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外追肥对南方红豆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延群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95-96,101
对南方红豆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后平均高达26~30 cm,地径为0.42~0.52 cm,而对照则分别为22.9 cm,地径0.36 cm,这表明根外追肥能促进红豆杉速生丰产,而且可以缓解红豆杉苗6~7月间的生长暂停状态。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显著差异,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大,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2.88%、108.50%,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92.3%、76.9%。在南方红豆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推广应用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根外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花期喷0.3%硼酸与0.4%尿素混合液,座果率可提高70.8%;生长季喷0.5%尿素与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8次,山茱萸叶色浓绿百叶重,百叶厚和叶片营养明显提高,枝成花数,花序座果数,百果鲜重和株产分别增加36.0%、60.7%、42.2%和63.3%。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红瑞木扦插苗为试材,设置尿素浓度0.0%(N1)、0.8%(N2)、1.6%(N3)、2.4%(N4)4个处理,研究根外追肥对红瑞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外追肥显著促进了红瑞木的株高生长,提高了红瑞木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处理比较来看,各根外追肥处理促进红瑞木生长和改善其生理特性的顺序为N4>N3>N2,红瑞木适宜的根外追肥配方为1.6%~2.4%尿素+0.8%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4.
5.
以4年生紫丁香实生苗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尿素浓度分别0.0%(T1,对照)、0.4%(T2)、0.8%(T3)、1.2%(T4),磷酸二氢钾浓度均为0.6%,研究不同根外追肥处理对紫丁香生理和枝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可以显著提高紫丁香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枝叶养分含量。综合分析来看,0.8%的尿素+0.6%的磷酸二氢钾为适宜的紫丁香根外追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根外追肥对新疆杨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根外追肥对新疆杨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确定最佳的尿素根外追肥浓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可以提高新疆杨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喷施尿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2.10%以上时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在浓度为2.10%以上时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浓度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SOD活性仅10月份2.10%浓度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其余浓度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PO活性在7月份表现为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8~10月份2.10%浓度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根外追施尿素浓度以2.10%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山海关杨实生苗的质量,为移植和造林打好基础,该文使用7种(含1个对照)根外追肥方法,对山海关杨实生苗进行了苗期试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采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各占0.2%的混合溶液根外追肥效果最好,除干物质含量外,苗高、地径、侧根数与其它6种处理都有明显差异,其苗高为0.8m,地径为0.4cm,侧根数为12.26条。从苗高看是山海关杨移植苗的最佳高度,为育苗和造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果树生长期及时进行根外追肥,可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追肥种类与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红王子锦带生长季节养分不足问题,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为其提供营养,并研究了根外追肥对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根外追施氮肥浓度分别为0%(T1,CK)、0.50%(T2)、1.00%(T3)、1.50%(T4)、2.00%(T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4~9月,T4处理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70%、30.07%、35.46%、50.04%、61.28%,差异显著,T5与T4之间无显著差异;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3.06%、51.97%、72.71%、92.15%、104.44%,5~9月T3显著低于T4;CAT活性表现为随着根外追施氮肥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T4与T5之间无显著差异,T4显著高于T3;4~6月T4处理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6.19%、62.80%、44.01%,差异显著,4月T5显著高于T4。建议红王子锦带生长季节根外追肥氮的浓度为1.5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落叶松播种苗根外追施钼酸铵液,促进苗高,地径生长,较明显地提高了苗木整体质量,对苗木木质化和提高苗木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秃杉异龄复层混交林群落抑菌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然沉降法,采集复层混交林内秃杉树冠1.5~1.6m层空气测定含菌量.研究表明,复层林群落具有显著的抑菌功能.与距群落35 m的景区道路空地对照相比,一日中10:00时段抑菌功能最强.4~11月、12月抑菌率达80%以上;以秃杉年生长始期(4月中旬)和第2次生长峰值期(9月中旬)抑菌率最高,达92%以上.春、秋两季典型时段(9:30~10:00)群落空气含菌量分别比对照减少6160个/m3、4377个/m3;初夏(5月中旬)和盛夏(7月中旬)分别减少1874个/m3和2477个/m3.与距群落500~600 m景区出口市区道路空地对照相比,春季典型时段空气含菌量减少9384个/m3,秋季典型时段空气含菌量减少8204个/m3.研究结果为秃杉在景区森林建设中发掘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解析木法测定早期引种秃杉林中优势木1株、种源试验林中优势木和平均木各1株,结果表明,秃杉树高生长从5年以后进入速生期,持续至18年生;胸径生长从6年生时进入速生期,持续到20年生;材积生长从14年起进入速生期,至24年生时连年生长曲线仍未与年平均生长曲线相交,还未达数量成熟。用Logistic模型模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进程曲线,确定材积、胸径、树高速生期为13.64,12.77,11.27年。初步确定秃杉8年生以前为幼龄期,8~16年生为速生期,16年生以后为速生稳定期。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引种的20年生、21年生秃杉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秃杉平均单株材积,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之间相差25%~80%,在Ⅱ、Ⅲ类地间无显著差异。秃杉单位蓄积量,海拔550 m与海拔980 m间差异不显著,但与1650 m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坡向间,秃杉单位蓄积量差异极显著,相差23.4%~71.4%;不同坡位间,秃杉单位蓄积量差异极显著,相差13.2%~75.8%;不同混交方式间差异达显著以上,秃杉与杉木1∶1混交造林的单位蓄积量最大,增幅达13%~31.4%。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15.
对开化龙顶茶园3种典型肥培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开化龙顶茶区追肥方式对茶叶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多次施肥是相对较优的追肥方式,即1次基肥4次追肥,追肥比例3:2:2:3,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3.5。  相似文献   

16.
利用秃杉标准木的解析数据,根据分形理论和R/S分析法,探讨秃杉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的相对生长量与树干相对高度之间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相对生长量与绝对高度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树干相对高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不同高度处直径的增量生长持续强度也不同;并进一步探讨引起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生长量不同的原因。秃杉树干相对高度在0.5~0.8之间的直径相对生长量较高,生产中可在树木高生长高峰期来临前,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树木高生长,从而促进树干材积生长,减小树干的尖削度。  相似文献   

17.
秃杉种源苗期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贵州、湖北等10~11个秃杉种源,57个单株子代的两次苗期试验研究表明,种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子代间)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海拔高度的线性关系不密切,但有经向相关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产地日照和温度是产生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比偏西的云南种源种子质量好,生长最高,生物最大,成苗数多,封顶早,寒害轻,适应性强,湖北利用种源适应性优于云南种源,生长与其相近。这些地理变异为秃杉选择育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秃杉种子园营建和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乐昌林场1994年以来营建与管理秃杉种子园的有关技术及建园效果,对存在的未开花结实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