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森林持续经营的条件下,从森林货币年平均纯收获量最大出发,提出一个以净现值为基础的经济成熟龄计算公式.以柳杉人工林为例,对其不同立地的经济成熟龄进行了分析测算,探讨了木材价格、成本、利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经济成熟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间伐栽培模式杉木人工林成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福建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为基础的收获模型和现行经济参数,研究在不间伐栽培模式下不同地位指数级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规律.结果表明,数量成熟龄随着地位指数和初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初植密度对林分数量成熟时的平均材积生长量影响不大;内部收益率成熟龄随着地位指数的增加而提前;较稀初值密度(1500株/hm2)的林分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中亚热带杉木中心产区为案例,基于样地调查数据、前人有关模型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采用年均净现值法研究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杉木人工林经济成熟龄及现值收益,探讨了立地质量、木材及碳价格、森林经营成本、利率等因素变化对经济成熟龄及现值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位指数为16 m、利率为5%、碳价格为42.41元·t-1的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经济成熟龄为19 a,年均碳汇木材复合收益最大值max(ANPVw+c)为1 695.5元·hm-2.回归分析发现,碳汇木材收益净现值NPVw+c和ANPVw+c与林龄之间分别呈现出Sigmoid函数、三次函数关系;增加碳汇目标并未对经济成熟龄产生影响,但现值收益max(ANPVw+c)增加幅度为7.34%~9.96%;地位指数从8 m指数级增加到24 m指数级,经济成熟龄由25 a提前至16a,max(ANPVw+c)由225.3元·hm-2增加到5 680.1元·hm-2;木材价格每上涨或降低5%,max(ANPVw+c)上升或下降5.65%~9.97%;营林成本每上涨或降低5%,max(ANPVw+c)下降或上涨2.01%~4.84%;经济成熟龄随利率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前,max(ANPVw+c)则逐渐下降,利率每提高1%,max(ANPVw+c)下降13.66%~20.04%;碳价格从0增加至800元·t-1,经济成熟龄提前1~3 a,max(ANPVw+c)增加2.39~2.94倍,碳价格每提高一个价位,max(ANPVw+c)平均增加11.55%~14.53%.表明增加碳汇经营目标对现值收益有较大影响,木材收益目标和碳汇收益目标可以兼容,为开展人工林碳汇经营、发挥人工林巨大的碳汇潜力以及增加林业经营者的收益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雨养条件下杨树(白城41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与林木胸径、株高、冠幅、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随林龄增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林木的生长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大。6龄以后,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密度小的林分较密度大的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量逐年显著增加。大约在11年生之前,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受密度的影响而相互变化,其后趋于稳定,以密度为825株/hm2的林分的最大,可达153.39 m3/hm2,其他依次为540>420>1 215株/hm2(35.18 m3/hm2)。密度在400~1 000株/hm2的杨树人工林干、枝、叶量比例合理。同密度时,充分发挥林木边行优势的行带式配置结构的林分比均匀分布的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快,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显著增加.造成行列带林分生长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及其外侧的高含水率的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确保水分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为满足木材及木材制品市场的需求,采用速生树种造林、缩短木材生长周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杨树造林尤为突出。我市"十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27 855hm2,其中70%是速生丰产林,据调查,截止到2005年底,我市有林地180 228 hm2,其中速生黑杨派树种有5万多hm2,约占有林地的30%。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最优设计建立氮、磷、钾施肥及留竹密度与毛竹林竹材产量间的回归模型,同时根据投入、产出价格建立施肥和留养立竹的经济效益方程,经F检验方程拟合较好;采用产量与效益两目标函数的双频分析,得到95%置信域的毛竹林优化施肥方案是:尿素:490~609.8 kg/hm2,平均549.9 kg/hm2;过磷酸钙250.8~262.4 kg/hm2,平均256.6 kg/hm2;氯化钾43.2~123.6 kg/hm2,平均83.4kg/hm2.优化的立竹留养密度是:2364~2590株/hm2,平均2477株/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冀张薯8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冀张薯8号为材料,采用相同行距、不同株距种植,研究不同密度(37500、52500、67500、82500株/hm2)对马铃薯株高、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马铃薯株高在盛花期前的增长量基本一致,但在终花期后,52500株/hm2密度下的马铃薯株高增长量最小;在盛花期前,随着密度增加叶片SPAD值逐渐升高,达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在成熟期,52500株/hm2密度下的SPAD值最低;收获后测产,52 500株/hm2密度下马铃薯结薯数和大薯数均最多,且商品率最高,与其他种植密度相比可提高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了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240kg/hm2,320kg/hm2和400kg/hm2,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65万株/hm2,75万株/hm2和85万株/hm2,比较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随...  相似文献   

9.
杨树易受到病虫的为害,造成木材质量和生长量的降低,需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近几年随着林业工程的实施,山西省大同市建设有山西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成功营造了6666.67hm2速生丰产林,为全国范围内杨树用材林建设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10.
红颊草莓高密度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从9.0万株/hm2到15.0万株/hm2,密度的增加与产量呈正比,同时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产量与经济收益逐步提高,但根据草莓苗的成本与管理成本,建议栽13.5万~15.0万株/hm2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害虫经济阈位(ET)和经济为害水平(EIL)的概念与争鸣,并讨论了 EIL 的模型及其建模原理,作者提出了一个动态的 EIL 模型:作者认为经济阈值(ET)应在危害边界(DB)与经济为害水平(EIL)之间,在确定了 DB 与 EIL 之后,作者第一次嚐试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来制定害虫的经济阀值(ET)。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农用拖拉机更新的经济性计算与分析方法,给出了计算的数学模型。据此计算了黑龙江省国营八五二农场东方红-75拖拉机更新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正> 森林面积的缩小,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使人们的头脑清醒起来。重新认识和估价森林(包括天然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森林向人类社会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树的叶、花、果和浆液等),林中的副特产品(各种有用的植物、药物、食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粮农生产积极性下降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提高粮农经济利益为核心,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实施综合治理,以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花铃期,喷施微量元素硼能提高棉叶光合作用强度,加速碳水化合物的形成、积累和转运分配。促进棉铃、纤维和种子的发育,增加铃重,提高衣分、衣指及籽指。此外,喷硼后增加了纤维长度,提高了纤维的强力和细度,有利于棉纤维工艺品质的改进,也有利于棉花栽培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育苗技术对花椰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花椰菜大棚塑盘育苗、工厂育苗以及大棚土壤育苗(常规育苗对照)三种育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大棚塑盘育苗和工厂育苗有利于种子出苗,成苗率高;定植后具有成活快、僵苗少、生长势强等优点。产量和出口商品率分别较对照(常规育苗)增加11.83%、17.37%和11.27%、21.65%,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7.55元/667m^2、73.73元/667m^2。在目前花椰菜种植规模较小(散户为主)条件下,选择大棚塑盘育苗方法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