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乡桑园间作历史悠久,全县33个乡中有30个乡实行桑园间作,间作桑园和间作农户分别占桑园总面积和总农户的54.11%和80%以上.经营水平中等的间作桑园亩产茧58.87公斤,间作物产值占桑园总产值的36—49%;经营水平高的间作桑园亩产茧超过175公斤,间作物产值约占桑园总产值的25%.间作增加了蚕农收入,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发展,1986年全县桑蚕茧产量超过15000吨,跃居全省之首.本文对桐乡桑园间作规模、历史、模式、经济效益和技术经验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 发展间作桑园,是提高桑园经济效益,稳定桑园面积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县一方面狠抓桑园管理,提高亩产茧量,增加养蚕收入;另一方面下功夫狠抓了桑园的间作套种。使桑园亩产值由原来的二、三百元增加到四、五百元。桑园面积得到稳定,并且出现了再次  相似文献   

3.
在夏伐桑园间作金丝瓜,新植桑园间作大蒜及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基础上,睢宁县又大力推广冬闲桑园间作莴苣,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将冬闲桑园间作莴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在冬季桑园内间作青菜、榨菜,以不间作的桑园作对照,调查桑园间作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桑园间作蔬菜后,在间作时增施肥料的情况下,土壤物理性状有改善,养分含量持平,对土壤肥力无不良影响,对桑叶产量出无影响,充分利用了桑园空间和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20%以上,蔬菜上市,繁荣了市场,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桑树定植前2—3年产叶量及产茧量低,单位桑园效益低,桑园合理间作,可挖掘和发挥桑园生产潜力,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经济效益。通过对不同类型桑园间作早甘蓝的试验,可使每0.1hm^2桑园产值增加101%,说明菜桑间作,增加桑园复种指数,是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7.
桑园间作黄芩,每667m~2桑园可增收3 000元以上。介绍了陇南地区间作黄芩的生产经验,总结提出桑园套种黄芩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 桑园间作套种是改变单一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1985年,我市桑园间作面积达200多亩。最近,我们对桑园间套情况进行了调查,整理如下: 一、间作物种类及其效益比较渭南市有山、原、沟、川,桑园分布南北各乡。各地一般都是根据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 桑园间作绿肥,在解决肥源,提高土壤肥力,增产桑叶上,具有极重要的作用。许多高产桑园,都把种好、管好和用好绿肥,当作桑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我省已有不少桑园的间作绿肥产量,高达五千斤以上,通过埋青,不但节约了商品肥料,而且由于绿肥的肥效持久,  相似文献   

10.
胡松涛 《四川蚕业》2006,34(2):14-14,20
我县至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依托退耕还林政策栽植间作桑园1万余亩(1亩≈667 m2,下同),但至今仍有一些桑园疏于管理,杂草丛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利用好这些间作桑园,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就间作桑园的管理提出了些建议措施,以供探讨。1间作  相似文献   

11.
<正> 为提高新栽桑园的经济效益,1986年我们在桑树行间内搞了间作西瓜的试验,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近二年在六个乡(镇)1019亩桑园内推广了间作西瓜,桑树长势普遍良好,西瓜累计增收23.63万元。现将此项技术总结于后。一、具体做法 1.桑园准备。试验和对照桑园各2亩,  相似文献   

12.
桑园间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月  丁文国  朱丹 《江苏蚕业》2010,32(2):29-31
桑园实行综合开发集约经营,多层次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间作,每667m^2可增加收入千元左右。指导和鼓励蚕农进行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陈贺  史慧英  王莉宁 《四川蚕业》2006,34(4):43-43,46
桑园间作有效利用了桑树和间作物之间的生长特性,充分提高了桑园复种指数,增加了桑园综合效益,对于蚕桑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鉴山东宁阳地区经验,打破传统的桑园一股冬季间作露地菜的模式,于夏伐前在桑园内间作黄瓜,主要用于培育黄瓜种子,取得了初步成功。1方法1  相似文献   

14.
<正> 桑园间作绿肥,是解决桑园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1978年我县桑园间作绿肥(紫云英等)20256亩,占桑地总面积的40%,1979年间作绿肥18852亩。但近几年来,桑园作绿肥数量则有明显下降。1982年下降为14185亩,1984年只有3750亩,只有78年的18.5%,这将使蚕桑生产的发展带来潜在的成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间作绿肥也要讲究经济效益。不但要增肥,也要能增收。为此,我们选择了“134”早熟豌豆为试验材料,在桑园试种。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稀释平板法与Biolog-Eco技术对桑树单作、桑树-大豆间作的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桑树合理间作其它作物改良桑园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桑树间作大豆的桑园,桑树根际(IMR)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可培养细菌种群结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平均单孔颜色变化率(AWCD)及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而真菌数量低于单作桑园。争论贪噬菌(Variovorax paradoxus)和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是间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菌属。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及主成分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聚合物和混合物是间作桑园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利用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间作桑园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显著高于单作桑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树间作大豆改变了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增强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多样性,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 桑园间作绿肥,就地埋青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桑园肥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桑园间作绿肥一般分冬绿肥和夏绿肥两种。冬绿肥有苕子、蚕豆、黄花草、紫云英等,夏绿肥有绿豆、田菁等。但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绿豆、田菁在丰产桑园里生长不够理想,不易推行。83年春,我们引进了印度绿豆,5月初在几个点的丰产桑园中试行种植,收到了  相似文献   

17.
关于桑园间作的几个问题郑海燕(江西樟树农校330202)一桑园进行间作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提高产叶量和叶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间作各种绿肥和经济作物应考虑到桑园的实际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间作经济作物不能盲目进行,要符合实际最忌不考...  相似文献   

18.
桑园合理间作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园间作是桑园综合经营的一种形式,就是利用桑树和各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的特性在桑树园中合理间作其他作物,综合搭配,利用桑园土地资源和光能,进一步挖掘桑园  相似文献   

19.
新建桑园间作能使桑园构成一个合理的群体,而增加光能和水肥的利用率,提高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桑园的间作应注意: 1 必须以桑为主。要求间作作物与桑树生长无突出矛盾,最好还能有利于桑树生长,更不能喧宾夺主。 2 间作的数量要适当。因为数量过多会造成桑园内生长群体过大,加大了作物与桑树的矛盾,出现争水争肥争光的情况,过少则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  相似文献   

20.
新植桑园间作大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睢宁县蚕桑站近年来推广新植桑园间作大蒜栽培模式,发展桑园复合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笔者现将新植桑园间作大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