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了1973—2021年期间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品种审定及推广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全国共育成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509个,选育出了一批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先后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审定品种数量由“九五”期间的28个增加到“十三五”期间的1 550个。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两系法超级稻品种31个,略低于三系法超级稻品种数量,但在单个品种的推广面积上,两系法杂交水稻则明显高于三系法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2.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两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三系法杂交水稻后,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和应用是我国水稻种植业上又一项领先于世界的新技术。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不但提高了选育的效率,而且拓宽了杂种优势利用范围,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1987年两系法育种被列入国家“863H十划生物领域第一专题,全国十多个省参与联合攻关。作为其中的一员,安徽省的两系杂交稻在研究和应用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两系杂交粳稻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我省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家、省政府等的支持下,经过多部门的协同作战,完成了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栽培技术配套,到商品化经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1全国两系杂交稻发展概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具有生产程序简化,制种成本低,配组自由,杂种优势强等优点。1987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10多年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两系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及杂种优势利用在国际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杂交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1973年利用三系法成功制得强优势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并于几年后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20世纪70年代又开始了具有更大优势的两系法研究,并在80年代取得关键技术点的突破,两系法制种在大面积生产中呈现飞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刘爱民 《杂交水稻》2022,(S1):219-222
<正>杂交水稻繁殖制种能否高产优质决定着杂交水稻的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三系法杂交水稻高产超高产制种技术研发,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安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均凝聚着袁隆平院士的心血。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农业劳力日益紧缺,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独创的育种技术 ,居国际领先地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自 2 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致力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1987年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 3”计划 ,由袁隆平院士任项目责任专家 ,主持全国协作攻关。在袁院士的正确指导下 ,通过全国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于 1995年正式宣告成功 ,并开始向生产应用过渡。随着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及其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0 0 1年全国种植两系杂交水稻 2 70…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矮化育种及三系法的杂种优势利用两次突破,目前正面临第三次突破,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分析了引起三次破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新的设想,二是材料上的突破。记述了本省今后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应以常规育种为基础,以杂交水稻研究为重点,不断发展育种新技术。常规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丰、抗、优、适兼顾的中熟早籼从并从类型、熟期、丰产性、抗性、米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是,三系法发展为两系法,从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发展为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同时把两系法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溶为一体。常规育种与杂交水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新技术育种必须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9.
雄性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不育系繁殖是杂交水稻生产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不育系繁殖体系主要有以细胞质雄性不育为基础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以环境敏感型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以普通隐性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第3代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体系。介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普通细胞核雄性不育等三大水稻雄性不育类型,综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杂交水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事物的发展无止境。杂交水稻经历了从第1代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第2代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攻关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将沿着第4代C_4型杂交水稻和以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第5代杂交水稻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 在国际水稻所举行 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与1992年国际水稻研究会,于1992年4月21日至25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同时举行。有来自18个国家的8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14篇有关育种、生物技术、制种、农艺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和14个国家的研究现状报告。中国、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还分别提交了有关杂交水稻的国际合作报告。 会上有29位代表作了报告,袁隆平教授着重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增产潜力,认为三系法籼稻品种间杂交可比常规品种增产15%,两系法比三系法可增产5~10%,籼粳亚种间杂…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有人工去雄法、核不育两系法、术关键有:制种方法有待重大突破,杂种优势有待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广泛利用。核不育三系法、胞质不育三系法等。棉花杂交制种要解决的技随着生物尖端技术在棉花杂交育种上的广泛利用,将促进棉花  相似文献   

13.
邓华凤 《杂交水稻》2022,(S1):227-231
<正>袁隆平老师从1960年7月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开始,到2021年5月仙逝,从事杂交水稻研究60余年,恩师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部杂交水稻发展史。杂交水稻大概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两系法和超级杂交稻,俗称杂交水稻的“三大战役”。我有幸跟随袁老师参与了第二、三大战役,从一位杂交水稻小兵成长为杂交水稻名将。回顾这段历史,再现恩师的创新故事和人格魅力,为弘扬和传承杂交水稻文化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15.
棉花雌雄异熟系选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杂交棉花研究中,除印度用人工去雄杂交外,国内外都是采用以雄性不育为基础的三系法和两系法,来选育组合和生产杂交种子,由于这些方法受恢复和保持关系的制约,配组不自由,选强优势组合机率低,更难利用棉花种间杂种强优势,因而,棉花杂优的巨大效应至今未得到充分发挥。我们70年代初开始从事棉花雌雄异熟性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该性状进行棉花两系法杂交制种,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1代杂交水稻)和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2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成功与应用对国家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因三系配组受恢保关系制约,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总结第1代和第2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阐述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该技术对杂交水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第3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首先是遵循三系法的技术路线而成功的,即以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和恢复系组配,形成杂交水稻的生产体系。杂交水稻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速度慢,种子成本高,价格贵。探索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湖南省“八五”期间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就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面临的困境作了技术分析,并展望了“九五”以及提出了“九五”攻关的重点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培育两系杂交稻是作物杂交优势利用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革新。早在 1 973年 ,石明松发现水稻光敏核不育株农垦5 8S ,并于 1 981年提出两用核不育系概念 ,杂交水稻育种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两系法阶段。两系法杂交优势利用 ,因其只需要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两个育种材料而得名。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或短日照条件下表现可育 ,自交结实繁殖种子 ;在高温或长日照条件下表现不育 ,可以用来与恢复系制种 ,生产杂交种子。由于光温敏核不育系能一系两用 ,与三系法相比 ,生产种子少了一个环节 ,便简化了种子生产程序。尤其是光温敏核不育系由…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03,18(1)
近日 ,从上海传来喜讯 ,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上海市优秀图书 (1999- 11— 2 0 0 1-10 )评选中 ,由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立云研究员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一书荣获特等奖。该书注重内容的可靠性、新颖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全面介绍了两系法杂交稻在基础理论、育种、杂交制种、不育系繁殖及高产栽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对从事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科研教学人员、农业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综合性大学生物系和农业院校的学生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我国两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