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市售的腆类化合物、氯制剂、双季铵盐类化合物、酚类制剂和醛类制剂与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相混合,在4℃和30℃作用24h,用1000ID50的剂量作用后的病毒液感染23日龄健康AA鸡。感染后72h扑杀试验鸡,取期腔上囊,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检测IBDV抗原,仍呈阳性反应;用3mL/L的甲醛溶液与IBDV病毒液混合,在37℃作用24、36和48h后,按以上剂量感染鸡,感染后72h扑杀,取其腔上囊,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 检测IBDV抗原,全部呈阴性。  相似文献   

2.
对牛、驴、羊用不同的新城疫(ND)、传染性腔上囊病(IBD)疫苗多次免疫,在NDHI抗体和IBD AGB抗体达到要求后采血,制备ND、IBD二联免疫血清。该抗血血对人工感染NDV和IBDV强毒的2周龄雏鸡有较强的保护力。在现场对2万多只鸡应用,有效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3.
肉用鸡垂体—肾上腺轴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维茵肉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垂体-肾上腺轴在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强毒株攻击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IBDV强毒株攻击后,试验鸡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F)上升,抗IBDV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3(IL-3)上升,T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未经IBD疫苗免疫的鸡由于免疫系统遭到IBDV破坏,在IBDV强毒株攻毒后,抗I  相似文献   

4.
禽鸟源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分离株对鸡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鸡、鸭、麻雀3种不同源性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人工感染80日龄的SPF鸡,初步试验发现,这些病毒均能使接种鸡的腔上囊明显萎缩,组织切片见淋巴滤泡萎缩,坏死,从人工感染的鸡腔上囊组织中可检测和分离到IBDV。各试验组的腔上囊指数值分别为:鸡2.83,鸭3.14,麻雀3.64,对照组5.11。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3个攻毒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兔源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纯化的抗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抗体免疫家兔,将所获效从较高(1:16)的兔源抗IBDV独特型抗体分别与福氏完全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按1:1比例乳化制备成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用该疫轩免疫迪卡公雏鸡和SPF组鸡,经用IBDV强毒株以点眼和滴鼻方式攻击,试验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8/98,100/100,49/49,大群免疫接种的应答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性研究进展江青艳,张曼夫(北京农业大学)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大疫病,其病原为IBD病毒(IBDV)。IBDV在分类上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共编码出VP1、VP2、VP3和VP4四种主要的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双价细胞苗的试制陈先进福建省生物药品厂350011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特点有了新变化,国内多次报导出现了IBD超强毒(VVIBDV)或变异株,使IBD死亡率大幅度上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国内使用的IBD疫苗品种...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发表的52/70株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物异扩增IBDV VP2基因的引物。以超强毒IBDV(vvIBDV)致弱株GZ20基因组为模板利用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VP2基因克隆于pUC119质粒上,得到重组pUC119质粒。并对VP2基因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致弱株与无毒疫苗株PBG98和弱毒株CU-1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  相似文献   

9.
廖明  冯元璋 《中国家禽》1998,20(12):38-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病。本病的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它分为两种血清型,即对鸡致病的Ⅰ型和对火鸡致病的Ⅱ型。过去曾一直认为Ⅰ型IBDV没有抗原性差异。但近期研究揭示,国内外分离的一些鸡IBDV毒株...  相似文献   

10.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EDSV-DNA与pUC19重组质粒DNA做探针,检测人工发病减蛋综合症蛋鸡的粪便,蛋,输卵管样品,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包涵体肝炎病毒(IBHV)作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探针能特异地检出EDS病鸡粪便,输卵管,蛋清样品中的病毒,与NDV,IBDV,IBV及IBHV均呈阴性反应。探针灵敏度达10pgEDSV-DNA。  相似文献   

12.
适应Vero细胞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X毒株,通过对鸡胚的致死作用、病理变化的结果表明,IBDV X毒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后,各试验代次毒株均能适应鸡胚,并引起鸡胚死亡,对鸡胚的致病性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囊病疫苗预防概况徐清华,张渊魁,康昭风(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传染性囊病(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由于IBDV对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本病一旦在鸡场发生即可导致鸡群持续感染。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针对鸡新城疫病毒(NDV)弱毒株F蛋白前体(F0)F2片段的特异结构,人工合成特异性多肽,将多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化学偶联制和轩成全抗原后免疫小鼠,制备抗多肽血清。经ELISA检测,该抗体与MDV弱毒株呈阳性反应,而与鸡痘病毒(FPV),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MDV强毒F48E8株和四平析呈阴性反应,试验结果证明该抗体可以用于鉴别ND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5.
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验方张则斌(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21001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79年首次在国内报道,随后各地陆续发生,给我国的养鸡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IBD是因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损害鸡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Vero细胞弱毒疫苗(VCV-901)兔疫鸡的抗体检测马兴树(河北邯郸农专牧医系)近年来,国内外养鸡生产者对鸡传染性囊病(IBD)的防制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对IBD的疫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IBD弱毒疫苗的生产均由鸡胚或鸡胚细胞制备...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与防制范根成(农业部动物检疫所禽病室26603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早已被大家所重视,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防制,但目前IBD仍在全国广泛流行,而且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甘保罗病病毒基因分型概念和原理甘保罗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够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从而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IBD临诊呈现出温和型至毁灭性的死亡等多种不同症状,IBDV也出现了低毒力型和超强毒力型等不同类型的毒株。鉴于不同IBDV毒株引起疾病的能力不同,所以IBDV毒株类型的确定对于IB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禽病的诊断,其中PCR和RFLP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方法.在美国已有禽病专家将其成功应用于IBDV的诊治。RW…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ero细胞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Vero细胞上增殖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IBDV在Vero细胞上敏感性有所提高;降低轿清含量,中性pH环境,适当高的细胞密度有利于IBDV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的分离及某些生物学特性李广兴孙宗禹刘文周阿哈买提·买买提(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