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I.Bol.)是以成虫越冬的土蝗种类之一,在河北省从未造成过危害。1989年此蝗在太行山脚下的平山县寨北、古月乡镇的半山坡农田成灾。发生面积16962亩,5—30头/m~2的有6550亩;31—50头/m~2的有5500亩:51—150头/m~3的有1450亩。受其危害减产10—15%的有7550亩;减产15—30%的有4550亩;有1450亩谷子、玉米、豆类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2.
王振庄 《植物保护》1991,17(1):47-48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87万多亩,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水稻面积达15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2%。自1984年以来,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1984年两市中华稻蝗发生面积(1头/m~2以上)为41.5万亩,1985年为52.95万亩,1986年上升为102万亩,1987年高达120.62万亩。二至三龄期虫口密度由3—5头/m~2上升为30—50头,局部最高密度达562头/m~2,田埂卵块最高密度62块/m~2,一铁铲能铲出蝗卵8块。昌黎县1986、1987连续两年在8月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4.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谢光瑜 《广西植保》2004,17(2):15-15
受气候异常、农田区生产条件改变及耕作栽培方式多样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广西蝗虫发生呈上升趋势,暴发频率高。以土蝗发生为主,东亚飞蝗间歇性暴发。其发生为害特点:稻蝗、绵蝗、竹蝗等发生范围广,呈点、片为害;东亚飞蝗则呈区域间歇性暴发,其来势猛、成灾快。2 0 0 3年广西蝗虫发生为近2 0年来最重的一年,其中9月上、中旬北海东亚飞蝗暴发为害,发生面积达11.4万亩,成灾面积1.4万亩,蝗蝻种群虫口密度高的达10 0 0头/ m2 ,为建国以来广西第4次蝗虫暴发灾害年。去冬今春,我区蝗虫残虫面积、虫口密度为近2 0年来的最大值。去秋今春我区又呈连…  相似文献   

6.
红褐斑腿蝗 Catantops pinquis(stal)是近年来暴发的蝗种之一。1989年在石家庄西部丘陵山区作物田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虫口密度一般为2—10头/m~2,高的达25头/m~2以上。以往对此虫的研究甚少,资料缺乏。我们从1989—1991年对该蝗虫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一、分布、寄主及为害红褐斑腿蝗在石家庄地区主要发生于西部丘陵山区,且虫口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减。为害寄主包括大部分农作物、蔬菜及田间杂草等。此虫蝻期为害最盛,初孵若蝻在附近寄主上取食,随龄期增大扩散迁移到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以来,笨蝗 Haplotropisbrunneriana Sauss.在河北省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由山区丘陵到平原农区成为危害春苗的主要优势种。每年有150多万亩农田不同程度的受到危害,成灾面积达10万亩以上。发生密度一般的每平方米2—5头,高的达30头以上。为更好的开展防治,我们从1989  相似文献   

8.
李复宁 《植物保护》1989,15(3):62-62
棉蝗(Chondracris rosea De Geer)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为害棉花、甘蔗、水稻、豆类等作物。过去我县曾在柑桔园偶见成虫。1988年全县1.9万亩桔园(主要品种为尾张、宫川),有近2/3程度不同地受害,其中5年生以下的幼树受害较重。据在下东、马江、火田等几个乡的桔园调查,受害面积达588亩,为这几个乡柑桔栽植总面积的81%。棉蝗主要啃食夏、秋梢抽出的叶片,被害叶残缺不全,有的吃成光杆。幼树枝梢平均被害率为73.5%。  相似文献   

9.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一类棉田一般百株累计卵、虫量1500—2000粒(头),高的达5000粒(头)以上,不仅为害棉花而且为害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笔者7月1-3日在丰县、铜山县等县调查,玉米百株平均有虫98.5头,受害株率90.4%。大豆百株平均有虫95.6头,受害株率88.7%。受害严重田  相似文献   

10.
赵魁杰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1):40-40,7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本区历年仅第一代发生量多,为害三麦较重。1981—1983年稻田粘虫大发生。1983年,发生为害面积200万亩。亩虫量一般1—2万头,多达20—30万头;一般减产5—15%,高达30%以上。与本区毗邻的盐域、滨海、响水、干榆、新沂、宝应等地也有类似情况。1983—1985年,作者对其地方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夜蛾是 1种间歇性发生的害虫。 50年代在山东曾经发生 ,60~ 80年代很少发生 ,90年代发生为害程度不断上升。 1 994年发生较轻 ,1 996年较重发生 ,1 997年暴发 ,发生面积 1 3 0万hm2 ,1 999年又一次暴发 ,发生面积超过 1 0 0万hm2 。全省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主要为害棉花、甘薯、花生、大豆多种蔬菜等作物。在大葱、姜、辣椒上为害尤其严重。章丘、莱西大葱虫株率达 70 %~ 90 %,最高达 95%,百株有虫 50 0~ 60 0头。白菜、甘蓝百株有虫 2 0 0~ 3 0 0头 ,最高达70 0~ 1 0 0 0头。单县辣椒田百株有虫 50 0头。潍坊市蔬菜田百…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自1995年在郓城县开始种植以来,为棉花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全面普及.2001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2.35万hm2,均为抗虫棉.但是,2001年二代棉铃虫却异常暴发,部分地块受害严重.总的发生特点,一是来势猛,面积大.全县2.35万hm2棉田均有发生.二是发生范围广、虫量高.不但发生在棉田,而且大豆、花生等作物田块也严重发生.县植保站于6月27日对大豆、花生、玉米田进行调查,平均虫量分别为57头/百株,34.6头/百墩和36头/百株.三是受害重.县植保站定点观察,棉株顶尖被害率31.6%,幼蕾被害率10.6%.全县受害面积达1.69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71.9%.这是本县自推广抗虫棉以来,发生为害最重的1 a.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辛集、高邑两县市发生东亚飞蝗危害。这是自建国40年来首次发生。 辛集市8月23日在玉米田发现群居型东亚飞蝗后,查出有蝗面积11450亩,虫口密度每平方米5-10头的9100亩,50-100头的1500亩,100-300头以上的850亩。最高单株玉米上有蝗65头,单叶有蝗30余头。地面群居型蝗蝻漆黑一团,看不见地面。严重受害面积上千亩,其中有800亩玉米被吃成光秆,减产30-50%,损失玉米49000公斤。 9月12日高邑县玉米田也发现群居型东亚飞蝗。发生面积9800亩,中心发生地1100  相似文献   

14.
广西蝗虫已知有132种(尤其儆等,1987;1990),其中东亚飞蝗、稻蝗、蔗蝗、竹蝗、棉蝗、黄脊蝗等种类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建国以来,广西于1955年、1963年及1988年闹过三次较大的蝗灾(李永禧,1955;广西文史馆,1959;胡少波等,1964;尤其儆等,1991),发生面积在3—46万亩,主要危害水稻、甘蔗、玉米、高梁等作物,虫口密度在1200一60000头/亩,多的高达15—70万头/亩.按现行价格初步估算建国后广西的三次大蝗害给广西主要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849万元.在蝗害治理对策及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对广西蝗虫的天敌资源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谢道同等,1985;中科院动物所,1979;金孟肖,1991).本文初步研究了广西蝗虫的天敌,以供农、林业生物防治及研究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豆荚螟Etic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是多种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1978年郑州姚桥公社有几十亩大豆,遭受豆荚螟幼虫为害,减产5成左右。过去记载第一代发生在5、6月,为害毛苕和春箭舌豌豆。据我们观察豆荚螟第一代发生在4月份,主要为害小叶金鸡耳。  相似文献   

16.
我县1990年以前,棉花种植面积一般都在1333.33~1533.33hm2之间。当时棉铃虫属偶发性害虫,为害较重的1984年,皮棉损失38.4kg/667m2。进人叨年代,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开始成为棉花上主要害虫,为害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以上,尤其是1990、1991和1995年,因棉铃虫为客每667m2损失皮棉分别为67.5、563和45Kg。在棉铃虫大发生的7、8月份,每百株棉花有棉铃虫幼虫35~45头。棉铃虫的为害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重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拟根据该早自身…  相似文献   

17.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蝗区的优势种之一。主要发生在北部典型草原和与其相毗邻的农牧交错区,宜蝗面积约166.7万hm2。在农牧交错区主要为害小麦、莜麦、谷黍等禾谷类作物。蝗虫(混合种群)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20万~40万hm2,侵入农田1.3万~3.3万hm2,虫口密度一般10~30头/m2,高的达150头/m2以上,受害作物一般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甚至毁种或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此外,蝗虫对草原的为害,加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快了草场退化、沙化速度。特别是在蝗虫猖獗发生年份,蝗虫…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89—1993年进行调查,在219.5万亩范围的2.8万个样点上,采集上蝗成虫3万多头,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提出沂蒙山区海拔50—200米湖洼地,200—250米平原,和250—500米山丘3种地带各自的土蝗种类,并提出笨蝗、大垫尖翅蝗、花胫绿纹蝗,短额负蝗、中华稻蝗和长翅黑背蝗为全区常发性伏势种群,并对主要种群的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宏谋  唐辰  洪尤文 《植物保护》1965,3(4):156-156
河南中牟县茄子上酸浆瓢虫发生早、而为害严重。据1963年7月间在城关调查,被害株率100%,有一半茄株因为害落叶80%左右;8月中旬每株一般有虫30—50头,多的达百头以上,严重影响茄子的生产。 据初步调查;酸浆瓢虫主要为害龙葵、茄子、马铃薯等。也能为害曼陀罗和洋茴茴菜;在食料缺乏时还发现为害棉花。  相似文献   

20.
东亚飞蝗在我县每年均有发生,常年发生面积6~10万亩,防治面积3~5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一般每平方米2~3头,最高可达1000头以上。为了准确掌握蝗情,适时指导防治,多年来我们进行夏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