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退耕还林点亮后续产业——我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大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是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3.
武威大力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巩固武威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果,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武威市大力开展以牧草、特色经济林、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业等六大类产业为重点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草产业迅速发展。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既可保持水土、防沙治沙,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紫花苜蓿每年可以收鲜草2~3茬,每亩可产鲜草5000公斤,每公斤按0.1元计算,亩产值每年500元。在退耕还林地进行林草间作,每亩草可饲养小尾寒羊4~5只,羊羔… 相似文献
4.
结合退耕还林建设,广西百色市的后续产业开发遵循“立足生态、着眼经济、围绕市场、调整增效”的基本思路,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纤维原料基地、生物饲料基地,把资源优势以高附加值的形式转化为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忻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平 《绿色中国(A版)》2005,(16):34-35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形成和培育关系到退耕农户生产、生活以至生存的问题,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培育。应通过退耕地上增加收益、大力发展饲草种植加工业、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就地转化和输出劳动力等方式,实现畜牧业的转型和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6.
百色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退耕还林建设 ,广西百色市的后续产业开发遵循“立足生态、着眼经济、围绕市场、调整增效”的基本思路 ,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纤维原料基地、生物饲料基地 ,把资源优势以高附加值的形式转化为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在汉寿县实施前后社会经济情况的对比分析,提出汉寿县后续产业开发的基本思路及保障措施,对汉寿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有积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多伦县蔡木山乡一家河村北滩组的退耕还林林带里,工人们正在抚育长势良好的中草药幼苗。这是河北省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0.
11.
玉溪市退耕还林项目区后续产业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溪市退耕还林项目区截至2005年底,完成退耕还林3.58万hm2,完成封山育林0.73万hm2,在补助期内户均补助7 549.28元。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防止出现返耕现象,必须开发后续产业。文章分析了后续产业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了后续产业开发的项目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国家提出退耕还林工作“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在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发展相关后续产业,是今后退耕还林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3.
14.
15.
阿荣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1436个农户,直接受益农民近4万人。到200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达89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6650万元,生活补助费950万元,种苗造林费1335万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阿荣旗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寻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后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现实生活以及长远利益。新疆阿勒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总任务132.85万亩,共涉及50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7559退耕农户,国家已兑现资金补助3.5亿多元,全地区农牧民人均占有1000余元,每年人均增加收入200多元。为确保工程治理达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战略目标,使农民切实从退耕还林政策中获利,加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省自2000年便响应国家号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投入了220亿的资金。这种大面积、大资金投入,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史上,实属罕见,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河南省的带动下,我国多个省份也响应政府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退耕还林的高潮。一、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发展现状河南省自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之初,便在南部的南阳、灵宝、新安、陕县、渑池等县(市、区)先行试点,为全省的退耕还林工作起了带头作用。河南省试点县(市、区)只有6个,而南部城市则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生态工程,投资大、实施年限长、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退耕农户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关注。介绍了晋城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做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2000年至2005年,泾源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8.7万亩,部分已郁闭成林,生态效益显著。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自然因素的制约,工程建设突出了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退耕补助期满后,如何稳定解决退耕农户的生计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根据泾源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实际情况,发展思路是: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以退耕地种桑养蚕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产业;二是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业;三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四是推广林药间作种植,实现以短养长,以药养林;五是积极发展林副产品及其加工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