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面积池塘实施80∶20养鱼模式高产高效技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省13个市范围内,大面积实施池塘80∶20养鱼模式高产高效技术,结果表明:1999年累计实施80∶20养鱼技术面积3 177.2 hm2,共产成鱼25 584 193 kg,平均折合产量8 052.43 kg/hm2,最高折合产量10 500.16 kg/hm2,最低折合产量5 249.8 kg/hm2,总产值达22 961.3万元,平均折合产值达72 268.98元/hm2 ;总利润达5 388.56万元,平均折合利润16 960.09元/hm2,最高折合利润30 000.47元/h m2,最低折合利润8 249.96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3.投入产出比较低的原因是: 鱼价的大幅下滑,饵料的选择、投喂不科学等. 相似文献
2.
3.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由摄食人工颗粒饵料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草鱼、斑点叉尾鮰等;其余20%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如鲢鱼、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一、渔池标准成鱼养殖池以0.3~0.7公顷为宜。要求水质良好、溶氧量高、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塘周围无 相似文献
4.
5.
6.
7.
池塘80:20高产高效养鱼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鱼池要求成鱼养殖池面积以5~10亩,坡比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可适当将坡比放大些,以减少塘倒塌。水源充足,溶氧量高,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2、清塘消毒冬季排干池水,清污,让阳光曝晒或冰冻l周左右,清除池边滩脚的杂草,以减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少养鱼户获利很少,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本人通过对当地养鱼大户的调查分析,认为提高养鱼经济效益必须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北方稻区单季种植效益下降,春季干旱缺水,土壤肥力下降的现状,提出"稻-草-鹅"高效可持续种养模式.该模式采用系统耦合技术,实现水稻、牧草种植系统与肉鹅饲养系统的耦合,以水稻田为基础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稳产增收、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冬钓池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冬钓馆内的光照强度较低,平均为室外自然光光照强度的16.99%,冬钓池水体的透光率与形成乌冰越冬池的透光率很相似,距水面1.0m处平均透光率为0.71%~5.12%;水温低(4.1~10.0℃),pH值偏酸(pH值5.4~6.5);随饲养期的增加,透明度逐渐降低(177~42cm),氨氮化合物逐渐积累(氨态氮为0.4~4.0mg·L-1,亚硝态氮为0.08~0.63mg·L-1);溶解氧(2.66~6.76mg·L-1)能满足垂钓鱼类需要;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少(3.0~5.7mg·L-1),种类有14种,其中针杆藻和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种类,小环藻和舟形藻为阶段性生长浮游植物。依据实测结果并结合池塘高产机理与该冬钓池塘的实际状况,建议出冬钓池塘垂钓水体调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效生态农牧业“五位一体“模式与陕北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高效生态农牧业“五位一体“模式
“五位一体“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原理,运用一系列现代农牧业高新技术,包括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塑膜温室养殖技术、沼气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资源优化利用技术、生态环境可持续农牧资源的合理配制技术等集成设计的,在一个高效设施日光温室内,将种植、养殖、沼气、节水工程和农村改厕集合在一起的、农牧业高效益生产和废物生态化再生循环利用的、高效商品性生态型农牧业生产方式.该模式温室的结构为塑膜覆盖的种植温室、太阳能畜禽暖舍、沼气系统、节水灌溉与自动饮水设施、水厕五部分组成;有的设施建造远离农户生活区,不包括水厕,又称“四位一体“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 3个不同放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鱼种的规格、品种搭配、放养密度及混养比例等方面对池塘主养异育银鲫的放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适宜的放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连地区大樱桃始花期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准确预报大连地区大樱桃的始花期提供方法支持。[方法]通过分析始花期变化趋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开花前的气象要素,寻找关键因子和关键期,建立了大连地区大樱桃始花期的统计预报模式。[结果]金州区晚熟大樱桃的平均始花期为4月21~22日,最早为4月14日,最晚为5月3日。1987~2009年间,始花期不稳定,日序数均方差高达24.0,与平均始花期相差7 d以上年份的比率高达22.7%。始花期与上年冬季及当年2~4月的各月平均气温负相关,与3、4月份平均气温负相关性最高。3、4月份平均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5 d。利用3、4月份平均气温建立了始花期线性拟合方程,用该方程对1987~2009年大樱桃的始花期进行了预报试验,平均误差为1 d左右。[结论]该研究为预报大连地区大樱桃的始花期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17.
土层置换犁改土大面积示范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然而部分农药残留制约了农作物正常轮作的进行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根据长残留农药在土壤中空间分布特点,研究了土层置换(表层0~20cm与下层20~40cm的土壤互换)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土层置换后马铃薯增产51.3%~72.6%,甜菜增产115.4%~129.3%;纯收入增收2 541 083元,增收率达185.5%;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长期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通过17年来长期连续坚持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第1代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发现自大面积放蜂治螟以来,玉米螟一代卵期赤眼峰的自然寄生率逐年提高,至今已达(?)O%左右;1、2代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各种寄生性天敌的自然寄生率也逐年显著提高,由此使一代玉米螟的为害也逐年显著减轻,自80年代以来玉米被害率稳定于10%左右。测定玉米种籽和土壤样品表明:六六六、DDT和1605农药的残留量有所缓解,使天敌种群数量逐步回升,进而加强了这些天敌、对1,2两代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作用,解决了玉米蝶的危害,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在较长时期内玉米螟种群数最相对稳定在较低的动态平衡水平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