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分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水稻分蘖期灌水深浅或有无水层都会对分蘖发生的时期、数量、有效或无效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灌水方式在水稻分蘖生长过程中的效应,以便确定适合蘖株生长发育最合理的灌水方法,我们于1985年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针对双季稻的早稻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田块为中等肥力的砂壤土,供试品种为早籼“广中早”,5月9日插秧,插秧密度为3寸×5寸,每穴3苗。在水稻插秧返青后,灌水方式处理设薄水灌(水层深3~4厘米)、湿润灌、间隙灌和依靠雨水灌(无水层)等4种。小区面积为5  相似文献   

2.
1 返青期:深灌露田插秧时,田面水应很浅,最宜1.67cm(0.5寸)左右。插秧后,在次日上午灌水,早稻可灌5cm(1.5寸)左右,晚稻灌6.66cm(2寸)。如果灌水后降雨,在不淹没秧苗叶心的情况下尽量不排水;若雨量大必须排水时,田缺不能全开挖,可压低田缺,排泄6.66cm(2寸)以上的雨水、以防失肥。插后5天左右返青结束,应露田。若田间尚有水层,应排水露田。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原创研发的4行插秧机滑转率和种植密度田间测试装置,在泥脚深度13cm左右、水层深度1~3 cm的普通水田和泥脚深度2 1~3 2 cm、水层深度2~1 1 cm的冬水田里,进行了机插秧田间无载荷滑转率试验、模拟满载荷滑转率试验和实际插秧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泥脚深度和水层深度的水田中插秧机滑转率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插秧机滑转率与泥脚深度成正比,泥脚越深,滑转率越高;当水层深度小于等于7 cm、泥脚深度小于等于2 9 cm时,种植密度和标定密度相差5%以内;当泥脚深度为3 2 cm时,滑转率高达32.5%;当水层深度大于7 cm时,种植密度和标定密度相差高达2 8.1%,且种植密度随机性大。  相似文献   

4.
早稻的灌溉     
(1)移植至返青期:插秧时为了使秧苗插得直、插得齐,深浅一致,不致发生浮秧,成活容易,宜采用浅水插秧,早、中稻插秧时宜保持田面水层1—2厘米。插秧后须保持淹灌水层2—3厘米,使秧苗站稳避免风吹发生浮秧缺株现象。在返青期仍需维持浅水灌溉,以提高水温土温,促使秧苗迅速返青。秧苗返青以后可结合中耕除草将田面水层排掉,晒田1—2天以利根系发育,并促进早分蘖,多分蘖。(2)分蘖期,秧苗转青后即开始分蘖,水稻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进行常规稻机械插秧时采用30cm×21cm(疏)、30cm×16cm(中)以及30cm×12cm(密)三种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常规稻机械插秧在相同的品种、田块、育秧方法、插植深度、抓秧面积及田间技术管理时三种不同插植规格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机械插秧不同插植规格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一致,密规格对比疏规格或中规格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对常规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机械插秧的经济效益分析不能单纯考虑秧苗栽植环节,必须同时考虑育秧方式、插秧机型、化肥深施、育秧占地面积、设备投入和水稻产量等诸多因素。因为机械插秧与手工插秧的育秧工艺、要求和投入相差较大。工厂化秧苗、机械化插秧与传统育秧、手工插秧的生产模式不同,栽植株距、行距等农艺要求不同,产量结果也不同。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分析其经济效益才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化插秧与常规手工插秧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秧苗小(四叶一心,高度15~18厘米),二是栽插时大田水少(水层高度只有1厘米左右),三是插得浅(秧苗入土深度为1~2厘米)。因此机械化插秧在大田管理中要注重用肥、水分管理,才能使机械化栽插的水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井冈山市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机械化插秧,从传统的抛秧技术转变为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插秧对大田质量、秧苗及插秧作业有严格的要求,本文对机械化插秧技术作了较为详细阐述。1大田质量要求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整地后保持水层2~3天,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机插水稻苗小,缓苗期较长,但缓苗后分蘖增长迅速。所以要以提高整地质量为基础,将合理施肥与水分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管理。施肥时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建议不同时期的施氮量比例为:基HE:蘖肥:孕穗肥4:2:4。与此同时,在水分管理上,要做到浅水插秧,提高插秧质量;分蘖期适当落干,促进根系下扎和壮苗;孕穗期宜干湿交替;灌浆期要保持水层,以提高穗粒数和增加粒重。具体施肥和水分管理,还要看插秧质量、深浅和苗情,切不可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1.
一、机插秧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湖北省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水资源充足,是水稻主产区。因机械化插秧是小苗带土移栽,要求田块平整,浅水栽插、薄水勤灌。相对于传统手插秧秧苗小、秧龄短、发生虫害机率大、成熟期相对较晚,因此对水利、田块、气候等要求较高。机械化插秧要求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cm之内。秧苗普遍分蘖时,  相似文献   

12.
稻田灌溉排水自动控制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一种适合于淹灌稻田实现自动控制的灌溉新技术,其中灌溉部分由自动给水栓、有压输水管道系统和灌溉水源三部分组成,自动给水栓有一个能自动跟踪稻田水层变化的传感装置,它与给水相连,当稻田水层消耗至允许下限时,传感器驱动给水栓开启放水;当稻田水层灌至设计上限时,关闭给水栓,停止灌水。管理人员只须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灌水控制要求调定传感装置的上下限,稻田的灌溉既能自动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一、机插秧的增产原理 机插秧集合了早播早栽、增穴增苗、浅水浅插、节约水源、浅水分蘖、前稳中促后保科学施肥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插秧早,作物光合作用强,能有效延长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提高了有机质积累;插秧规范、病虫害降低,低位有效分蘖多,易形成大穗,实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谢翔 《河北农机》2016,(5):28-28
正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农机与农艺高度结合的技术,要求较高,影响插秧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机器的设计制造质量,机插用的秧苗状态、规格,大田的平整度、泥脚深度,田块大小、形状及灌水量,插秧时的气候条件和机手的操作技术水平等。现以东洋P600型机动插秧机为例(其他机型可借鉴参考),重点介绍插秧机应用技术中的三大技术问题。1机插秧苗的培育培育出合格的机插秧苗,是实现水稻机械化栽培的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泥脚田的泥脚深度30cm以上、田面积水层深浅不一致,以及土壤的硬底层较深、表层土壤流变性大、剪切应力小和运动阻力大等特点,设计研制了一种适应深泥脚田的SNJ2行插秧机,并在田间进行了机插秧试验,对SNJ2行插秧机的秧苗栽插质量(包括漂秧率、漏插率、伤秧率)、插秧效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河西内陆灌区膜上灌节水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上灌是一种新型地面灌溉技术,具有节水和增产的双重效应.为此,在河西内陆灌区对春小麦和玉米进行了平铺打埂膜上灌水技术试验研究,以期为膜上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得出膜上灌春小麦和玉米的地膜覆盖技术要点、灌水技术要点和全生育期适宜灌水量.其中,膜上灌春小麦在全生育期内进行4次灌溉,膜上灌玉米全生育期内进行5次灌溉.同时,也得出了不同作物各生长期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掌握广西(平南)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区水稻的单产水平,收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人工抛秧产量对比数据,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平南县农机局在思界乡南荫村种田大户吴业彬的示范点进行机械化插秧与手工抛秧对比试验。根据农艺和技术要求,两块水田均选用同一水稻品种:丝香一号,生长期约120天,同时于7月24日播种,8月10日插秧。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机》2007,(2):25-25
1大田质量要求 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  相似文献   

19.
合理灌水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要浅水勤灌,增温促早熟,一般可保持水层深4~6厘米。乳熟到黄熟期,由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为了提高地温,应采取间断灌水的措施,即浅灌达2~3厘米水层,再任其自然落干,待无水时再浅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地温,可以养根保叶壮秆,延长上部叶片寿命,促进水稻早熟。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带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在机插秧同时进行缓控释肥不同施量侧深施肥作业试验。以当地水稻生长期总施氮量为基准,设计3个缓控释肥施用标准,与常规施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时进行侧深施肥作业,利用缓控释肥周期性释放特点,可满足水稻在生产关键节点的肥料需求,产量与常规施肥方式无明显差异,比常规方式减少施肥作业次数、节省人工、减弱劳动强度,具有可行性及地区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