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面临的紧要而艰巨的任务。人类对自然的生态经历了物我敌对、物我所用、物我可亲时期,从而走上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所强调的是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威胁自然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提出的新的命题.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它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由原始状态经农业文日月发展到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生态觉醒.而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五种全新的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制度和生态道德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环境整治入手,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发展的文化成果,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朴素生态思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历史的检视,不仅有利于准确认识传统生态观,检视其不足,而且有利于理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传统文明的剖析,指出人类应由传统工业文明走向新的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由传统的生态价值观所指导的生态发展模式,是人类为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和对生态环境肆意的破坏,从而导致目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只有生态价值观全面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生态价值观的转型也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以生态科技作为物质基础,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4,(4):36-37
在人类进入短短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就是在乡土社会中生活了数万年。在城镇化工作会议所说的“记得住乡愁”,会令你有一丝的疑惑和不解吗?原来只是城市小资的一缕乡愁,为什么要记住它?其实这是我们试图让这一缕乡愁转化成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记得住乡愁”是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是人类在工业社会走不下去的时候,及时提出把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不是工业,是农村,是广大的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8.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生态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林业需要生态文明的支持。我们要大力发展林业,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地成长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只有把林业作为发展的目标,才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类进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双一流”建设赋予高等农林院校的时代重任。高等农林院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系统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大增强,科学技术作为追求物质目标的理性程序和有效手段,极大满足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欲望,同时人类也经受着自然对其肆意妄为行为的反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达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永续协调,技术理性视阈下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农村生态发展,确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加强科技创新,重视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制度,从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意义非常重大,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之后,人类的生活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顺应文明转型的要求。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提升。正确地理解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生态文明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为代表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能否持续改善成为事关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应从调节人类行为上入手,道教的教义中蕴含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生态观,对当前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将道教生态观为代表的文化启迪与现代环境治理技术、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深度融合,不仅能增进生态建设共识更能启发人们自觉,从而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现代性危机”反思的的必然选择,是理智的人类做出的理智的选择。同时,生态文明与当前我国的三大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恩经典著作中包含丰富的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的人类生态文明现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进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99-4301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逐步实现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技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强庆阳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昳锋 《甘肃农业》2008,(10):62-63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首次列入了党代会报告,并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又一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农民生态意识有待提高、生态文明行为有待养成、农村生态文明制度有待完善等三个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我们从观念意识、行为环境、制度建设这三个层次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21,(12)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林业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林业生态路径建设的难题是林业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加强林业管理,建设一条林业的生态化发展道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梅 《北京农业》2014,(30):110
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因此,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