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初步阐明番茄灰霉病菌抗丙烷脒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药剂连续选择获得的抗丙烷脒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和敏感菌株为研究材料,测定了抗药突变体的渗透压敏感性和线粒体复合酶Ⅲ活性的变化。【结果】敏感菌株对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均表现敏感,低抗菌株仅对低渗透压敏感,中抗菌株对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均不敏感。在离体条件下,丙烷脒对敏感和抗性菌株线粒体复合酶Ⅲ活性无明显影响;在活体条件下,丙烷脒处理对敏感菌株线粒体复合酶Ⅲ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抗性菌株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渗透压敏感性下降和线粒体复合酶Ⅲ活性的改变,可能是番茄灰霉病菌对丙烷脒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丙烷脒(propamidine)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丙烷脒不仅影响菌丝的生长,而且引起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一系列的变化.丙烷脒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引起病菌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菌丝分枝增多,并呈不规则的膨大和缢缩,细胞壁出现不规则的加厚,顶端加厚尤其严重,线粒体数目急剧增多且出现不规则的膨大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出现空泡化和电子致密度增加现象.这些细胞学变化特征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3.
丙烷脒类似物抑菌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丙烷脒是一新发现的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作用机理独特等特点。以番茄灰霉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作为供试生物,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成的9个丙烷脒类似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mg/L时,化合物A1~A5对番茄灰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化合物B5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2.2%,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更高活性的芳香二脒类抑菌化合物。【方法】以对氰基苯酚、1,3-二溴丙烷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了A3、B3、B4、C3、C4、D3、D4和E3 8个丙烷脒衍生物,用1H-NMR和MS鉴定了其结构,用生长速率法和黄瓜真叶法测定了其活性,并与丙烷脒进行了比较。【结果】生长速率法测试表明,8种丙烷脒衍生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N,N-二正丙基丙烷脒(B3)、N,N-二正丙基丁烷脒(B4)、N,N-二异丙基丙烷脒(C3)、N,N-二异丁基丁烷脒(D3)对番茄灰霉病菌生长抑制的毒力均高于丙烷脒,其EC50为0.304 3~3.473 0 mg/L;黄瓜真叶法测定表明,50 mg/L剂量下B3、B4、C3的3 d保护效果均在60%以上,优于丙烷脒处理的57.55%;B3、B4的3 d治疗效果分别为71.70%和68.87%,与丙烷脒防效(64.15%)相当。【结论】B3、B4较丙烷脒抑菌活性有较大提高,有望成为丙烷脒产品的更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嘧菌酯及SHAM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及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的协同增效作用,探讨嘧菌酯抑制菌丝呼吸的作用机理及旁路氧化的作用。【方法】测定嘧菌酯单独使用或和SHAM协同使用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及对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利用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嘧菌酯及SHAM对4种病原真菌菌丝呼吸耗氧的影响。【结果】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菌(辣椒炭疽)、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对辣椒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孢子产生,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生成有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稻瘟病菌的黑色素形成稍有延缓作用。SHAM对嘧菌酯毒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嘧菌酯在作用的初始阶段对4种病原真菌的菌丝呼吸均有抑制,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提高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菌丝恢复呼吸且呼吸作用的恢复不受SHAM抑制。【结论】延长处理时间情况下嘧菌酯丧失对菌丝呼吸耗氧的抑制作用,不是旁路氧化作用引起的,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6.
微孔板法检测番茄灰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楠  王猛  申瑞平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075-3082
【目的】利用酶标仪建立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杀菌剂敏感性的快速、高效测定方法。【方法】以OD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确立微孔板法检测灰霉病菌敏感性的测试条件,并对啶酰菌胺、嘧菌酯、乙霉威、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苯醚甲环唑6种常用杀菌剂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将结果与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所得结论进行比对。【结果】微孔板法测定条件为:酶标仪测定波长为630 nm,测试培养基为灰霉分生孢子萌发刺激液(PDE),孢子悬浮液浓度为8×105-1.6×106个/mL,培养条件为21℃黑暗条件下振荡(150 r/min),孔中加入孢子悬浮液与药剂培养24 h作为药剂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测试时间,孔中孢子悬浮液培养12 h后再加入药剂培养12-24 h为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测试时间。测试结果与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用该方法测得啶酰菌胺对山东省3个地区57株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EC50均值分别为1.9311和5.6488 μg•mL-1。【结论】微孔板法综合了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的优势,测试速度快、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8.
旨在筛选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药剂,探讨生物糖脂对灰霉菌杀菌剂药效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不同杀菌剂对黄瓜灰霉菌的室内毒力,根据测定结果,选取3种抑菌效果适中的杀菌剂与生物糖脂复配后进行黄瓜灰霉病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30%啶酰·咯菌腈SC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显著,EC50值均小于1.00mg/L,分别为0.155 0mg/L和0.178 9mg/L,可作为有效药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试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与生物糖脂混合施用后其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生物糖脂和所用杀菌剂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在生产中可以将杀菌剂与生物糖脂进行复配来更好地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楠木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病害防治有效的杀菌剂。【方法】以强致病菌株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 SCMN-BB-8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开展室内筛选药剂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菌株以PSA培养基(pH 7.0)在30℃进行培养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钙,光照对菌株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筛选出咯菌腈、甲基硫菌灵和氟硅唑3种室内外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结论】明确了楠木溃疡病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害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防治灰霉病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山东省73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苯并噻唑的敏感性,并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表现型菌株(多菌灵抗性和敏感菌株:Car~R,Car~S;腐霉利抗性和敏感菌株:Prc~R,Prc~S;嘧霉胺抗性和敏感菌株:Pyr~R,Pyr~S;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菌株:Bos~R,Bos~S)间的敏感性差异;测定苯并噻唑与多菌灵、啶酰菌胺室内混用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离体黄瓜叶片接种试验验证苯并噻唑对黄瓜灰霉病的保护、治疗效果以及不同熏蒸剂量和时间对灰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苯并噻唑对灰霉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苯并噻唑对灰霉病菌菌丝的EC50范围为0.38—1.08μL·L~(-1),均值为0.62μL·L~(-1),不同地区之间无敏感性差异;山东地区多菌灵、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灰霉病菌对苯并噻唑均比较敏感,说明这4种杀菌剂与苯并噻唑无交互抗性;在苯并噻唑0.1—3μL·L~(-1)范围内,菌丝比孢子对其更敏感;2μL·L~(-1)苯并噻唑对菌丝的抑制率高达86.12%,对芽管伸长的抑制率为55.15%,而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为19.30%。可见,病菌不同生长阶段对此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苯并噻唑与多菌灵混用防治黄瓜灰霉病无增效或相加作用,两者混用时哪种药剂发挥主要抑菌作用与各组分在混用中使用的浓度和比例有关;苯并噻唑与啶酰菌胺混用有显著增效作用,其田间实际应用方式、效果以及增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离体叶片试验表明,苯并噻唑对黄瓜灰霉病兼具保护和治疗防效,2μL·L~(-1)的治疗防效为91.01%,高于对照药剂啶酰菌胺300 mg·L~(-1)(78.90%),并显著高于48.25%的保护防效。苯并噻唑能够显著降低灰霉病菌菌丝的致病力,受抑制程度与苯并噻唑浓度呈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苯并噻唑能够使菌丝形态异常,菌丝干瘪,分枝增多,表面凹陷。【结论】苯并噻唑对山东省不同地区的灰霉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适合作为防治灰霉病的熏蒸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及其对白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及其菌落扩展的影响;利用生物电镜技术,观察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当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天名精内酯酮灌根和喷雾处理的保护效果与治疗效果分别为80.43%和88.03%与82.69%和88.05%,且2种施药方式处理的防治效果与150 mg/L三唑酮处理差异不显著。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菌落扩展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有效中浓度(EC50)为105.431 4 mg/L。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天名精内酯酮处理后,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均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菌丝稀疏、表面皱缩和畸形。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天名精内酯酮处理后,细胞质发生紊乱;电子致密度明显增大,菌丝坏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解体,液泡明显增大,且出现空腔;线粒体肿胀,脊变短,部分脊消失。【结论】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有较高的防效,具有较优的内吸传导性能,兼具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作用主要是抑制菌丝的生长;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在显微镜下观察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内含物渗漏的影响以及对细胞膜的损伤。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发生一系列菌丝形态变化,1.81μg/ml和3.35μg/ml DZP8处理24 h可使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内出现大液泡,菌丝表面粗糙,内含物增多,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菌丝逐渐扭曲并呈现出不规则缢缩。20.10μg/ml DZP8处理可导致菌丝培养液电导率增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渗漏,菌丝膜脂质过氧化。DZP8在较低浓度(1.81μg/ml)下就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变化,但只有在较高浓度(20.10μg/ml)时才造成细胞膜的显著损伤,说明细胞膜可能为DZP8的一个作用位点,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生防利迪链霉菌A01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为其下一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带毒平皿法和凹玻片法测定活性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美蓝染色法分别测定其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存活性的影响,借助电镜观察其对菌丝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小于或等于31.92和41.04 μg•mL-1,抑制中浓度分别为8.69和3.06 μg•mL-1;30 μg•mL-1以上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90 min后可使菌丝悬浮液电导率明显升高,其作用强度与纳他霉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处理后的菌丝生长异常或畸形,并出现细胞器解体、细胞液泡化等现象;10 μg•mL-1以上纳他霉素处理120 min后菌丝大部分可被美蓝染成蓝色。【结论】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增加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菌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导致其丧失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6种杀菌剂对兰花枯萎病菌抑制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兰花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并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兰花枯萎病菌的室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新型杀菌剂啶菌恶唑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高,同时对病菌孢子萌发也有较高活性;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较高,但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最低;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该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有限,其EC90值明显低于啶菌恶唑和苯醚甲环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啶氧菌酯在离体条件下对菌丝的抑制活性较低,但其对孢子萌发有较高活性;有机硫杀菌剂代森锰锌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很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对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很低。试验结果可以为兰花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rerea)进行了研究。丙烷脒对灰霉病茵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599mg/L和2.7510mg/L;在组织法测定中,丙烷脒对灰霉病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烷脒在施用剂量为(a.i.)90-180g/hm2施药4次、间隔7d的条件下对番茄、黄瓜、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与菌核净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绵胶煤炱菌、条纹炭角菌、瑞克纤孔菌、木蹄层孔菌、红缘拟层孔菌和高木蹄层孔菌的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试6种高等真菌乙醇提取物对姜瘟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白菜软腐菌及柑橘溃疡病菌的抗细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6种高等真菌乙醇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番茄棉腐病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6种高等真菌的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除海绵胶煤炱菌外,其他5种高等真菌的乙醇提取物均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论]6种高等真菌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活性,可进一步用于抗菌活性成分分离和生物农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7.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蜂胶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蜂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抑菌试验来测定蜂胶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从蜂胶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蜂胶对不同真菌表现出不同的抗菌活性,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为16.7;~39.6;,最小抑菌浓度为2.0~4.0 mg/mL.[结论]新疆蜂胶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对某些重要植物病原菌有一定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北虫草菌丝、子实体生长及液体菌种TTC酶活力方面的相关指标为依据,对不同来源北虫草菌种C1~C9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质菌种.[方法]从菌丝形态、菌丝长速、子实体长势、产量、TTC酶活力、生长周期等方面比较研究,筛选出适宜生产及推广的优质菌种.[结果]从菌丝生长情况来看,C2菌丝菌落直径平均长速最快;C1,C3与其无明显差异,3株菌种的菌丝生长都较浓密;各菌种菌液的TTC酶活力,培养5d的活力最强,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酶活力表现为下降趋势,菌种C3菌液TTC酶活力最高;各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C3的菌丝封面时间短,转色快,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结论]菌种C3菌丝为橘黄色、致密、厚、菌落边缘整齐、气生性菌丝较少;菌丝封面、封底时间短,菌丝转色快;TTC酶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菌株C3为筛选的优质菌种.  相似文献   

20.
谷春艳  林琳  胡飞  张勇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3-10445
[目的]探讨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从辣椒炭疽病发病病株上获得的2种炭疽病菌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研究了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2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结论]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