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13个品种分抗虫棉和常规棉两种类型的江西省棉花新品种生产比较试验。比较分析得出丰产性和抗虫性好的抗虫品种依次为赣棉抗3、泗抗3号和悬抗杂3号;常规棉为赣47系和赣棉11号。纤维品质较好的品种要数常规棉红鹤1号、泗棉119和赣棉11号;抗虫棉中KM-3、慈抗3号和中KM-1。从而为专家决策和江西省翌年品种定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江西省主产棉县安排5个试点11个品种的抗虫杂交棉生产比较试验。分析比较得出赣棉杂1号、鄂杂棉10号(太D5)、中棉所55(中CJ-9)3个品种的综合性能表现突出。可作为2009年江西省棉花生产主推品种;赣杂棉3号、红鹤3号、金农棉2号、赣棉杂11、鄂杂棉24号5个品种的综合性能表现优良.可作为2009年江西塔棉花生产宜种品种。  相似文献   

3.
严格操作规程确保种质量潘友旺邹宗晴吴国荣冯汉金(江苏大丰市棉花原种场224145)“泗棉3号”是我省的主体品种。从1993年起我场严格按照国家棉花原种生产计划操作规程生产“泗棉3号”原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几年来累计向全社会供应“泗棉3号”原、良种千...  相似文献   

4.
受省科委委托,江西省农牧渔业厅于1991年9月5日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耐旱棉新品种“赣棉8号”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棉花战线上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有关领导,共计36人。到会代表在认真听取了“赣棉8号”主要选育者关于耐旱棉“赣棉8号”的选育情况汇报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单位的试种结果介绍,审查了历年试验总结和统计数据后,作出了如下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江西是中国棉花主产省份之一 ,江西植棉历史悠久 ,80 0多年前 ,就有植棉记载 ,解放前江西省棉花单产水平极低 ,自 194 9年以来 ,江西棉花生产发展迅速 ,尤其是 1978年以来 ,江西棉花单产一举跃居全国前茅 ,一直成为江西农业的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巩固江西植棉业的支柱地位 ,保持江西棉业的持续发展 ,从江西自然气候条件 ,现实生产条件出发 ,提出“江西棉花优质高产简化、节本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旨在提高广大棉农的科学植棉水平。1 皮棉产量目标1650~ 1950kg·hm- 2 (亩产皮棉 110~ 130kg)。2 适宜品种苏棉 12号、泗棉 3号、赣…  相似文献   

6.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鉴定我省各地选育的棉花新品种的丰产性能、适应范围和纤维品质,为我省选拔棉花接班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二、供试品种赣棉78—7、赣棉78—8、饶棉1号、G5—22、75—56、76—402、7229和75—0.3共八个,以省棉花所原种队生产的沪棉204原种为统一对照。三、试验地点及试验设计 1、试验地点:按不同地区、土壤、耕  相似文献   

8.
刘亚平  张允昔 《江西棉花》2004,26(1):F002-F002
2003年12月26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南昌京西宾馆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承担的江西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赣棉11号选育课题。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江西省科技厅厅长李国强、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极灿  相似文献   

9.
赣棉13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棉花新品种。2002年湖口县武山镇引进该品种原种28公斤,在西桥一组示范试种了4.2公顷。现将该品种在赣北丘陵棉区试种的表现、结果及应采取的栽培措施总结出来,供棉花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赣棉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在“八五”攻关期间选育的陆地棉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逆于一体,2000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列入了国家新品种展示计划,还被农业部列入“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2002年得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2002~2004年连续3年确定为江西省棉花主栽品种,累计推广lOOkhm^2,覆盖江西大部分棉区,并辐射到湖北、安徽等周边地区,成为80年代以来第一个走出江西,推向外省的棉花新品种。现将赣棉1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推广应用表现及效益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二年制脱毒种薯体系建设及其关键技术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利用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因繁殖周期长,病毒再侵染风险高,使种薯质量很难保证。本研究以品种脱毒和试管薯生产为基础,以微型薯生产和标准种薯生产为扩繁环节,建成了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该体系将种薯生产在田间多年繁殖改进为只需一年繁殖,从而降低了病毒再侵染机率,保证了脱毒种薯质量。  相似文献   

12.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汉S是以广占63S为母本、籼粳中间材料明恢86/BC-10-46为父本杂交,经过8 a 14代系谱选择育成。该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于201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不育系已测配出2个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介绍了汉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应用、制种和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 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 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 d,25 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抗稻瘟病新组合威优11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威优111是用V20A与新恢复系y11-1配制而成。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高抗稻瘟病、耐寒、抗倒、秧龄弹性好、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1999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种子管理及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用优质面包小麦中优9507和中优9701的4个杂交组合CA9614/中优9507、CA9614/中优9701、中优16/津麦2号//中优9701和中优9507/CA9640的46份高代品系,研究了毛细管电泳在鉴别亲缘关系很近的小麦品种中的应用潜力及醇溶蛋白组成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醇溶蛋白毛细管电泳分离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其选择历史一致,说明毛细管电泳是小麦品种(系)鉴定的有效方法.来自于同一F3或F4株系的亲缘关系很近的杂交后代在6~8 min或10~12 min的分离峰中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毛细管电泳能够用于鉴定亲缘关系很近的品种.品质表现一致的材料其醇溶蛋白组成无明显共性,说明醇溶蛋白组成对小麦蛋白质含量、SDS沉淀值和揉面特性等品质性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的U04为供体,优质保持系宜香1B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优质抗病中间材料,再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RGD-7S为不育基因供体进行杂交,通过福建建瓯等高海拔长日低温环境与海南三亚短日低温环境对后代育性进行筛选,经过4a7代的抗瘟鉴定、系谱选择及测交筛选,定向...  相似文献   

17.
李振伟  关向军 《中国麻业》2005,27(3):121-123
亚麻冬季南繁的目的是对亚麻杂交后代进行加代和高陪繁育优良品种,提高亚麻种子的繁殖倍数和母子质量。在栽培措施上,特别是选地、播种和收获时期方面不同于南方冬李亚麻生产。作者总结多年的冬季南繁经验,提出了一套亚麻冬季南繁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为亚麻冬季南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新品种湘玉11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玉11是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H152作父本,以外引自交系齐8112作母本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根据品比、区试、生产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于199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the correct variet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use of sown grassland. The production of seed must be don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s of varieties are preserved. The O.E.C.D. Herbage Seed Scheme provides a sound basis for seed production, and has made possible the wider exploitation of good seed growing areas.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some of the rules is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8 years in which the Scheme has been operating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pattern of seed use with a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better varieties.  相似文献   

20.
应用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大麦新品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麦F1、F2代为供体材料,通过技术优化,建成了大麦小孢子培养高频再生技术程序。利用大麦小孢子加倍单倍体育种技术平台,二年内就可获得种性稳定的株系,四年内即可参加新品种区试。经过田间严格鉴定与选择,育成了大麦新品系“花98-11”和新株系“花01-3”、“花0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