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类检疫对象——毒麦和小麦腥黑穗病(部分省市补充检疫对象),近几年在南京地区发生越来越严重。江宁县、江浦县1984年进行全县毒麦普查,江宁县27个乡,乡乡发生毒麦,发生毒麦面积23.78万亩, 占小麦总面积40.21%,发生严重的田块,毒麦株率高达30%以上;江浦县发生毒麦面积2.65万亩,占小麦面积10.71%,全县11个乡,仅有一个乡未发现毒麦。1982年江宁县种  相似文献   

2.
尤宝栋 《植物保护》1964,2(6):279-279
今年5月21日,我们在江苏省泰州市杨庄人民公社调查毒麦发生情况。共计调查了4个大队12个生产队247亩小麦田,实际检查面积23.2亩,共查获毒麦283株。在这些毒麦中发现有一株毒麦的穗子上生了红霉,经过显微镜检查,看到了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3.
据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反映,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公社白渔大队三对,1983年种200亩小麦,毒麦混杂株率18%,共收小麦6万斤,毒麦混杂粒率33%。该队有三户社员食用自磨的面粉,15口人中有13人中毒。表现迷糊、呕吐、无力。据过去的资料,人吃了含4%毒麦的面粉,就能引起头晕、昏迷、恶心、呕吐、痉挛,在一定时期内甚至不能劳动。毒麦的籽实  相似文献   

4.
广西兴安县近十年来坚持采取选、换小麦良种,轮作和拔除烧毁毒麦苗、穗等措施。1988年以来,连续3年经自治区、地、县三级科研部门反复检查鉴定,证实兴安县已成  相似文献   

5.
黄梅县从1967年开始就有毒麦发生,经过多年防除实践,摸索出一套组织上实行行政管理,技术上以县植保植检站牵头,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为主的调查方法。在综合防除措施上则采取“查、检、换、拔、选、制”的六字措施,即逐村逐组详查;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发生毒麦区与无毒麦区调种;小麦抽穗扬花之时,发动群众拔除毒麦;小麦成熟期发动群众进行穗选或块选,并单打、单收、单藏;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乡规民约,保证综合  相似文献   

6.
贾宗誼 《植物保护》1964,2(3):141-142
毒麦(Lolium temulen tum L.)是一种检疫性杂草。它的茎叶形似普通麦子,多混生在小麦、大麦和燕麦田内,收获后种子也常混杂在一起。由于毒麦种子内部含有一种毒麦碱(C_(17)H_(12)N_(20)),人畜食后常发生中毒现象。据黑龙江卫生部门化验:食物中如果含有4%左右的毒麦,就会发生昏迷、眼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毒麦的发生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华 《植物检疫》1996,(4):249-249
河南省毒麦的发生与综合治理周淑华(河南省植保植检站450002)毒麦是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田的一种恶性杂草。毒麦的生活力、繁殖力都很强,一般比小麦的繁殖力大2~3倍,因此,毒麦侵入麦田后,如不及时防除,几年之内混杂率可达60%~70%,严重影响小麦的...  相似文献   

8.
城固县毒麦的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剑  渊建民 《植物检疫》2003,17(2):124-124
陕西城固县毒麦的发生是 1 975年某种子经营单位从甘肃省调进“甘麦 8号”小麦时传入的 ,经鉴定为毒麦变种田毒麦Loliumtemulentumvar.arvenseBab .1 976年在我县三合乡龙王庙村小麦良繁基地“甘麦 8号”繁殖片上首次发现 1 .3 3hm2 ,当年虽经疫情处理 ,但不彻底。 1 977年经过普查 ,毒麦随小麦种子传播 ,其发生面积扩大到 2 .8hm2 ,品种从原来的“甘麦 8号”扩大到“阿勃”小麦上。 1 980年毒麦又扩展到全县 3个乡镇 5个村 ,发生面积 4hm2 。虽每年都经过防除 ,但防不胜防 ,出现今年这里根除了 ,明年那…  相似文献   

9.
毒麦(IoliumtemultentumL)是禾本科黑麦草属的一种麦田杂草,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毒麦是通过种子传播的,最初由欧洲传入我国,现已遍及全国大多数省区。麦田中混有毒麦,在其生长期就会与小麦争地。争肥、争光,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更重要的是毒麦种子内含有一种能麻痹中枢神经的物质——毒麦碱,如果人吃了含有4%毒麦的面粉,家禽吃了达到体重0.7%的毒麦,就会引起中毒。本试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毒麦的生物学特性,为防除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播种1m2的毒麦,并定点作生育期观察记载。(二)用五种处理方法观察不…  相似文献   

10.
前言毒麦是一种检疫性杂草,据国内外资料记载,其籽实内含有真菌所产生的毒麦碱,叫做捷姆林(Temuline)C_7H_(12)N_2O,人畜食后能引起中毒。为了测定其毒性大小,我们从1980年开始,曾连续两年用汉中地区各县所产的三种毒麦(普通毒麦、长芒毒麦、田毒麦)作了动物的中毒试验。但经过  相似文献   

11.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linne 在安徽宣城地区分布很广,全区五个县,县县都有,而且不论是发生的普遍率,还是混杂率都比较高,有的农户麦田甚至毒麦多于小麦而成了“毒麦田”。原来属于零星混杂区的宁国县和过去很少有毒麦的县植保植检站测报观察区内的麦田,混生毒麦的普遍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2.
商洛地区的毒麦防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地区的毒麦防除工作王刚云(陕西省商洛地区植保植检站)80年代后期,商洛地区的山阳、镇安、柞水3县的边远山区,毒麦严重发生。如1985年,镇安县象园乡发生严重的毒麦中毒事故,该村当年发生面积18.52hm2,收获入仓的小麦中,毒麦混杂率达35.12...  相似文献   

13.
在旅检工作中应注意防止危险性杂草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罗湖口岸曾几次发现检疫性杂草——毒麦,从发现的经过看,往往是在截留后的物品里复检时查出的居多,而且又是出现在容易被检疫人员忽视的药用植物,或带有小麦瘿粒混杂物品的小包里。如1981年我们检出毒麦,是在一小包麦粒与其他混杂物里发现的,又如1986年12月份,我们又在重检一包含有小麦瘿粒混杂物里发现毒麦、假高  相似文献   

14.
四川越西县毒麦发生与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四川越西县在县农场引种试验田的“1124”品种上发现毒麦5窝11株(当时由县植保站鉴定),经处理后直至1990年未发现毒麦。1991年,越城镇农户播种了从汉源县引进的“绵阳20号”小麦种子,之后在5块小麦田里发现毒麦,(县植保站发现后送省站专家鉴定),面积约3000m2共53...  相似文献   

15.
1990年7月25日,在饶河县永乐乡关门村麦田中发现了一种毒麦,经南京农业大学李扬汉教授鉴定,为黑麦草属欧毒麦Lolium persicum Boiss.& Honen。欧毒麦以种子繁殖,在土内10cm深处尚能出土,在室内放至两年,仍具萌发能力。分蘖力较强,一般有3~6个分蘖;适应性较强,不论旱涝年,繁殖能力均比小麦高出1~2倍。出苗期比小麦晚,但出土后生长迅速,抽穗和成熟都早于小麦,而且容易脱落,在麦收时,落粒率为10%左右。对欧毒麦的防治方法,可采用50%硫酸铵或60%硝酸铵浸泡麦种,将漂浮水  相似文献   

16.
毒麦是一种含有毒麦碱的危险性杂草,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它不但能造成小麦减产,还对人畜安全有很大威胁。我市各地在60年代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毒麦的发生和蔓延。但近几年,由于调运串换种子把关不严和防治工作有所忽视,田间毒麦混杂率又明显回升,部分田块毒麦混杂率高达15%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各县植保站连续进行了三年的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市毒麦的种类,发生分布和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刘培廷 《植物检疫》1995,9(6):339-340
对毒麦疫情的监测刘培廷(安徽省六安地区植检植保站237001)对毒麦的疫情调查,过去一般主张用踏查、普查方法。而面对我区常年种植的20余万hm2小麦,要进行踏查、普查,难度很大。疫情明,是做好毒麦防除工作的基础。因此,寻求能够实际操作,并能掌握疫情动...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元月,在检疫进口的33000t沙特阿拉伯小麦时,从现场扦取的小麦样品中,检出毒麦(经青岛所张则恭核定)和其它杂草籽24种,共12科,其中,国内尚未记载的有:奇异(卄商鸟)草、野油菜、野萝卜、皱七果芥、圆叶锦葵、马络葵、圆  相似文献   

19.
从国内采集了毒麦种子进行毒麦内生真菌Gloeotiniatemulenta的分离培养,没有能够成功分离到毒麦内生真菌的菌株,苯胺蓝染色镜检观察毒麦种子内的内生真菌带菌率为0~65.4%。直接从毒麦种子中挑取内生真菌菌丝,用基因释放剂(genereleaser,BioVenture)处理后扩增测序获得了毒麦内生真菌的ITS序列(DQ235697),经过相似性比对和分析,所得序列和GenBank中的内生真菌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00%,排除了毒麦种子表面真菌和毒麦种子序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毒麦(Lolium temulentum L.),属禾本科,早熟禾系,大麦族,黑麦草属。本属约有10种,我国已发现4种,皆由国外输入。毒麦原产欧洲,大约五十年代传入我国,开始在黑龙江、江苏、湖北三省蔓延为害。近年统计毒麦已传布到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几乎遍及全国。1966年发布的《农业部关于执行对外植物检疫工作的几项规定》及《进口检疫对象名单(草案)》,已将毒麦列为检疫对象。现就毒麦属重要种的分布及形态特征简述如下。黑麦草属(别名:毒麦属)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