% of these embryos cultured in the IVM degenerated (P > or = 0.05). The media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number of total and viable blastomeres of morulae cultured in vitro after biopsy (P > or = 0.05). But the quantity of restored (excellent and good quality) embryos was higher when they were cultured after biopsy in Ham's F10 medium than in IVM. Thes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P < or = 0.05) show that the Ham's F10 medium is better for the restoring of biopsied bovine embryos produced in vitro than IVM.  相似文献   

19.
鸡毒支原体株间结构蛋白及其抗原性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SDS-PAGE及Western Blot技术,应用鸡毒支原体国外强毒株S6、标准株PG31,疫苗株F,北京分离 BG44T、NB72特异性多克隆抗血清对以上五株及疫苗株V、北京分离株C的结构及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G结构蛋白及其抗原性存在着株间的多样性和一定相似性,其中以F与S6、BG44T与PG31、NB72与C更为接近,可能具有同源性。SDS-PAGE显示出了MG株间结构蛋白微  相似文献   

20.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