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第1期,我写了篇《与农村电工谈写稿》的文章,以后不断收到一些来信,提了一些与本刊投稿有关的问题.为与读者共同切磋,提高上稿率,现就读者关心的问题,再谈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同仁以启迪.贵在参与意识.不少读者来信说: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很难,我们文化低不敢投稿.我在“与农村电工谈写稿”的文章中曾经讲了“贵在参与”.学写作和参加体育、文艺比赛一样,重要的是“参与意识”,不参与怎么能拿名次?只有参加比赛,才能拿奖牌.只有敢说“爱”,才有可能获得爱情.也只有勇于写稿才有可能发表.作者都是来自读者,本刊对初写稿件的农村电工作者是看得很重的.尽管本刊稿件很多,但真正适合农村电工阅读的稿件还显得不足,农村电工作者队伍还  相似文献   

2.
我原是我们乡电管站的农电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今年元月份,我调到乡政府工作,人虽不在电力行业,但我与《农村电工》结下了不解之缘.文章虽写得不好,但我勤于动笔,敢于献丑.1995年被评为《农村电工》优秀通讯员.成绩的取得,当然与编辑的关怀和广大读者的厚爱是分不开的.人离开电力行业心还在农村电工队伍中,我还愿当贵刊的通讯员.在乡政府工作,接触群众的面广,写稿取材的来源更加广泛,在电管站工作的3个年头,我常利用工作之余给行业报刊写稿,别人打扑克我写稿,完成工作任务之外加班写稿.人不学习不会进步,写稿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你要写好一篇稿,首先你得调查取材,翻阅资料,构思标题和内容,然后才有可能写出一篇有价值的稿件奉献给读者.在此,我奉劝爱好写作的朋友,大家都拿起自己的笔,写你自己身边的事.《农村电工》喜欢读农村电工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3.
我从1994年7月任电工以来,就迷上了“电”,“热”起了写作.我当上电工后,就和《农村电工》杂志结上了良缘.它是我们农村电工的知识园和电世界.看到了邵智芳写的《秀才当电工,有理说得清》文章后,受到很大启发,能把自己的工作体会和所见所闻也发表在杂志上该多好.于是我拿起了笔,写了一个小幽默“跟电谈恋爱”,在县报和《农村电工》杂志上相继发表,并邮来了稿费,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对写作更“热”了.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茶 余饭后,工作之余,捧起一本《农村电工》杂志,看上一两篇好的文章,仔细回味一番,真是其乐无穷,别有一番趣味。但是,回味之余,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仔细翻阅这本《农村电工》杂志,不免会发现,里面农村电工的文章却是太少,太少。我想,所谓《农村电工》杂志,它本来就是我们广大农村电工自己的刊物,自己的家,自己的天地。我们既然身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又为何不敢拿起笔来,大显身手呢?是文化低,是不会写——不!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都实行了招聘合同制,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下的公开政策。目前的农村电工一个个都是有文化、有魄力和有一定真才实学、丰富经验的电工。为此,笔者深入基层,访问了一些农村电工。得到的结果是:“我们能行吗?”“我们小农村电工写的文章,人家看得上吗?”“你没看看,这本杂志上的文章,大多数都是供电局、电业局……等等大人物写的,最低的还是乡电管站写的,农村电工写的,又有几个呢?……”  相似文献   

5.
我是今年当上电工的.在第一次例会上,乡电管站站长赵贵生给我们每个村电工发了一本《农村电工》杂志,当我们拿到我们农村电工自己的刊物时,心情非常激动,每个人都如饥似渴地翻阅每一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农村电工的心里话和电力方面的技术指导.站长在会上说:“《农村电工》杂志是咱们的知音和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认真学习和实践,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到年终每人还要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从第一次例会后,我们是每次例会都在探讨学习《农村电工》杂志的体会,看谁得到的经验和知识多.  相似文献   

6.
读者天地     
我是《农村电工》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创刊4年多来,我每期必读,每版必品.刊物一到,爱不释手.虽说我已干过10年电工,但还是从《农村电工》杂志中学到了不少经验和方法,这对于我这个村电工来说真是“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7.
我干农村电工也不少年头了,每年也总要订几份电器方面的刊物,但没有一本是属于我们农村电工的专业刊物.我偶然看到杂志封面《农村电工》4个醒目的大字,心里即刻就产生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打开,几个栏目出现在眼前:“农电技术”、“电工之友”、“农电设备”、“家用电器”以及“入门篇”等,真是相见恨晚.回家后,一连几个晚上将所有的栏目翻阅了一遍,各个栏目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比如“入门篇”,对新任农村电工和电工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同志就很合口味.“农电设备”、“家用电器”都是农村电工应该掌握的一些实用  相似文献   

8.
读者天地     
编辑同志: 我感到“农村电工”刊物办得比较好,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通俗易懂,普及实用。这个刊物主要是对农村广大电工的,因为他们文化高低差别很大,多数不满初中文化,这个刊物很适合农村电工学习。另外也适合做农电管理工作方面的同志,是好的教材、好的参考书,好的工作指导书。二是刊物办得活,内容丰富。三是版面设计比较新颖,每个“专栏”吸引读者。每期封面设计的都比较美观,每个“专栏”都贴近读者,确实把杂志办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坎上。四是该刊物杂志社,两年来连续举办了多种活动。如:“有奖征订幸运读者活动”、“有奖知识竞赛活动”、“读者评刊活动”等。这样,增加了刊物的发行量,一方面促进了读者的学习,一方面密切了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使刊物办得更好,在社会上更有威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我于1995年3月分配到河南省襄城县供电局工作,参加工作之初邂逅《农村电工》杂志,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这本刊物上,从此,我开始了写作之旅,把我局的工作管理经验整理出来,经编辑老师多次校正后在《农村电工》杂志发表.局领导也开始关注我,把我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工作至今,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农村电工》杂志.  相似文献   

10.
我在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农村电工》杂志.几篇文章读下来,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农村电工竟有这么一块畅谈思想、交流技术经验、增加知识的园地.以往没有进电力管理站之前.都是写一些电子制作之类的小文章,稿件大都登在《现代通信》、《家用电器》、《电子报》等期刊上.后来,由于几年未动笔,想试试笔,又一直没有好题材,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村电工,自从有了我们自己的刊物《农村电工》后,我总是认真阅读,仔细推敲,吸取他人经验及教训,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用电管理技术水平.几年来,当我看完每一期自己的刊物后,总想提笔写写自己的体会和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个念头已有多年,但由于本人心胸狭窄,估计编辑老师们阅稿片面,有老作者,不会采用一个村电工的稿件.总是提笔放下,放下再提笔,不敢投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大胆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不少农村电工给我厂来函,希望了解我厂生产的DTY型地埋线路故障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技术。为了帮助地埋线推广使用地区广大农村电工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尽快熟练地掌握地埋线故障探测技术,我们准备在《农村电工》杂志上分几次向读者作以介绍。本篇讲的是探测仪的基本结构及探测原理,适用于无金属屏敝层的普通农用地埋线的故障探测。仪器结构造型可见94年《农村电工》第6期封底彩照。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95年进入安徽省宿松供电公司工作的,当时分配到供电所当上了一名农电工.由于对线路维护、台区管理方面的知识很缺乏,为了多学知识、多学技术、干好工作,我如饥似渴地寻找学习资料.可就当时情况来说,适合农电工自学,贴近农电、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学习资料并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公司看到了《农村电工》杂志,通俗易懂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农村电工》杂志办得有特色,内容丰富全面,与农电一线职工贴得最近,是唯一的一本面向基层的农电百科全书,易读易懂.从此,我把《农村电工》杂志作为我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知识库,年年订阅.作为《农村电工》培育出来的学生,我真诚地对《农村电工》全体编辑老师道一声:谢谢您!  相似文献   

14.
在创新成为期刊生命力显著标志的时代,作为读者和编辑,最关注的是刊物所产生的最新感觉和最佳效果。正是这种创新,《农村电工》杂志在我们江苏省徐州电业局创国家一流供电企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农村电工》杂志为广大农村电工构筑了学习和掌握国家电力政策的平台 《农村电工》杂志创刊以来,及时刊载上级有关农电政策,使基层农电单位和广大农村电工直接及时听到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对农村电工及时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为部门领导做出重大决策、制定工作计划和部署下步工…  相似文献   

15.
读者天地     
编辑同志:岁月如梭,2000年报刊杂志的征订工作又如火如茶地拉开了序幕.明年的期刊怎么订?总站冷静思考后决定广泛听取基层意见.调查中广大乡村电工反映,《农村电工》宣传贯彻党 和国家农电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时,报道的“两改一同价”工作中各地的做法、经验,丰富了我们的业务知识,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自家人的刊物,希望总站能够首选该刊.在1999年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总站毅然作出决定,缓发全体人员两个月的奖金,压缩开支,征订《农村电工》,达到全县乡村电工人手一册.我们订阅《农村电工》几年了.几年来,都是县总站集体征订,每月发行部将杂志邮到后,总站取回再等召开例会或下乡检查时才能下发到乡所.这样,往往是下月的已经发行,本月的还未到乡所,影响了基层农电管理人员的学习.发行部能不能直接分发到供电所哦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拨通了发行部的电话.说了我们的想法之后,发行部人员当即答复:只要把各供电所的详细地址邮来即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热情的服务使我们油然而生敬意.我们由衷地向发行部同志表示感谢,同时祝愿编辑部和发行部的全体同志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相似文献   

16.
1993年3月,我刚任村电工不久,所长吕艳民送给我一本第三期《农村电工》.我接到杂志后就认真阅读起来.我发现有几篇是我们村电工自己写的,而且写得很实在,所以心里直痒痒.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办好《农村电工》杂志 《农村电工》杂志已经创刊三年了,这次开会就是对三年来的创刊、编辑工作进行很好的总结,下一步对如何办好这个刊物进行很好地探讨。王新超局长代表编委会讲的办刊的方向、重点、要求、思路都比较清楚。 这个刊物,编辑部的同志们每期都给我寄。对这个刊物,我讲这样几个意思,第一对这个刊物的一点看法。我感到可以讲这么几句话。一是华中网局、河南省局和许昌电业局为了这个刊物,是花费心血的,领导是很重视的;二是这个刊物现在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是说得过去的刊物。这个刊物已在全国发行。我大约算了一下,全国有100多万农村电工,这个刊物,市场很广。这本刊物给农村电工送去了一本搞好工作、武装自己的一份教材,受到了农村电工的欢迎,起到了一定的实效。这个刊物原来是立足河南,进而向华中四省发行,现在各个省也都有了这个刊物。呈现出一个发展势态,刊物应是越办越好。这本刊物所谈的问题,基本上还都是属于农村电工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下岗职工,2003年参与采写电力新闻.当年8月被湖北省襄阳(现为襄州)供电公司聘为特约通讯员,期间只在本地媒体发表过新闻作品.2008年我被襄州供电公司聘为临时工,在石桥供电所任资料管理员兼新闻通讯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感觉到与《农村电工》杂志无论是在距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那么的遥远.首先与编辑老师们素不相识,另外,《农村电工》杂志作为国家级刊物,一个月只出版一期,稿件的淘汰率肯定很高.我想恐怕这一辈子也甭想在《农村电工》杂志发表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我是《农村电气化》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取得的成绩和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与贵刊紧密相联,在我看来《农村电气化》杂志是我校外的老师,它每月都有新的内容,给我们提供许多专业教科书和课堂上教师们所不可能讲到的非常宝贵的知识,它确实是我们广大农电职工的良师益友,借此机会深切感谢各位编辑老师的辛勤劳动。1992年,我无意中看到了贵刊,发现它很贴近农电职工。其内容能立足于为广大农村电工服务,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工作上的难题,还为我们企业介绍了不少…  相似文献   

20.
读者天地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农村电工》杂志的热心读者,也曾在贵刊登过稿件,但我每次接到杂志阅读后,总有不过瘾的感觉。 我建议增加栏目,增加篇幅。每月一期三十几页见封底,实在不解渴。增加几页,适当增加一下价格是绝对不会影响发行量的。贵刊是否再增设一个“农村电工服务台”小栏目,使广大电工可以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得到正确圆满的答案,同时也增强了刊物与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河南省获嘉县狮子营乡南马厂村 花国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