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为解决色谱法等常规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免疫分析的简便快捷、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农药残留快检分析方法。综述了常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荧光免疫分析、免疫层析、免疫磁珠、仿生免疫分析及生物条形码技术等的作用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而分子印迹、纳米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提供了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建议基于免疫分析技术的自身优势,结合新技术并不断完善,进而在农药残留快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上,开发简单便携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检测手段,提高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成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对仪器检测法和快速检测法这两大类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以期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详细介绍了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这3种方法的检测原理、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农药残留现象是造成食品安全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如何杜绝农药残留现象的出现,研究开发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综述目前现有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总结其优缺点及发展前景,为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发明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日前在武汉通过了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成果鉴定。华中农业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检测技术首次对7种有机磷农药的化学发光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优化,建立了农药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所适应的化学发光快速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GC/MS分析方法在食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GC-MS具备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多残留可同时检测等优点,在农残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GC/MS分析方法包括样本中残留农药的提取、净化以及检测。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SPE) 、固相微萃取法(SPME)、凝胶渗透法(GPC)、超临界萃取法、磺化法、冷冻法、凝结沉淀法等。美国已开发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检测水果和蔬菜样品中25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GC/MS检测方法。日本也开发了用GC/MS同时检测101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另外GC/MS也应用到了脂肪性食品]以及葡萄酒等食品中多种农药的检测。在中国,GC/MS技术仅用于结果的确认,尚未建立标准的利用GC/MS检测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记者从河南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获悉,该中心与澳大利亚一家检测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农药多残留快速分析方法。用这种新方法 12分钟即可筛查180余种农药残留。这种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谷物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分析,分辨率高于普通质谱上1000倍,其获得的农药定性点远超欧盟对化  相似文献   

8.
<正>在对某有机蔬菜合作社进行蔬菜标准园创建时遇到一个问题,要不要建立农残速测检测站,开展对有机蔬菜的农残速测?笔者认为不需要。农药残留分析是指对待检测样本中微量农药残留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检测的方法。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一种定性检测方法,是目前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前所要求的,必须达到农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该检测方法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杀作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适合中越进出口水果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筛查水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阳性结果的样品再通过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用快速检测法产生的阳性样品中,经气相色谱法验证阳性结果的符合率达100%,加标回收率在80.23%~96.24%,精密度也达到要求。该方法较为科学有效地对凭祥出入境口岸进出口水果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筛查,是一种能对中越进出口水果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实施有效检验监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3种常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种常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的操作和应用,并分析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结果显示,每种农残速测仪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检测情况和环境,它们在当地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监督检测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呈逐年减少趋势,从而保障了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综述了近年来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标准、检测和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标准现状、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和国内外降解农药残留研究的主要成果,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固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及固相微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在农药残留的降解脱除中应用的超声波清洗和电离辐射等物理方法、臭氧氧化技术和光降解等化学方法、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降解方法等,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农药残留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商品化乙酰胆碱酯酶试剂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用量的乙酰胆碱酯酶、底物和显色剂下的抑制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在保证一定的检测精度前提下最终确定了酶用量为原来的3/4,底物用量为原来的3/4,显色剂用量为原来的1/2,降低了检测成本。通过F检验证明,调整后配方与原配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此条件下,氧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的检出下限大约分别为0.37mg/L、0.09mg/L、0.035mg/L,与原配方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利用酶抑制分光光度法检测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的原理、最主要影响因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酶抑制分光光度法出现假阳性、负抑制率以及该方法不适用于检测韭菜等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绿茶8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真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162-165
为了提高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效率,从提取溶剂的选择、净化条件、线性回归、回收率及精密度等方面着手,开展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绿茶中8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以乙腈为提取溶剂、以活性炭和PSA串联柱为固定相、以乙腈为洗脱剂、洗脱体积为12mL的检测条件下,莠灭净在0~100 ?g/L范围,敌草胺在0~10000 ?g/L范围,其余农药在0~1000 ?g/L范围内,峰面积与样品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以茶叶农药残留量限值为添加量,重复测定6次,各农药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3.6%~116.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1.47%~15.58%。说明所建立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在茶叶多农残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标记免疫分析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标记免疫分析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发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这5种标记免疫技术的优缺点,概述了其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标记免疫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标记免疫分析操作简便、特异灵敏、快速准确,能够为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后将成为农兽药等药物残留检测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蔬菜中7种农药残留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同时测定韭菜、大葱中多菌灵、吡虫啉等7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3~4.0 mg/L的范围内,7种农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06~0.05 mg/kg,定量限为0.02~0.10 mg/kg;在0.050、0.10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9%~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70%~6.12%。该方法适用于韭菜、大葱中多菌灵、吡虫啉等7种农药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果园土壤中的残留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树下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不同部位中的残留主要集中在果皮部分;在推荐浓度和使用次数下,毒死蜱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24.50d,最低检测限量为0.012 mg/kg;毒死蜱在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与试药量和次数有关;毒死蜱的残留量与时间有函数关系,随着时间的增加,残留量逐渐减少,整个消解过程呈负指数函数变化;毒死蜱降解速率:叶片>果实>土壤,最终残留量:果实>土壤>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