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推导出一个一致性材料出材率预估模型系统。介绍了单木理论材种出材率计算实现程序,以杉木为例,给出了计算结果。最后对削度方程及材种出材率有关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301株解析木的数据,以全林分生长模型、林分结构分布模型、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及因子相关模型为基础,配合削度方程和材积比方程、编制了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经检验精度符合要求,并实现了计算机选择材种、计算材积和出材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晰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并构建合理的林分出材率模型,为我国杉木人工林木材产量提高、营林技术提升以及经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6个国有林场近15年的杉木人工林492块伐区调查数据,选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年龄、蓄积量、密度、立地质量等林分因子,探讨林分规格材、非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商品材、废材6种材种出材率对各因素的响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影响材种出材率的主要林分因子,构建杉木主伐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杉木主伐林分的各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对各材种出材率的影响最大,且远高于其他林分因子,其次为林分蓄积量、年龄和密度,立地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自变量构建杉木主伐林分的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出材率模型,模型拟合及检验效果均良好,以此为基础构建非规格材、商品材、废材出材率模型。对不同径阶的各材种出材率模型进行预测误差计算,预测误差均较小,且误差分布较为均匀。【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建立的出材率模型体系可用于杉木主伐林分的出材率测算,为杉木人工林合理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支...  相似文献   

4.
应用闽北天然阔叶林现场造材资料,在分析径阶材种结构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程建立材种出材率模型并编制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经检验,该表精度较高,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为方便生产中应用,还建立了树高曲线模型,由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导出了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削度方程和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削度方程的类型及其在研制材种出材率表中的重要意义,结合全林分生长模型,林分自然稀疏模型以及林分结构模型编制了日本落叶松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经检验精度符合要求。从而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林分的材种结构及变化,进行林分材种结构调整,落实限额采伐森林面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单株木二元材积方程、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计算林分蓄积量和出材量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编制林分出材率表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杉木人工林现场实际造林样木选掺Richards方程建立以胸径、树高为辅助因子的累积材种出材率模型,据以估计单株材种出材率。然后,分别应用直径分布参数回收技术法和相对树高曲线模型,预测林分各径阶株数概率及径阶平均高,结合二元材积方程,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林会出材率表。表1参4  相似文献   

7.
削度方程和林分直径结构在编制材种表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论述削度方程的类型及其在研制材种出材率表中的重要意义,也论述了林分直径分布在林分结构、森林调查及研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使用一致性削度方程和Weibull直径函数研制材种出材率表和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技术和方法。对于研制材种出材率表和材种出材量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提出了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研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采用现场实际造材样木建立了单株二元材种出材率模型 ,配合二元材积方程、 Weibull分布、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编制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削度方程及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湖北省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干形的基础上,提出削度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Sohmacher所建立的削度模型具有较好预估能力,在此削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确的商品材出材率估测系统,该系统可估计马尾松树干上任意直径的干长,任意高度处直径,商品材积及不同材种出材率,并用该系统编制了湖北省马尾松二元材种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可变参数削度方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经孟宪宇改进的 Demaerschlk削度方程 ,描述了马尾松人工林干形变化规律 ,通过对其削度方程中干形参数 B的变化规律的分析 ,建立了以高径比为辅助变量的可变参数削度方程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一元材种出材表、地径出材率表和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编表方法 ,为实现数表系列化提供了途径 .  相似文献   

11.
柳杉削度方程及材种出材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Demaerschlk削度方程 ,描述柳杉人工林干形变化规律 ,通过对其削度方程中干形参数变化规律的分析 ,建立了以高径比为辅助变量的可变参数削度方程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一元材种出材率表、地径出材率表的编表方法 ,为实现数表系列化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2.
辽宁朝阳地区杨树二元材积表与一元材积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朝阳地区实际调查的数据,建立了杨树二元材积模型。利用独立样本对新建的二元材积模型及现有的一元材积模型进行检验。两种模型的预估值之间虽无显性差异。但二元材枳模型的系统误差绝对值比一元材积模型的系统误差绝对值小10.55%,说明朝阳地区材积表的精度可更好地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采食3种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料的27只育肥公绵羊羔中,选择期末活体重近组均值的12只(每处理组4只),禁食24h后屠宰,测定其消化道各部位容积和内容物重;选择12只(每处理组4只),饱饲后屠宰,测定其消化道内容物重。结果表明,试羊全消化道与发酵部位相对容积(%活体重)、大肠与发酵部位相对容积(%胃肠总容积)、消化道内容物量(g/kg活体重或g/kg空体重)随饲料中粗料比例上升显著增大(P<0.05)或有增大的趋势。试羊饱饲后胃肠道内容物量约为禁食24h的1.55倍。  相似文献   

14.
根据闽北天然阔叶林资料,提出编制闽北天然阔叶林的新方法并建立相应材种的出材率模型。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为变量因子,采用联合估计法解决模型不兼容问题并利用免疫进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研制了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经检验,建立的出材率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际情况,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单株立木材积的测定对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测定胸径、树高、上部直径或上部直径的高度来计算干形指数,然后计算材积。因不同的方法所用上部直径不同。所以本文用5个树种的解析木,分别对较常见的5种测定方法的测定精度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高径比大的树种,3/4形点法精度较高;高径比中等的树种,√0.5形点法、胸高形率法精度较高;高径比小的树种,绝对形率法、望高法精度较高。或者说:高径比越大,上部直径测定点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16.
精确测定立木材积始终是困扰森林计测的难点,文章选用来自山西部分林局的油松天然林解析木实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日本鸟取大学井上昭夫与黑川泰亨推导出的计算针叶树立木材积的理论材积式V=1/[2(1—H_b/ H)]~(1.060)×π/4D_b~2×H,进行了适用性和应用精度检验,并同该地区经验材积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材积式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的检验分析,原来的地方材积表(式)仍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长距离油气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不断变化,管沟的开挖形状也不断变化,为此难以准确计算管沟土石方开挖量。结合油气管沟开挖的技术要求,建立了油气管沟的几何模型,并将复杂的油气管沟几何模型分解为直线型体积单元和圆曲线型体积单元两种类型,利用积分法求出两种体积单元的体积计算公式。其中,圆曲线型体积单元的计算公式较复杂,采用多条线段拟合圆弧的方法对其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圆曲线型体积单元计算公式推导合理,可以用于计算油气管沟的土石方开挖量。(图4,表2,参20)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遥感模型预测森林蓄积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了遥感特征因子、地形特征因子、郁闭度与森林蓄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了森林蓄积量遥感预测模型,生成了三峡库区森林蓄积量空间等级分布图,并与地面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最佳主成分数为3,且郁闭度、海拔、坡度、TM1、TM2、TM3、TM4、TM5、TM7、NDVI、RVI、TM7/TM3、TM4×TM3/TM2、亮度和湿度为预测森林蓄积量的入选变量;森林蓄积量预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524,相对误差为7.33%,均方根误差为1.763m3;利用该模型计算出三峡库区森林总蓄积量约为1.12亿m3,总体预测精度达到89.58%。研究结果为提高森林蓄积量遥感预测的精度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大面积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