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林下山参不同季节人参皂苷的动态累积及规律。用高效液相的方法对不同季节林下参的人参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人参根的各个部位的长度,重量进行测定。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林下参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林下参9月份的总皂苷的含量较高,并且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高于其它采收时间。林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具有特征是:9月份含量达到峰值,10月份含量稳定或是略有减少。辽东地区林下山参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8月25日,吉林省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成立大会在吉林省人参协会的组织下,在抚松县人参协会、抚松县参王植保公司的承办下,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隆重召开。其中有省农委人参产业主管部门领导,人参主产区市、县级主管部门领导和业务负责人,省级"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非林地人参种植示范基地、规模规范种参大户、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3.
与本文题目相同的(一)、(二)两篇文章[1],对陶弘景对《本草经集经》的"小字",在"人参生上党及辽东"历史进程中称谓的变动,"今魏国所献即是"中所涉及三个魏国的理解,以及"高丽即是辽东"的考释,均以历史为据整理成文,在《人参研究》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1月20日上午,由省人社厅主办、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吉林省长白山人参文化、满族医药文化高级研修班"在通化师范学院开班。来自全省各地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工作管理人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共百余人参加了研修学习。"吉林省长白山人参文化、满族医药文化高级研修班"是2018年吉林省人社厅知识更新工程特色文化项目,旨在活化、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我省医药、食品、文  相似文献   

5.
正人参,古往今来被人们奉为"神草"。它具有安神益智、美容美颜、延年益寿的功效,长白山人参更是名扬四方,成为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瑰宝。东北老百姓家里常年备着白酒泡制的长白山人参,用于养生和御寒。丁政然研究发现,经过发酵的人参更适合人体吸收,当地粘黄米和泉阳泉水,结合长白山人参酿制而成的"参香型""参花香"酒飘遍了吉林大地,也香飘了部分中国的城乡市场。从啤酒、白酒,到人参酒的转型,中国人参发酵酿酒的唯一传承代表者——"参花香"酒。  相似文献   

6.
钟雪灵 《人参研究》2011,23(3):58-58
他倾尽一腔热血为人参立传,人参几乎成为他精神的图腾,虽历尽艰辛却无怨无悔。人参已深深扎根于他的生命,他的血脉中就汩汩流淌着人参文化。所以今年春天,吉林省人参商会授予他"长白山人参文化大师"之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为庆祝第30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弘扬博大抚松人参文化,挖掘抚松人参精品,提升"长白山人参"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抚松县人参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9月6日,由抚松县委宣传部主办,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中心承办的抚松县"第11届参王大赛",在国家级长白山(万良)人参市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人参故事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承载了丰富的精神民俗内涵,笔者试从民间信仰、道德品质、民间愿望、艺术审美、哲理思维五个方面思考,探索、发掘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中宝贵的精神民俗,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的精神文化内涵,传播和弘扬长白山人参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大自然中,不论动物、植物、菌类、矿物质、微生物等等,都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其中尤以植物界中的人参,人参与人类有着超然的神秘关系,值得人们去探究。1野山参与人类肉眼所及之外在关联1.1人参生长在地下部分根芦与人的关联人们经常看到的人参,大多为根芦。根似人类的躯体,芦似人类的头颈。园参一般只有"腿",没有"胳膊",因为其生长六年左右便收获,还来不及生长出"胳膊"。所谓"胳膊",即人参的不定根,参农称为  相似文献   

10.
张志东  张伟  单巍 《人参研究》2010,22(4):43-48
<正>集安,自古就以盛产人参闻名于世,特别是新开河流域盛产的新开河人参更是举世闻名。集安新开河人参的起源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它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已有1700多年,集安新开河人参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距今  相似文献   

11.
唐代钱起作有《紫参歌序》,赞美紫团山所产的上党参,曰:“紫参,幽芳也。五菂连萼,状飞禽羽举,俗名之五鸟花。”到了北宋,上党濒临采绝,世上求之不得。此时,辽——契丹国产的辽东参,则被帝王青睐,于宁江榷场以人参为市,重金购买,以应进献之需。但所进献皇家之参,均有礼  相似文献   

12.
《人参研究》2014,(4):45-45
<正>2014年12月27日上午,通化市人参研究会会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市政协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全市研究人参文化的学者、专家、作家和人参产业企业家共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筹备小组副组长、通化师范学院朝鲜半岛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吕明辉致开幕词。吉林参威人参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化县人参商会会长崔生做了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章程》和《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第一届领导机构选举办法》。根据选举办法选举了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领导机构。崔生当选为会长。吕明辉、张志东、徐文庆、曹志强、王朝  相似文献   

13.
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被称为"百草之王",自古以来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在吉林省中药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伐林栽参的栽培模式被国家禁止后,农田栽参成为人参产业发展的主要生产模式。文章对农田栽参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施肥改土、绿肥回田的措施对参地的改善作用,文章对农田栽参模式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为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历史必须重视文献,有文献就不能采用传说,文献是信史,最具雄辩力。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129年间,对人参采取许多管理办法:都从额尔敏河、哈尔敏河等地挖走大量的"御用人参",所以通化县人参昔日是长白山人参中历史最悠久专供清皇室的贡参。研究历史,可以拉动人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在长白山区,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采参祖师老把头孙良闯关东挖参,并被当地各行各业人们尊称为"长白山神"的故事。老把头孙良更是长白山挖参人的保护神。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是老把头的生日,长白山地区的人们都要杀猪宰羊,比过年都隆重。尤其是老把头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命诗,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主体是采参人,主要行为是放山。在放山过程中,采参人怀揣共同志趣,密切帮伙关系,增进技艺交流,让采参习俗得以代代流传。1采参人主体是当地农民据编篡于民国十九年的《抚松县志》记载:“在二百年前后,采者愈多,出产日少,始栽种园参。”“民国三年,三岗营参园参业共七百四十余家,年可出参二十八万斤,每斤能值炉银五六两,出产额约占全国十分之七,总销营口,分销全球,实为我国特别之出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东地区山野菜资源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辽东地区山野菜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探究,并提出发展建议,为辽东地区山野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尊称采参祖师爷孙良为"老把头",感怀其"孝、义、勇"的崇高品质,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称之为"老把头节"即山神节。几百年来,老把头节成为了当地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不但是与人参打交道的人们过老把头节,还有与大山打交道的伐木人、养蚕人、采山货人、开矿人、猎人等都过老把头节,甚至解放前,山里的土匪和种大烟的人也隆重地过老把头节。老把头节一直延续至今。2007年4月19日,抚松县举办了山神老把头节祭拜仪式,纪念闯关东挖参的开拓者——孙良。之后,该地多次举办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三、关于辽东人葠的记述杨宾在《柳边纪略.卷三》中大篇幅撰文道:“辽东人葠,四月发芽五月花,花白色,如韭。花丛大者若碗,小者若钟。六月结子若小豆而连环,色正红,久之则黄而扁。初生一桠,四五年两桠,十年后三桠,年久者四桠。每桠五叶,叶若芙蓉,一茎直上。《扈从东巡目录》谓百尺杵也。高者数尺,低者尺余。陶隐居曰:‘上党参形长而黄,多润实而甘。百济形细而坚白,气味薄。辽东形大而虚软。’  相似文献   

20.
张雯虹 《人参研究》2013,25(1):60-64
由于参农疯狂的采挖人参,造成长白山人参资源的枯竭,试以老子的道生万物,"德"养育万物的生态观,顺应自然,服从自然事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