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幸宏伟  傅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64-9466
[目的]筛选银叶菊无土栽培的最佳基质。[方法]以污泥堆肥、蛭石和珍珠岩为原料配制银叶菊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银叶菊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基质中银叶菊冠幅、株高长势最好,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次之;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基质中银叶菊叶长、叶宽长势最好,叶片N、P含量最高,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次之;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和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基质中银叶菊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蛭石+珍珠岩基质中的银叶菊。[结论]银叶菊无土栽培的适宜基质为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和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  相似文献   

2.
王锦霞  陈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46-5747,5759
采用草炭、蛭石、炉渣组成复合基质,研究其对瓜叶菊穴盘育苗质量及后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对瓜叶菊穴盘育苗质量和后期效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适应能力.【方法】以瓜叶菊品种"小丑"为试材,设2种盆栽模式:节水盆栽模式(T),普通盆栽模式(CK)和5种基质:河沙(1)、珍珠岩(2)、蛭石(3)、有机土(4)、有机土∶珍珠岩(5),共组成10处理,研究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从物理性状看,4、5号基质均在栽培基质适宜范围,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失水量最少;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其中T_1、T_3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93.33±0.06%);除T_4根冠比外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_4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最高,分别为(11.51±0.17)μmol/(m~2·s)、(0.15±0.01) mmol/(m~2·s)、(305.60±1.41)μmol/(m~2·s);其气孔限制值为最低(0.24±0.00) mmol/(m~2·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9.52±0.14) mmol/(m~2·s).【结论】T_1、T_3可提高瓜叶菊种子发芽率,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1、3号基质为种子萌发较为适宜基质;T_4瓜叶菊表现出生长优良、花数多、花期长,高效节水,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为瓜叶菊生长较为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4.
盆栽瓜叶菊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温室花卉,但由于现代温室栽培在温室投入和加温费用上成本过高,种植规模受到限制。介绍了瓜叶菊塑料大棚等低投资设施栽培,包括种子繁殖、播种时机选择、冬季越冬管理等一系列低成本化生产技术,以为瓜叶菊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蛹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植物为宁夏西夏区甜菜所温室大棚种植生长良好的瓜叶菊、黄瓜、翠菊、豌豆等。供试昆虫是用上述大棚种植瓜叶菊在实验室饲养的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瓜叶菊Mlo基因的功能以及为将来获得具有广谱与持久的白粉菌抗性瓜叶菊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以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 B.Nord)‘大花’为试验材料,克隆瓜叶菊‘大花’Mlo基因保守片段,构建了瓜叶菊‘大花’RNAi载体;同时构建了瓜叶菊‘大花’高频再生体系;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瓜叶菊‘大花’进而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Mlo基因的RNAi载体质粒pTCK303-mlo-RNAi,构建了瓜叶菊‘大花’高频再生体系,最终确定瓜叶菊‘大花’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4mg/L+NAA 1.0mg/L+KT 0.3mg/L+2,4-D 1.0mg/L;瓜叶菊‘大花’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0.1mg/L;瓜叶菊‘大花’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1,并且初步探索了瓜叶菊‘大花’Mlo基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蛹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花卉瓜叶菊上饲养的美洲斑潜蝇在15、20、25、30、35℃时全世代的发育历期为47.0、25.0、15.5、12.5、12.0 d;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9.8、10.2、10.4℃,有效积温分别为52.7、75.8、158.5、262.2 d.℃;美洲斑潜蝇在宁夏露地瓜叶菊上一年发生7代,温室中全年发生。温室中美洲斑潜蝇在瓜叶菊、翠菊、黄瓜、豌豆上的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黄瓜〉翠菊〉瓜叶菊〉豌豆,而蛹的羽化率顺序为豌豆〉瓜叶菊〉翠菊〉黄瓜。在10、0、-15、20℃时美洲斑潜蝇蛹存放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宁夏露地美洲斑潜蝇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8.
瓜叶菊别名千日莲、瓜叶莲、千夜莲,为菊科瓜叶菊属植物.它原产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在北方地区作为二年生盆栽草本花卉栽培.用人工控制其播种期,能使它在元旦、春节、五一开花.作为盆栽观花,也可用于室内布置花坛.在培育过程中,瓜叶菊易受病虫侵害,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瓜叶菊霜霉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现将上述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以简单(J)、省事(S)、美观(M)、安全(A)为代表的JSMA理念,基于这种理念下,以瓜叶菊为试验材料,从节水容器设计、基质配方、水分管理3大方面,分析了各处理的基质含水量、耗水量、植株生长时期、形态及生理性萎蔫变化,结果表明:新型节水容器有机土盆栽的瓜叶菊耗水量少、花期长、生长性状优良,可为观赏植物栽培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瓜叶菊播种育苗及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肥水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对瓜叶菊盆花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缩短草本花卉育苗周期,提高育苗质量,本试验以金盏菊、瓜叶菊、雏菊三种常见春季草本花卉为研究材料,在20℃、25℃和30℃的条件下,对种子进行发芽培养。主要研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三个重要指标,根据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在25℃~30℃范围内金盏菊,瓜叶菊,雏菊发芽率与发芽势较高,其中瓜叶菊发芽率与发芽势最高,金盏菊最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适宜温度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2.
瓜叶菊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瓜叶菊杂合体母株优良性状的保存方法,以便快速有效地进行瓜叶菊种苗的生产,以瓜叶菊5个不同花色母株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对瓜叶菊茎段初始培养中芽诱导的影响因母株花色不同而不同,尤其在芽萌动时间和萌动数量上表现明显,其中以来自母株M1的外植体在含有0.1mg/LNAA 2mg/LBA的A5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芽萌动早且数目多;2)在继代培养中,在0~2.0mg/L范;围内,随BA质量浓度的增加,瓜叶菊芽的增殖倍数增大,但当BA为3.0mg/L时,外植体茎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厚变脆,成愈伤组织状;3)C6培养基(1/2MS 0.5mg/LIBA 2%蔗糖)是瓜叶菊离体生根培养比较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到第16天时根系诱导率为100%,平均根数为18条,平均根粗为0.09cm;来自C6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3.
在瓜叶菊生长期用不同矿质元素和多效唑喷施叶面,其结果表明:混合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延长花期,但对株高、干粒重、发芽率没有大的影响;多从有明显的矮化植株和延长花期作用;硼对提高瓜叶菊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效果;磷酸二氢钾可以提高瓜叶菊种子发芽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微肥对瓜叶菊开花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38-839,845
在瓜叶菊生长期喷施不同微肥 ,试验结果表明 :微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瓜叶菊的叶绿素、硝酸还原酶、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 ;对花径、花期、千粒重和发芽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稀土对瓜叶菊生长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硫酸锰和硼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叶片对模拟粉尘覆盖的光合响应特征及瓜叶菊对粉尘的耐受机制。【方法】以观赏植物瓜叶菊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可溶性淀粉溶液喷洒模拟粉尘沉降,测定瓜叶菊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合氮分配等指标。【结果】①随着模拟粉尘浓度的增加,瓜叶菊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合色素含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瓜叶菊具有一定的抗粉尘覆盖能力;②粉尘覆盖使瓜叶菊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升高,单位面积氮含量(N_A)显著降低(P0.05),单位质量氮含量(N_M)降低;③随着模拟粉尘浓度增加,瓜叶菊叶氮在光合机制的分配系数(P_T)、捕光成分中的分配系数(P_L)、生物力能学的分配系数(P_B)、羧化系统的分配系数(P_C)显著上升(P0.05)。【结论】瓜叶菊通过改变光合氮分配格局维持光合作用,是其适应粉尘覆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瓜叶菊亦称千日莲、富贵菊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多作一年生或二年生温室栽培.瓜叶菊花繁叶茂,艳丽多彩,常布置于室内、案头、窗台及布置会场、宾馆等,还可以作早春花坛用花,也可瓶插或作花篮、花圈的饰花之用,是元旦、春节最重要的盆栽观赏花卉.瓜叶菊喜温暖湿润和通风凉爽的环境,既不耐高温,亦不耐寒,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上生长良好,适宜pH 6.5~7.5,生长适温为10~15 ℃,充足的光线.  相似文献   

17.
蓝色瓜叶菊花青苷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积累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色瓜叶菊开花从初现蕾到花被片完全展开分为6个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瓜叶菊蓝色品种中含有3种以上的飞燕草苷;蓝色瓜叶菊总花青苷和主要的花青苷开花前4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上升,其后3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下降。通过分析,认为瓜叶菊花青苷积累与变化规律是植物提高传粉效率的一种适应机制,同时这种机制也符合多年生植物充分利用营养物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瓜叶菊的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对瓜叶菊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处理及对照处理瓜叶菊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结果]根长在250 mg/L浓度处理时与在50 mg/L浓度处理时的差异显著;不同浓度生根粉对瓜叶菊叶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根系活力与可溶性糖含量在CK与100、150、200、250 mg/L处理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在CK与50、100、150、200、250 mg/L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经过GGR6号生根粉处理后的瓜叶菊幼苗在根长、叶宽、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CK)。  相似文献   

19.
污泥复混肥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研究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制作的复混肥在苦瓜上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复混肥(14-6-8)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等氮磷钾总量的商品复混肥增产20.4%,比等氮磷钾总量的15-15-15处理增产15.0%,比等氮、磷、钾含量的单质混合肥增产11.2%,并具有增加果实长度和瓜围,提高单瓜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瓜叶菊栽培     
瓜叶菊又名千日莲、瓜叶莲,为菊科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作1~2年生栽培.茎直立,全株密被柔毛,株高20~60厘米,叶大似葫芦科的瓜叶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