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研究了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干尖线虫对水稻剑叶、穗长、株高、结实率、千粒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剑叶的危害程度可分为4级。由于水稻干尖线虫的危害,造成稻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严重下降,致使产量损失10%~50%。研究可为农业生产中水稻干尖线虫病对水稻产量损失的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是一种典型的种传病害,染病植株叶片前部2—8cm的部分扭曲干枯,呈灰白色,病健分界处有明显不规则的褐色波状条纹;重病株生长较弱,茎细而短,穗短粒少,秕谷多,千粒重下降.1983年米泉县长山子乡土窑子村即发生此病.随后米泉县三个产稻乡均有此病发生,且病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达14.5%,产量损失大.目前,水稻干尖线虫在新疆仅米泉县发生,为了做好检疫和防治工作,1986—1988年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水稻种子携带水稻干尖线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的种子上携带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盘锦的浓农538和沈农481及自来沈阳市苏家屯区的辽粳207等3个品种的种子上携带有水稻干尖线虫。该种线虫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干燥的水稻种子的颖壳体休眠越冬。携带水稻干尖线虫的水稻种子中,种皮无褐点籽粒饱满的种子上携带水稻干尖线虫量较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水稻干尖线虫的危害情况和发病症状,分析丹东地区水稻干尖线虫逐年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严重危害水稻安全生产,准确识别该病害与病原在制定防控策略方面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生产中认识水稻干尖线虫田间发生与危害情况,采用水稻干尖线虫病害典型症状识别法和室内线虫镜检法,将试验设定为水稻阴性组、假阴性组和阳性组等3个处理,通过对3个处理组测定其株高、穗头长度、穗粒数、结实数、千粒重及线虫载量等表型特征来分析水稻干尖线虫病为害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组对照组相比,阳性组株高降幅为11.54%、穗头长度降幅为20.43%、穗头粒数降幅为44.13%、结实数降幅为48.41%,千粒重降幅为10.38%,阳性组稻穴发病率为47.63%。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阳性组与阴性组、假阴性组仅在千粒重上差异显著,其它如株高、穗头长度、结实数等表型数据差异不显著。在被线虫侵染的稻株中,稻穗和叶片是线虫主要隐匿部位,穗头线虫载量最高,阳性组中穗部线虫载量高达26.20条·穗-1,茎秆中线虫载量低,达0.73条·株-1;阳性组叶片部位线虫载量与假阴性组对比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在穗头和茎秆部位线虫载量差异不显著。该研究为农业科技工作者重新认识、评估水稻...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浸种、浸芽、注芽3种处理方式,利用灰葡萄孢培养繁殖的水稻干尖线虫接种健康的水稻种子,对3种方式接种的水稻种子田间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接种浓度和田间管理条件下,采用浸种方式接种水稻干尖线虫的种子发病,病株表现为典型干尖症状,而采用浸芽和注芽2种方式接种水稻干尖线虫的种子均不发病.浸种处理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症状、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效应蛋白是线虫食道腺分泌物的重要组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寄生线虫中,在线虫整个生长发育及侵染寄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水稻干尖线虫转录组测序结果,并通过RACE法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到一SPRY基因,命名为Ab-SPRYSEC。该序列全长为2089 bp,包含一个19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预测编码653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为72.009 kDA,理论等电点为4.82,不稳定指数41.5,属于不稳定性蛋白;保守区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B302_SPRY和CTLH两个保守结构域,属于SPRY超家族;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马来丝虫的SPRY(XP_001891979.1)蛋白相似度最高为43 %;蛋白结构分析表明,β-折叠与无规则卷曲是Ab-SPRYSEC蛋白主要结构元件;表达定位分析显示,Ab-SPRYSEC基因的表达位置在水稻干尖线虫食道腺附近。Ab-SPRYSEC基因作为水稻干尖线虫一效应因子,可能在水稻干尖线虫侵染宿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5种不同处理,对水稻干尖线虫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高温(58℃~60℃)浸种(13min)防病效果最佳.发病率仅为5.77%和2.4%。其次是浸种灵,发病率为11.05%和2.8%。  相似文献   

11.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并将杀虫活性最高配比组合加工成农药制剂用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和吡虫啉单剂对水稻干尖线虫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71.96 mg/L和317.07 mg/L;噻唑膦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2至1∶8的比例混配后均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其中1∶3配比的杀虫活性最高;按此配比加工的10%和40%噻唑膦·吡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按1∶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4.48%和96.26%,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7.01%和96.28%,同时显著提高水稻百粒重以及降低籽粒受损率。综上,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可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的有效防治,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干尖病、白尖病,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有些农民误认为是水稻品种种性退化,由于此病害随种子调运传播,会影响种子市场正常运作,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经种子传播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减产可达10%~30%,从病症、病原、发病特点、发病条件等  相似文献   

14.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经种子传播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减产可达10%~30%,从病症、病原、发病特点、发病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药剂浸种是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接种测定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上的病害发展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近年来江苏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水稻—“小穗头”和水稻干尖线虫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水稻“小穗头”上分离出干尖线虫,经人工培养,在温室中接种到镇稻2号和武运粳7号的芽鞘部和叶鞘部,通过测定发病程度,稻谷饱满度,谷粒中线虫虫量和线虫死亡率等指标来确定对“小穗头”形成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镇稻2号“小穗头”与健康稻穗相比水稻株高下降6.7%、稻穗长度减少16.4%、稻谷粒数下降13.5%。在开花期之前,线虫主要分布于叶鞘部和生长点周围,虫量增加40%;花期后,线虫主要分布于稻穗上并且虫量增幅达90.8%。饱粒种子中带虫率、线虫虫量最高,空粒种子则最低。线虫死亡率在胚乳发育正常的种子中要比胚乳发育不正常的种子低。【结论】水稻干尖线虫是造成水稻“小穗头”症状的病原。武运粳7号仅表现“小穗头”而无叶片干尖症状,说明该现象是干尖线虫在水稻上呈现的新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轻水稻干尖线虫病对水稻育种和水稻生产的影响,在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病严重的试验田取种作为试验用种,以17%杀螟·乙蒜素和25%劲护氰烯菌酯为试验药剂对附带病源的种子进行浸种试验。结果表明,17%杀螟·乙蒜素可有效抑制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并且对稻种发芽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单一采用25%劲护氰烯菌酯浸种不仅对水稻干尖线虫病无效,还会促进干尖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水稻干尖线虫种群的繁殖特性。【方法】通过室内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来自中国8个省15个种群的水稻干尖线虫,在灰葡萄孢菌上的繁殖力及其繁殖适温。【结果】在灰葡萄孢菌上,供试的15个水稻干尖线虫种群在20℃不能很好繁殖,其中有9个种群的繁殖适温是25℃,6个种群的繁殖适温是30℃;20℃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22.2,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仅有0.9,有3个种群无雄虫存在;25℃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3 523.8,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是207.2,只有1个种群无雄虫存在;30℃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1 525.0,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是6.9,所有种群均有雄虫存在。【结论】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水稻干尖线虫种群均能在灰葡萄孢菌上繁殖,种群之间的繁殖力和繁殖适温均存在差异,地理来源较远的种群之间差异较大;在适温条件下,华南地区多数种群的繁殖力大于其他地区,种群繁殖特性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所有种群均能孤雌生殖,后代均以雌虫为主,但不同种群的雌雄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稻干尖线虫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法)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到效应因子SPRY同源基因,并将其命名为Ab–SPRYSEC(NCBI登录号为KT188820)。该基因全长为2 089 bp,包含1个1 9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预测蛋白编码65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2 009,理论等电点为4.82,不稳定指数为41.5,属于不稳定性蛋白。保守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B302_SPRY和CTLH 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SPRY超家族。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马来丝虫的SPRY(XP_001891979.1)蛋白的相似度为43%。蛋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β–折叠与无规则卷曲是Ab–SPRYSEC蛋白的主要结构元件。表达定位分析结果表明,Ab–SPRYSEC基因的表达位置在水稻干尖线虫食道腺附近。Ab–SPRYSEC基因作为水稻干尖线虫效应因子,在水稻干尖线虫侵染宿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防细菌Snb331对水稻干尖线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防细菌Snb331发酵液原液及不同稀释液对水稻干尖线虫活性及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原液),2×,4×,6×,8×,10×稀释浓度下,水稻干尖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87.24%,66.75%,57.30%,44.87%,22.75%,18.09%,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其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水稻干尖线虫的行为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对水稻干尖线虫活动频率的抑制也增强。  相似文献   

20.
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T–PCR及RACE技术,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出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he 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基因Ab–TCTP。该基因序列全长81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6 bp,编码18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0 930,等电点为4.68;Ab–TCTP蛋白属于稳定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该蛋白功能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含有TCTP保守结构域,属于TCTP超家族(TCTP superfamily)。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Ab–TCTP蛋白与秀丽隐杆线虫TCTP蛋白(XP_003112086.1)的覆盖度为100%,相似度为78%。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与秀丽隐杆线虫TCTP蛋白(XP_003112086.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杂交处理后的线虫在其食道腺附近颜色加深,TCTP基因主要在水稻干尖线虫的食道腺附近表达。利用鱼藤酮对水稻干尖线虫进行药剂处理试验,24 h时LC50值为2.20μg/m 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鱼藤酮处理12 h和24 h后,TCTP基因的表达均上调,且处理24 h时的表达量大于处理12 h时的表达量。推测该基因参与了水稻干尖线虫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