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驻马店市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市,历来有种植大麦的习惯。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种植结构的调整,为驻马店市大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分析了当前驻马店市大麦产业存在的优势,提出了适合驻马店市大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岳子惠  王瑞  李先德 《农业展望》2014,(3):42-46,66
在描述安徽省大麦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安徽省大麦主产区典型农户的生产成本收益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大麦种植的特点、品种和销售市场,详细比较了小规模种植户和大规模种植农户生产大麦的成本收益情况。针对大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研基础薄弱、比较收益低、产销脱节等问题,建议政府加大育种和栽培管理技术方面的科技投入,扶持大麦生产专业合作社,鼓励订单农业,以充分发挥安徽省生产大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大麦在人类农业、文明、农艺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地区气候温凉、日照充足、雨热同期,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我国东北地区啤酒大麦的主产区,也是中高端啤酒所用大麦的最佳绿色原料产地。本文通过对啤酒大麦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集成优化,总结出适合呼伦贝尔地区推广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更好的指导啤酒大麦的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推进区域大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山东省发展啤酒大麦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我国啤酒大麦的产销现状我国大麦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曾占世界大麦种植总面积的24%。但长期以来发展重点不明确,满足啤酒生产要求的高品质产品少,导致大麦产  相似文献   

5.
富源县多产大麦,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常年播种面积在2.32万亩左右。大麦生产多集中在中海拔地区,是解决大小春茬口矛盾主要粮饲作物之一,也是生产啤酒的重要原料。近年来为解决烟麦茬口矛盾,加之市场对麦芽的需求逐年拉动起来,特别是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快速增长。自然传统的零星分散种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品种的多样性,严重制约着大麦生产的发展,自然区位优势未能充分的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按照"开发一种资源,建立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特色,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为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增收,结构调整,发展啤酒大麦,振兴富源县经济具有十分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劳灾期特征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准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年啤酒产量持续递增,大麦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黑龙江省的大麦种植面积也因此有所增加,特别是黑龙江垦区的大麦种植优势明显。黑龙江垦区的大麦种植不但形成规模,同时与当地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实现"订单农业",从而带动了大麦种植面积的增加,使我们看到了我省大麦产业发展的前景。一、保证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1.整地质量是作物增产的基础。春季是旱是涝,  相似文献   

9.
驻马店市大麦产业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市具有悠久的大麦种植历史。大麦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首位。由于大麦种植面积分散、管理粗放,缺乏优良品种和统一的栽培技术规范,生产出的大麦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主要对驻马店市大麦产业利用现状及今后驻马店市大麦生产的发展前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中国西南大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解决中国大麦生产下滑的问题,概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大麦生产与生物多样性、啤酒大麦与啤酒麦芽产业、饲料大麦与畜牧业、功能大麦与功能食品四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利用、成功经验及其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西南地区大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首次提出了人类慢性病爆发的根源在于古代人的糙米和大麦为主食转变为现代人的精米和小麦精面为主食;研究结果为中国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府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市场农业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崛起,国内外马铃薯种植均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为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景泰县沿山地区本来固有独特的冷凉优势,适宜发展马铃薯种植,因此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对于加快沿山高寒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磊  江东  徐敏  尹芳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1):1703-1706,1710
[目的]探讨基于多光谱影像和专家决策法的作物分类,验证利用单时相多光谱影像区分农作物的可行性。[方法]以呼伦贝尔地区典型农业种植区为研究区,根据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寻找区分研究区主要作物大麦、小麦、油菜的最佳时间,根据作物波谱特征,采用决策树方法,结合光谱角度制图(SAM)等光谱匹配方法,开展了作物分类研究。[结果]利用8月上旬获取的LandsatTM影像,在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的基础上,构建决策树,成功提取了小麦、大麦、油菜、种植草场的种植信息,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6.90%,Kappa系数达到0.8311。[结论]以典型时相的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应用决策树方法提取作物类型信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福山区大樱桃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0万亩左右,大樱桃是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优势支柱性产业,是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福山区农业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福山区紧紧抓住地区优势,对大樱桃种植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以增产增收为主要发展目的,积极的引进新品种,不断改良种植环境。本文主要从福山区大樱桃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樱桃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谷子产业在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依靠其耐贫瘠、耐旱、对水分利用较高的特点,广泛被种于土地贫瘠且干旱地区,成为当地的主要作物。在小麦和大麦早熟地区,在其收获后可复种早熟的草谷子,谷子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本论文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的种植提供参考,从而可以促进谷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2,(3):5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风险防范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经浙江省政府同意,决定增设小麦、大麦政策性保险险种。1.保险对象全省小麦、大麦种植农户。种植面积10亩以上(含10亩)的种植大户可单独投保;种植面积未达到10亩的农户,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或以  相似文献   

16.
广西龙州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资源是种植茶树最适宜的地区之一.2003年龙州县率先引进和研制乌龙茶成功,填补了广西无乌龙茶的历史空白.至2008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400 hm2,成为广西乌龙茶面积最大的地区,加工出来的乌龙茶品质能够与原产地的福建、台湾相媲美,种植乌龙茶成为龙州县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项目.目前,当地党委政府正致力于推动乌龙茶产业的发展,把乌龙茶产业作为龙州县高效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在此,就龙州县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重要的生产基地,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以下简称西部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2%左右[1]。近年来,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这对改善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西部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种植面积稳中有增2011年以来,西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增长,2014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1.5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9万公顷,年  相似文献   

18.
重视大麦生产 促进湖南养殖业更进一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无论做精饲料还是做青饲料,都是一种优良的饲料作物。发展大麦生产,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种植大麦,是实现粮(粮食作物)经(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促进养殖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毛海斌 《新农业》2022,(16):38-39
随着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农业的深化改革,很多地区已经走出了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道路,但是有很多地方仍旧面临发展困境,依然依靠大量种植农作物的方式维持生活和经济,景宁县就是其中之一。黄精等各种中药材作为景宁县农业种植主要内容,随着县城中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景宁县黄精产业如今面临着发展与转型。本文主要分析了景宁县黄精产业现状,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大麦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是粮、饲、酒等多用途作物。21世纪以来,中国大麦种植面积显著减少,其中啤酒大麦面积大幅下降,食用大麦面积相对稳定,而近年来饲料大麦需求增势迅猛。"十三五"应顺应大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在继续加强"优质高效"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粮草双高"的食用大麦新品种选育的同时,将饲料大麦的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加工技术研究作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