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酚醛树脂处理杨木、杉木尺寸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采用酚醛树脂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杉木,然后通过热压定型工艺制得表面密实化木材。对其尺寸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处理试材的增重率、抗胀率和阻湿率随树脂浓度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大,弦向和径向干缩率明显降低,在树脂浓度较低时变化较大,当达到一定量时变化趋于稳定。就压缩变形恢复率而言,当树脂浓度超过10%,压缩变形恢复率很小,说明表面密实化木材的压缩变形几乎被固定。  相似文献   

2.
《林产工业》2021,58(9)
采用插层复合法,借助酚醛树脂,以矿化剂活性白土浸注北京杨,改善木材力学性能。研究以增重率为指标,考察了活性白土的分散浓度、浸渍温度对浸渍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SEM、FT-IR等分析手段对改性材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温度对增重率有显著影响;经矿化改性处理的木材力学性能较素材有明显提高;较佳的浸注工艺条件为矿化剂分散浓度3%,浸渍温度60℃。浸入木材的活性白土主要呈片层状和颗粒状,并存在于细胞腔、纹孔中,部分剥离片层插入到木材细胞壁中,与木材大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紧密结合,同时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唐伟  黄晓山  闫超 《林业科技》2006,31(4):52-52,70
杨木质地软、强度低、密度小、体积稳定性和加工工艺性差。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对杨木板材进行浸渍处理,不仅改善了木材的稳定性,提高了强度,而且由于表面的比重增大,使其耐磨性能以及硬度等物理性能有很大提高,为低质材的高效利用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木材浸渍用低分子量低色度酚醛树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处理木材导致材色加深的因素,采用紫外(UV)和红外(UV)吸收光谱分析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在合成和固化过程中主要产物的光吸收作用,确定了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改性木材化学药剂的合理配制和处理条件,并测定了处理后大青杨木材材色。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酚醛树脂生木材材色的色差变化较小,长时间放置材色稳定。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酚醛树脂处理杨木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分子酚醛树脂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然后采用加热压缩处理使树脂在木材中固化,制得表面压密材,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杨木(Populus ussuriensis)素材的平均密度为394kg/m3,随着压缩率的增加,木材密度明显增大,当压缩率为20%时,木材的平均密度为463kg/m3,同时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增大,浸渍处理后的木材颜色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浸渍塑化竹材弯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材浸渍水溶性和醇溶性酚醛树脂处理,分析了压力和树脂类型对空白试件和改性试件材干湿状态下弯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弯曲性能与压力成正相关,浸渍酚醛树脂后试件弹性模量提高显著,试验范围内,浸渍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处理材,其沸水煮后强度下降最小。  相似文献   

7.
PF树脂浸渍ACQ防腐杨木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对ACQ防腐后的速生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干燥定型后制得改性材.试验表明,ACQ防腐处理对酚醛树脂的浸渍没有影响,PF树脂对杨木具有较好的浸注性,但不同杨木试件的浸注性差异较大.通过分析杨木自身材性及试件不同尺寸与增重率的关系,发现不同的杨木树株和木材纹理对杨木浸注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电气石具有释放负氧离子等特殊功能,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各种产品的功能化。本研究将电气石以浸渍的方式引入木材中,通过树脂固化的方式将其固定于木材内部,从而得到具有释放负氧离子的功能性木质材料。利用满细胞法,经MUF处理,电气石浓度在5%,偶联剂浓度为4%,浸渍时间为60 min,木材浸渍增重率达到36.9%且分布均匀,负氧离子释放量约为1 086个/cm^3。PEG处理材流失率为15.7%,MUF浸渍处理材的流失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9.
以杨木板材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浓度的酚醛树脂胶粘剂、异氰酸酯胶粘剂、硅溶胶/苯丙乳液试剂为浸渍药剂,利用真空压力装置,对杨木板材进行加压浸渍强化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木材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浓度35%的酚醛树脂(PF)、浓度25%的异氰酸酯(PAPI)及浓度25%的苯丙乳液配比方案较优;3种药剂处理后的杨木强化效果优异程度为:异氰酸酯(PAPI)〉酚醛树脂(PF)〉硅溶胶/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10.
速生人工树种存在结构疏松、材质软、强度低等缺点,使用范围受限。为了提高速生材性能,可对木材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强度、硬度、尺寸稳定性等性能。改性木材涂饰后,其表面材色较改性前加深,纹理更加清晰美观,表面更加富有光泽。综述了国内外改性材涂饰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浸渍改性、高温热处理改性、浸渍改性联合高温热处理改性等。  相似文献   

11.
软质木材的表面密实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软质木材表面密实化的理想状态和途径,研究用酚醛树脂浸渍、再进行不同程度压缩木材的表面密实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浸渍压缩后木材密度从表层到内层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梯度,表面密度均高于内层密度和平均密度;试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浸渍后处理及干燥处理对木材树脂浸渍改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浸渍后处理方式和干燥方式对MUF树脂浸渍材增重率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为树脂浸渍改性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利用5%、10%、15%和25%浓度的MUF树脂真空加压浸渍毛白杨木材,每种浓度树脂浸渍后试样首先分别进行4种方式浸渍后处理(气干处理7天、高湿度环境中平衡处理7天、树脂溶液中平衡处理7天以及不进行气干或平衡处理),然后分别利用2种干燥方式(直接干燥和湿干燥)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测量不同处理条件下树脂浸渍材的增重率和容胀率,最后将素材和树脂浸渍材置于蒸馏水中常压浸渍14天,测试树脂浸渍材的抗胀率和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结果】木材增重率与树脂浓度呈正相关关系,4种浓度树脂浸渍后试样增重率分别为9.7%、19.1%、28.4%和50.0%;不同浸渍后处理试样间的增重率差别不大;相同浸渍后处理条件下,直接干燥试样的增重率略低于湿干燥试样的增重率。树脂浸渍后,置于高湿度环境或树脂溶液中处理的试样,细胞壁容胀率较高;相同浸渍后处理条件下(除气干处理外),直接干燥试样的细胞壁容胀率低于湿干燥试样的细胞壁容胀率。树脂浸渍材抗胀率的变化规律与其细胞壁容胀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增重率增加,树脂浸渍材的径弦向湿胀率均降低,而其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呈增加趋势,低增重率时试样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低于素材,而增重率超过30%左右时试样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高于素材。【结论】1)相同浓度树脂浸渍条件下,干燥方式对增重率的影响大于浸渍后处理方式,湿干燥处理有利于树脂在木材内部良好固着,从而获得更高的增重率;2)细胞壁容胀率受浸渍后处理方式和干燥方式二者的共同影响,置于高湿度环境或树脂溶液中的浸渍后处理有利于树脂继续扩散到木材细胞壁,湿干燥处理有利于树脂进一步扩散到木材细胞壁中并良好固着,从而对细胞壁产生更好的容胀效应;3)树脂浸渍材的抗胀率与细胞壁容胀率密切相关,树脂对细胞壁的容胀是树脂浸渍材尺寸稳定性提高的前提;4)树脂浸渍材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随增重率增加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木材浸渍改性商业应用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是二次干燥速度慢、易开裂、易变形。本文以杨木和杉木为研究对象,使用浓度为30%和50%的糠醇水溶液对其进行浸渍改性,再以百度干燥法分析糠醇浸渍材的干燥特性,辅以干缩试验和剖面密度(VDP)试验探究干燥缺陷成因。结果表明:50%浓度浸渍材的干燥缺陷等级均大于30%浓度浸渍材,杨木浸渍材的等级均高于杉木浸渍材;杉木30%和50%浓度浸渍材百度干燥平均时间分别为24 h和29 h,而杨木30%和50%浓度浸渍材分别为20 h和30 h。浸渍材不同位置的干缩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浸渍后密度分布更加不均匀。杉木和杨木糠醇浸渍材二次干燥困难的主要原因为固化的糠醇堵塞了水分内部迁移通道,从而使干燥速度降低;糠醇分布不均匀导致干缩系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处理材易开裂、易变形。  相似文献   

14.
ACQ防腐剂处理杉木小径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林业科技》2006,31(6):43-44,52
对利用ACQ木材防腐剂处理杉木小径材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0.5%的ACQ对杉木小径材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防腐处理效果。随着ACQ浸渍深度及保持量的增加,对试件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握钉力则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改性大青杨木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改性大青杨木材,处理材尺寸稳定,增容作用也较大,同时大大提高木材的力学性能。当树脂浓度为10% 时,处理材的 A S E湿 达69% , A S E水’达75% , M E E 达52% ,顺纹抗压强度提高23% 。若与气干状态下的素材比较,提高78% ,可与硬阔叶树材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改性辐射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辐射松树脂浸渍材与热空气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热压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为后续辐射松改性处理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处理材,浸渍处理提高了木材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相对于浸渍材,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尺寸稳定性,但一定程度降低了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量配合醛树脂改性大青杨木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改性大青杨木材,处理材尺寸稳定,增容作用也较大,同时大大提高木材的力学性能。当树脂浓度为10%时,处理材的ASE湿达69%,ASE水达75%;MEE达52%,顺纹抗压强度提高23%,若与气干状态下的素材比较,提高78%,可与硬阔叶树材相媲美。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硅联合热处理改性对橡胶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弥补热处理材的力学性能损失,利用二氧化硅联合热处理改性橡胶木。在热处理橡胶木前后分别真空浸渍二氧化硅前躯体溶液,热处理温度200℃,保温时间2 h。对未处理材、热处理材、浸渍-热处理材与热处理-浸渍材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热处理材相比,浸渍-热处理材与热处理-浸渍材的抗弯强度分别提高28.97%和18.88%,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6.65%和38.91%。与未处理材相比,热处理材、浸渍-热处理材和热处理-浸渍材的吸水性与湿胀性均有所降低。热重分析表明,浸渍热处理材的热降解速率低于热处理材,说明二氧化硅与木材的结合阻碍了热分解以及木质基的完全裂解,木材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浸渍-热处理材上出现了Si—O—Si特征峰,说明木材内部有二氧化硅生成。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木材的纤维素衍射峰位置无变化,说明浸渍二氧化硅处理未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地榆根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助超声波技术提取地榆多酚,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1%、3%、5%。用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对木块进行12周的腐朽处理,计算试件失重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未处理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侵蚀后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21.38%和41.62%,而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处理材在同样条件下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4.49%和9.93%,表明地榆多酚对木材具有较明显的防腐效果。当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浓度为5%时,处理材对褐腐菌的抵抗作用较强。本研究可以为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改善木材耐腐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汽蒸预处理对杨木板材密实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平  王正  黄金成  张拓 《木材工业》2011,25(5):41-43
杨木材质松软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提高杨木板材的性能,首先对杨木板材进行汽蒸预处理,再用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进行涂刷处理和热压.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可明显提高酚醛树脂的浸注量,使处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