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德明 《作物研究》1990,4(1):26-28
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怎样恰当地看待和处理好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的关系,摆正两者在水稻生产中的位置,无疑对于我国粮食生产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应用于杂交水稻的可行性,进行了杂交水稻SRI与一般栽培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强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同时认为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的栽插密度不宜小于7.5万穴/hm^2;以选择分蘖力中等偏上、株型稍松散的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昕  李海林  罗斌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9,23(5):306-309,313
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指出了今后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工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过程、杂交水稻的分布与推广,分析了1985~2006年间我国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更替情况。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产发展急需技术。  相似文献   

8.
韶关市自1977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良种良法一起抓,十多年来,全市水稻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广东省的低产区跨入高产区行列。1988、1989两年推广百万亩杂交水稻栽培配套技术,增产增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主要措施是:合理布局优良杂交组合;大力推广薄膜育秧和两段育秧;实行低群体高产栽培;因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缅甸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的杂交水稻HybridriceinMyanmar毛昌祥郭名奇邓应德(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53000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它的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约为68万km2,人口为4...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世觉 《杂交水稻》1994,(3):50-51,57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73-1980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每备产量由最初的6kg提高到50kg;1981-1985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完善阶段,每亩产量连续登上75kg及100kg两个新台阶;1986年开始,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已进入超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每亩产量已突破150kg。随着超高产制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每亩产量可望突破200-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较高的用种成本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水稻轻简化栽培的需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型是降低制种成本的一条理想途径。本文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难题,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难题的技术途径,并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对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中.既要切实保护好又要充分利用好杂交水稻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a两系杂交水稻的试验、示范,表现增产显著;我市对两系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积累了新经验,也为我市水稻生产展示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上根据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对我国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学的研究划分为3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研究背景,特点和主要成果进行了综合述评。针对目前三杂交水稻和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作为指导杂交水稻育种的理论科学及其研究方向,应以表型推论基因型为基础转变为以直接分析DNA序列变化为基础,即实现从孟德尔遗传学到基因组遗传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中国年生产与应用的杂交水稻种子高达20万t,占世界市场的95%以上,但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发展迟缓,出口国家与地区狭窄,种子出口量少,贸易额低,创汇能力不足。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就如何发挥我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生产与技术优势,开拓杂交水稻国际市场,推动与扩大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陈种子利用研究初报郑根龙,方守地(浙江省兰溪市种子公司兰溪321000)杂交水稻制种,由于受气候等因子影响,年度之间产量很不稳定,丰年种子易积压造成经营亏损;灾年缺种影响大田种植计划的完成。充分利用杂交水稻除种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12...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杂交水稻在国际上发展的概况,指出了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及技术输出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向国际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许旭明,余永安,张爱刚,黄显波,谢小丹(三明市农科所沙县365509)水稻不育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70年代野败型不育系的选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实现了三系配套,至今珍汕97A、V20A仍然是杂交水稻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