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魔芋是一种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好、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的特种经济作物,但在魔芋栽培中,病害特别是软腐病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魔芋栽培应从防病人手,树立全程防病高产栽培意识,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商品芋.  相似文献   

2.
所谓魔芋全程防病丰产栽培技术是指从魔芋的挖收、贮藏、杀菌消毒、催芽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到收获的全过程,均采用以防病为主、综合防治、全程监控的方法来减轻魔芋病害发生而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的魔芋栽培技术。笔者自1998年至今在鹤峰县进行魔芋全程防病丰产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草本植物,作为特殊经济作物,它的产量高、作用大,在国内外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在魔芋全程栽培中,无法根治的魔芋软腐病始终都影响着其生产的总量和质量。因此要实现魔芋优良商品芋的高产,就必须从防病这一环节着手,重视养成防病高产栽培意识。我们先来了解高产的防病栽培技术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环节里,对魔芋种芋进行存放、收藏和消毒。在这个环节中,为了降低魔芋病害的发生率,更为了实现优质魔  相似文献   

4.
针对魔芋种植成本高、利润大、风险高的特点,结合楚雄市近年来魔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实际,提出以防病为核心的魔芋丰产高效栽培要点,以此促进魔芋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魔芋有非常多的用途,产量很高,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魔芋的栽培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但魔芋的栽培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不可根治的魔芋软腐病等。本文主要分析了魔芋的种植条件,包括对所生长环境土壤的要求、干湿度的要求以及辅助生长的肥料相关条件,进而提出魔芋防病高产栽培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6.
"云魔花15"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魔花 1 5”是从云南富源县花魔芋初始群体中通过系统选育筛选出的一个优良魔芋品系。富源县位于云南东部 ,地处东经 1 0 3°5 8′3 7″~ 1 0 4°48′48″,北纬 2 5°2′2 8″~ 2 5°5 8′2 2″ ,年降雨量 1 0 0 0~ 1 60 0mm ,年平均温度 1 3 8℃ ,年日照时数 1 91 9  相似文献   

7.
魔芋是秦巴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魔芋生产常因软腐病、白绢病危害而减产甚至绝收,为了进一步研究确定魔芋覆盖栽培、套袋处理防病及增产效果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旬阳县结合县情实际,通过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组装魔芋防病与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立足魔芋两病的防治,提高生产水平,通过创造适于魔芋健壮生长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栽培条件,培育魔芋丰产栽培基地,生产富硒魔芋产品,其抗病丰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魔芋防病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武陵山区魔芋防病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种芋消毒、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方面内容,强调应坚持科学布局、合理栽培,以促进魔芋高产、高效栽培,可为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魔芋生产中的诸多问题,文章依据自然资源,开展试验,选定了魔芋适宜种植区域,选择出高产、抗病品种,完善了配套栽培、施肥、防病、治病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区魔芋健身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率先开展魔芋健身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研究出魔芋种植区域、立体种植、种植密度、轮作周期、栽培方式、药剂筛选、化学除草和种芋贮藏等8项技术。开发出魔芋防病营养药袋、药纸和魔芋专用肥,已获国家专利。开展魔芋品种引进与筛选、组织培养和品种资源圃建设等。项目示范应用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河镇魔芋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简要阐述了富源县大河镇魔芋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病害突出、土壤轮作、技术力量薄弱、平坝耕地土壤黏性重、新区发展缓慢,同时提出发展大河镇魔芋产业的对策,包括加大魔芋栽培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强魔芋防病意识、建设优质种芋基地、制定种植规划与政府大力引导、培育魔芋专业合作社等。  相似文献   

13.
1栽培条件概况1.1栽培地位置及气候栽培地合水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的东南。地理纬度,东经107°51′~108°42′,北纬35°38′~36°26′之间;土壤为黑垆土,肥力是氮少、磷缺、钾丰富、有机质贫乏;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28.20~131.50千卡/cm,日照时数全年平均在2376.20--2491.80h之间,年平均气温7.40-9.60℃。  相似文献   

14.
秦巴山区魔芋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鸣  李川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98-199
介绍了秦巴山区花魔芋优质丰产栽培的区域选择,轮作倒茬,土壤处理,套袋播种,问作套种,垄作栽培,增施钾肥,大田防病和适时收获等12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铁岭县寒富苹果栽培产业发展历程铁岭市位于辽宁省最北端,地处松辽平原中段南缘,即北纬41°59′至43°29′,东经123°27′至125°6′。该地区属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铁岭市气象部门统计: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8.1~9.3℃,1月份平均气温在-12℃以下。按照我国北方地区传统果树栽培区域划分,当属优质大苹果的栽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在目前我县属于第三大作物,马铃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但大面积种植还是1999年以来才开始。经过几年的耕种栽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我县寒地马铃薯栽培技术。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处于北纬50°49′20″至北纬52°53′58″,东经125°03′20″至127°01′30″,全县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耕地112.8万亩。呼玛县气候寒冷,气温属高纬度、高寒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炎热而多雨;冬季严寒而干燥;春  相似文献   

17.
魔芋是我县传统的经济作物,过去多在房前屋后林荫下种植,很少发生病害。但近年来魔芋大规模生产地区病害问题非常突出,不仅发病面宽,而且病情严重,损失较大,严重地挫伤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制约了魔芋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当前魔芋生产的头号难题。 据调查,对魔芋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软腐病”,一种叫“白绢病”,两种病害均可造成魔芋倒苗并引发地下种球腐烂。但两种病害也有明显区别: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发病部位多在叶柄中部或顶部,发病后先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病部变软,发黑腐烂,溢菌脓、有酒味。白绢病为真菌性病害,发病部位多在近地表的叶柄基部,发病后先形成暗褐色病斑,后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最终可在病部长出茶褐色菌核。 大面积种植魔芋地区的魔芋病害较重,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种植环境发生变化。魔芋性喜阴凉湿润、肥沃通气环境,将魔芋由林间零星栽培转至大田集中培育,由于光照强、温度高、湿度变化大,加之部分田块水肥条件差,或透水、通风不良,不利于魔芋正常生长,使魔芋抗病性下降及病害明显加重。②农事操作加重病害。魔芋自然生长很少发病,但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追肥、除草、防虫防病等经常性的农事操作,易导致魔芋茎叶受伤感病,另一方面是人为传播,使病害明显加重。③重茬产生连作障碍。魔芋转入大田栽培,重茬田由于病原积累,病害明显加重,尤其是环境不适,前茬病害较重地块,连续种植即使采取防治措施,病害仍然较重。④消毒防病措施不力。由于魔芋转入大田种植后,病害明显加重,需加大对病害预防力度,高度重视种芋、土壤消毒及发病初期的防治工作。但多数农户是待明显发病后才着手救治,目前又无高效对症药剂,即使勉强施药,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防治魔芋病害,应从预防入手,强调综合防治。具体讲,应重点抓好以下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豆锈病在广西粉葛上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广西大豆锈病在初次侵染源主要寄主粉葛上的发生情况,于2005~2007年对广西东西南北方向的32个县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 结果发现,在栽培粉葛及野粉葛上均有大豆锈病病菌,发病区域在经度105°91′~111°54 ′、纬度21°78′~26°03′之间的广西全境范围内,但在发生时间上有所不同,冬季发生范围在纬度23°55′以南.调查结果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和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所谓魔芋全程防病丰产栽培技术是指从魔芋的挖收、贮藏、杀菌消毒、催芽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到收获的全过程,均采用以防病为主、综合防治、全程监控的方法来减轻魔芋病害发生而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的魔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辽宁省北票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西、北与朝阳县接壤,东、南与义县、南票区、阜新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5′~121°18′、北纬41°23′~42°17′之间。北票市昼夜温差较大,有效积温较高,年平均降水量510mm,无霜期136~15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46~2 983小时。北票市丰富的光照资源与有效积温使其成为梨树栽培的优势区域,至2015年,北票市栽培梨树面积达到2 045hm2。我们在进行梨树栽培技术推广中,摸索出一套适于辽西地区的梨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配套技术,供各地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