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优6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明恢67是用IR54与明恢63杂交选育而成。19 88年晚季省区试,19个点平均亩产404.6公斤,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1汕优6号增产9.26%,比对照2汕优63增产0.55%。 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1天,比汕优 6号迟 3天,  相似文献   

2.
汕优047是四川省农科院用珍汕97A×成恢047配制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993年寿宁县从四川省大邑县种子公司引进,1994年全县种植面积400hm2,1995年全县种植面积1000hm2该组合通过3年来的试种、示范和推广表明,是个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性较好、高产稳产的新组合,可在寿宁县中低山区作单季中稻大面积推广。一、产量1993年参加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在9个参试组合中产量居首位,平均93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g975kg/hm2,增产11.6%,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和1995年再次参加本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150…  相似文献   

3.
福代多系一号是1994年用福伊A,与四川省选育的恢复系多系一号测配而成的晚融组合。1995年冬委托邵武市水稻原种场在海南试制种0.3亩,1996年晚季分别在稻麦所农场和邵武市五个点试种10亩,现将试种结果报导如下。一、产量来现福优多系一号1996年晚季在福州、邵武的原种场、大埠岗、下沙、拿口、卫闽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插植规格,施肥水平下种植产量达到493~5502g,福州试种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6.8%,邵武的五个点新组合评比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组合汕优桂33增产13.99%,比汕优63增产0·78%。二、特征特性1.生育…  相似文献   

4.
迟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Ⅱ优44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熟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44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种中表现株叶形态好,产量高,抗性强,米质较优,全生育期140.8d,比汕优63长2.8d,产量比汕优63增产2.97%-11.48%。适宜作一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协优78039     
协优78039(协青早A/78039)系安徽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籼稻新组合。恢复系78039为1978年以抗病系1R30—2为母本,早熟、大粒恢复系圭630为父本杂交,1983年初步定型,后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1990年7月该组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安徽省在白叶枯病区接替汕优63的主要组合。 一、历年产量表现:该组合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釉新组合预备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48.7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8%,达极显著水平11987—1989年连续三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融新组合区试,平均亩产511.87公斤,与汕优63相当。1987一1988年…  相似文献   

6.
高产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农华优8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华优808系合肥新隆水稻研究所用M98A与MR0208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全生育期134 d,比汕优63早熟2~4 d;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平均单产8.73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2%;抗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在安徽省作早熟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杂优组合汕优63作再生稻已种植多年,丰产性能逐步退化,为了寻找新的再生稻组合,1997年拱桥镇农技站承担了福建省农业厅粮油处与福建农业大学共同联合组织的《高产抗病再生稻杂优组合筛选鉴定》试验项目,现将该试验小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品种组合I优838、汕优669、汕优86、特优63、冈优22、汕优多系一号、冈优多系一号、特优669、汕优149、特优813、汕优63(CK)。2、试验设计本试验设三次重复,每个重复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3.33m‘(0.02亩),插秧规格20cmX17c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二、试验过程1、试验地点.试验田选择…  相似文献   

8.
绵香57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香576是用绵阳农科所的优质小育系绵香1A与我院自育恢复系辐恢576配制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籼迟熟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四川省两年区试,该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5%,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5.92%.生育期比对照汕优63长1.4d.两年8点次抗性鉴定无9级稻瘟病病史,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2006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新组合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生稻生产作为粮食增产主体措施之一,在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再生稻组合都以汕优63为主,由于汕优63种植多年,抗性、种性均已衰退,为此,将乐县农科所选用了3个生产上种植的新杂优组合与汕优63作再生稻种植对比试验,旨在从中能筛选出再生稻新的接班组合。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梅花井村、山垅田、肥力一般。12 试验组合 汕优669、汕优多系1号和汕优明86、以汕优63作对照。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湿润育秧,统一于3月13日播种、4月23日插秧,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头季稻在齐穗后15…  相似文献   

10.
D优63     
D优63(D汕A×明恢63)是四川农业大学与福建尤溪县管前农技站(黎汉云、刘文炳、周开达、李仁瑞)协作育成的D型细胞质杂交新组合。1985~1987年在全国十五个省累计推广561.53万亩,产量与汕优63相近或略高,一般亩产达600公斤左右,高的达700~800公斤。是一个可与汕优63搭配或轮换种植的新组合。 1.特征特性D优63.属中稻型偏感温组合,作单季栽培全生育期150大左右,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2~3天。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整秆较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一般每亩有效穗为17~18万,每穗总粒数120~14V粒,作单季栽培结实…  相似文献   

11.
汕优多系一号是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多恢一号组配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汕优63。1994~1995年连续两年参加宁德地区中晚稻杂优组区试,表现丰产性好,株型适中,株叶形态较好,分蘖力较强,苗期耐寒性较好,早生快发,适应性强抽穗整齐、熟期转色好、穗长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较抗稻瘟病。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1994~1995年参加宁德地区中稻杂优组区试,两年平均占产49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7%,最高亩产达660kg。据两年区试统计表明,汕优多系一号属穗粒兼顾型组合,株…  相似文献   

12.
宜香1979系以宜香1A作母本,宜恢197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高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两年平均9038kg/hm2,比汕优63增产6.75%,比Ⅱ优838增产4.56%;生产试验平均8790kg/hm2,比汕优63增产15.21%,比Ⅱ优838增产10.38%.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香型、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我国南方稻区作中稻种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新组合T优89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优898(原名T优55898)系用不育系T55A与恢复系武恢898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d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d。该组合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高产稳产,后期转色好。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汕优多系1号是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该所新育成的恢复系多系1号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多系1号是利用广谱高抗稻瘟病亲本特特普与明恢63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亲本组合为明恢63/特特普∥明恢63///明恢63。福建省寿宁县1994年从四川省秀山县种子公司引进,  相似文献   

15.
我区中稻面积110多万亩,占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为全省中稻总面积的26.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汕优63组合推广年限的延长,中稻区杂交稻推广组合的后继问题日趋突出。为此,我们今年从省内外引进10个具有苗头的新组合,在五个中稻区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的系统鉴定,经筛选获等了几个能适应我区中稻生态条件的杂交稻新组合。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参加试验鉴定的有特优63等10个组合(见表1),并以本地当家组合汕优63为对照。试验点五个,试验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法设三个重复,小区实插面积为0.02亩,四周设置保护行。栽培管理及农事操作均按当地习惯,试点内各组合基本一致,试验田治虫未治病。在试验汇总的基础上,对每个组合  相似文献   

16.
T优158是福建省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用不育系T55A与恢复系龙恢15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5 d左右,比对照汕优63短2~3 d.该组合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后期转色好,中抗稻瘟病.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1993,(2):38-39
杂交稻D297优67是一个中晚稻兼用的新组合。1992年10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评审通过,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技术鉴定。1选育过程与试验经过 福建省尤溪县管前农技站于1986年用D297A与明恢63、67、72、78等恢复系配组,1987年将所配组合与汕优63进行品试;同时在管前村用D297优63、D297优67作单晚试种,与汕优63进行简比,结果D297优67居首位,亩产592kg,比汕优63亩增56.3kg,增产10.5%。表现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制种产量高等强优势。 1988~1989两年推荐参加三明市、尤溪县杂交晚稻新组合预试,比对照汕优63显著增产、抗病。…  相似文献   

18.
香型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13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香131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用自育籼粳交强优恢复系宜恢1313与优质不育系宜香1A组配而成的香型杂交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8.33 t/hm2,比汕优63增产5.73%,200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该组合丰产稳产,米质较优,抗性较好,有较强的适应性,广泛适用于中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两优2163是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SE21S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1999年通过省区域试验,2000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米质优,生育期理想,产量有保证,在市场对米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它是一个较理想的晚杂组合。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省晚籼两系组区试,平均产量49396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050%;1999年续试,平均产量3798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减产027%。两年产量与汕优63均无显著差异。1998年在长乐市鹤上镇试种示范,实割测产,平均5373kg/667m2,比汕优63增产407kg…  相似文献   

20.
汕优78     
汕优7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恢复系明恢78与珍汕97A配组而成的籼型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78由明恢63与IR26杂文选育而成。该组合在华南可作早、中、晚稻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中、晚稻种植,至1993年已在全国累计推广450万亩,1993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主要特征特性汕优78属基本营养型,作双晚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作单晚145~150天,与汕优63基本相同。该组合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倒,株叶型态好,剑叶厚而挺,后期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