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州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家畜放牧方式和草地利用的现状,主要从放牧时期、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3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放牧草地的优化控制及其合理利用的方法,为当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和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在建植8年经更新改良的人工草地上进行放牧强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比较试验表明,人工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为40%的利用率,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地牧草产量下降,杂草增加四川麻羊在人工草地当年和翌年牧羊分别为111.89头日数/亩和191.77头日数/亩. 相似文献
6.
1992年4~9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草甸草原上,选择15种牧草进行了牧草贮藏养分积累与消耗规律的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双子叶植物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呈U型曲线,而禾本科植物的一般为双峰或多峰型曲线。根据试验结果,作者指出了该草地类型放牧利用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寒草甸草场优化放牧方案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模糊评判的数学模型,对青海海北高寒草甸草场优化放牧方案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模型中选择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优化放牧方案的必要因素,编排了各因素的多层次评判顺序及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分配,使其对综合评价的贡献较为合理。从模型的计算结果来看,以放牧方案D的综合评价值最高,说明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以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灌丛为夏季牧场、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冬季牧场,采用划区轮牧,其放牧强度为2.68只绵羊/公顷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草地牧草生产力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一直是草原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明确认识该问题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该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适度放牧可促进草地牧草生产力的认识依然存有争论,对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这一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的机理认识.综述了国内外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模型模拟结合观测实验数据进行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的深入机理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放牧强度的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土壤水分、养分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牧(LG)处理土壤速效氮、磷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CK)、中牧(MG)和重牧(HG)处理。土壤水分表层大致呈现出:CK>LG>MG>HG。而深层土壤水分呈现相反的结果。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逐渐下降,群落高度降低,尤其是一些优势种以及杂草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减少,LG对地上植物生物量影响不大。土壤各因子之间及其与生物量之间都有正相关关系,并且大部分指标之间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而生物量与有机质之间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围栏封育和适度放牧有助于土壤水分、肥力和地上生物量的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植物群落特征是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是判别干扰条件下植被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之一。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特征及品质变化情况,以了解放牧作用下草原植物退化的过程和机制,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肉牛控制放牧试验为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对照区G0.00:0,轻度放牧G0.23:0.2 cow.AU/hm2,较轻度放牧G0.34:0.34 cow.AU/hm2,中度放牧G0.46:0.46 cow.AU/hm2,较重度放牧G0.69:0.69 cow.AU/hm2,重度放牧G0.92:0.92 cow.AU/hm2)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功能群与营养品质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放牧强度大于0.34 cow.AU/hm2时,群落盖度、群落高度、群落地上生物量、原有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昭苏马场设置的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极度放牧(EG)四个水平模拟放牧的测定,对针茅草地春季群落的盖度、优势度、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针茅草地春季群落的盖度逐渐降低 ;极度放牧的主要优势种是草原糙苏,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和对照主要优势种为针茅;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类群生物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5月30日土壤表层含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含水量降低,6月15日放牧强度对表层0~10 cm的含水量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月30日放牧强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差异在此时段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春季放牧强度与放牧始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放牧利用时的合理放牧强度及放牧始期.[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极度放牧(EG)四个放牧强度,及4月1日、4月15日、5月1日、5月15日、6月1日5个放牧始期,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春季模拟放牧前后伊犁绢蒿种群的地上收获量、盖度、密度及高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放牧前,不同放牧始期间伊犁绢蒿盖度、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仅在高度和地上收获量上存在差异;而不同放牧强度间仅地上收获量存在差异,盖度、密度、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恢复后,除极度放牧全部死亡外,伊犁绢蒿的再生高度以4月1日、4月15日恢复最好,盖度以4月15日恢复最快,而密度变化不显著;轻度放牧、中度放牧条件下伊犁绢蒿的恢复效果较重度放牧好.[结论]春季4月15日前后及中等放牧条件下最有利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种不同放牧强度,历期154d的滩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滩羊的采食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而降低,同一放牧强度下,随着放牧时间的推移,采食量先是逐渐增大,尔后又下降;不同放牧强度下,滩羊的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但放牧强度轻的处理日增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单位草地面积(1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饲料报酬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放牧强度下,饲料报酬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当放牧强度超过0.750只/hm^2以后,滩羊出现了空怀、产羔率降低和推迟怀孕的现象。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本类草地放牧强度以不超过0.750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新疆昭苏马场杂类草+丛生禾草的草甸草原上探讨放牧强度对新疆褐牛牧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目标取样法,全天跟踪观察。[结果]新疆褐牛各主要牧食行为所用时间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采食、卧息、反刍、游走、饮水,其中采食时间所占比重大于60%,排粪、排尿1~3次;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新疆褐牛的采食时间、游走时间呈升高趋势,而饮水时间、卧息时间、反刍时间、排泄次数均出现降低趋势,且重度放牧对新疆褐牛的反刍时间、游走时间、卧息时间、饮水时间及排粪次数影响较明显(P<0.05);新疆褐牛采食时间与反刍时间、卧息时间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其排粪次数、反刍时间、静卧时间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采食行为是新疆褐牛主要牧食行为,且放牧强度影响新疆褐牛牧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春季休牧对内蒙古羊草草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休牧对羊草草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休牧3年(RG3a)、6年(RG6a)和9年(RG9a)的羊草草原为对象,采用重铬酸-浓硫酸外加热法,研究了不同休牧年限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地上植被生物量、凋落物量和根系生物量随着休牧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与长期自由放牧草地相比,植物群落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均随休牧年限的延长而增多。长期自由放牧草地(RG0)、休牧3年、休牧6年和休牧9年植物群落地上部有机碳储量为65.17~98.69 gC·m-2,地表凋落物有机碳储量为3.07~10.84 gC·m-2;植物群落0~100 cm地下根系有机碳储量为397.13~1 480.28 gC·m-2,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8 306.39~38 372.46 gC·m-2。从固碳成本角度,总固碳成本随着休牧年限的延长而增加,最高为8 710.20 元·hm-2,固碳成本分别为0.09、0.11、0.08 元·kg-1C。从现有数据显示,休牧9年的固碳量最高,固碳成本最低。春季休牧可以使草地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与更新,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随休牧年限的增加,草地有机碳储量增加,固碳成本基本呈现降低趋势。因此,综合现有指标的测定数据,春季休牧是一个非常好的草地利用措施,在休牧过程中草地是一个碳汇,应该鼓励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短花针茅草原划区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绵羊野外放牧试验,连续5a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草原研究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区轮牧有利于发挥绵羊的生产性能,在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短缺时,表现更为明显。在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绵羊的生产性能比较接近。划区轮牧下绵羊发挥较高的生产性能是绵羊放牧行为、可利用牧草生物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绵羊放牧行为格局的改变是最重要的。绵羊在轮牧小区内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游走时间大大减少,对牧草选择性采食明显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绵羊的采食效率和饲草的转化效率,并且绵羊消耗的能量也大为降低;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是草地放牧制度评价的可靠,当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低于24g/m^2时,划区轮牧优于季节连续放牧,而且绵羊的采食量受到明显影响,它能作为牧场确定绵羊冬季补饲育肥日期的有效参考指标,草地植被、土壤对放牧制度的反应不很敏感。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区植被、土壤装况很接近,或轮牧稍好一些,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变化,为合理利用该类草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连续3年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轻度放牧(LG)、重度放牧(HG)和无放牧对照(CK),分析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间的关系。【结果】 (1)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草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有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溚草(Koeleria cristata)、针茅(Stipa capillata)、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在重度放牧(HG)条件下,家畜首先采食适口性较好的植物,群落中适口性好的植物数量减少,群落优势地位逐步被有毒植物醉马草所替代。(2)CK与LG、HG条件下,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2016~2018年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群落高度和盖度呈下降趋势(P<0.05);群落密度在2016~2017年间呈下降趋势(P<0.05)。(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下降趋势,表现为CK>LG>HG;2016~2017年CK、LG、HG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018年CK与LG、HG之间差异显著(P<0.05)。(4)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在LG、HG和CK条件下,均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植物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
巴什拜羊春季牧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巴什拜羊春季牧食行为进行24 h 的连续观测表明,巴什拜羊昼夜牧食行为活动节律:采食时间263.3±11.2 min,反刍时间298.7±56.0 min,睡眠时间255.6±37.1 min,运动时间391.4±4.6 min,静立时间231±17.0 min.巴什拜羊的日反刍周期数7.22±0.56次,每周期持续时间35.52±5.98 min,全天总食团数265.62±7.40个,每食团咀嚼时间31.31±2.17 min,采食前进速度3.8±1.0 m/s,采食速度60.9±6.3口/s.全天总食团数265.62±7.40个,每食团咀嚼时间31.31±2.17 min,每个食团咀嚼次数42.69±5.67次,与一般绵羊全天逆呕食团及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差异很大,这可能与巴什拜羊消化机能强有关.巴什拜羊的前进中的采食速度较快.说明草场退化严重以及巴什拜羊的牧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